作者简介

李斯误以为赵高要与他同心协力,匡失救弊,自是万分高兴。

一天,二世正在与嫔妃歌舞宴欢,赵高派人通知李斯:“皇上有空,可以晋见。”李斯忙去宫门求见。二世闻言大怒,说:“朕空闲时候,他不来,逢我宴欢,他就来奏事。丞相是看不起朕,还是故意让朕难堪呢?”

“这可太危险了!”赵高趁机说,“沙丘的密谋,丞相也参加了,现在陛下已立为皇帝,而丞相的地位并没有提高,他也想割地称王了。陛下不问,臣还不敢说,丞相的长子李由是三川郡守,盗贼陈胜等都是丞相的邻县人,因此他们敢公开横行,他们经过三川的时候,李由仅仅据城防守,不肯出去。臣听说他们互有文书来往,因为还没有了解清楚,所以没敢奏告。况且丞相在外面,权力比陛下还大。”

二世闻言大怒,想惩办李斯,又怕事实不确,遂派人去三川调查李由与盗贼勾结的事。

让二世、赵高遗憾的是,使者刚到,李由便被起兵反秦的项羽杀了。

李斯得知,惶恐不安,想去二世面前辩白一下。但二世在甘泉(今陕西淳化西北)宫殿里看相扑和滑稽戏表演不见李斯。李斯无奈,便上疏揭发赵高的种种罪行:“臣听说,臣子和君主平起平坐,没有不危害国家的;小妾和丈夫平起平坐,没有不危害家庭的。现在有的大臣专擅皇上的赏罚大权,他的权力跟陛下一样,这是很不妥当的。从前,司城子罕做宋国的丞相,亲自执行刑罚,专权行事,一年之后就劫持了国君。田常当齐简公的臣子,爵位在全国是最高的,私家的富足与公家相等,他施恩行惠,下得百姓拥戴,上得群臣的信仰,暗中窃取了齐国的政权,在厅堂里杀死了宰予,又在朝廷上杀害了简公,就这样取得了齐国。这是天下周知的事情。如今赵高有奸邪的心肠,有狡诈叛逆的行为,恰如子罕当宋国的丞相一样,而他私家的富有,也正像田氏在齐国一样。他兼有田常、子罕的叛逆行为而窃取陛下的威信,他的野心很大,陛下不筹算提防,臣怕他是会作乱的。”

然而,二世皇帝对李斯的实话却不相信,他说:“这是什么话?赵高本是个宦官,但他不因处境安逸而放肆,胡作非为,也不因处境危难而改变忠心。他廉洁向善,所以得到今天的地位。他因为忠心而得到提拔,讲信义而保持官位,朕认为他是个贤良之人,而丞相却怀疑他,这是为什么?朕年轻时死了父皇,不懂得怎样治国理民,而丞相年龄又大了,朕恐怕要和天下隔绝了,不依靠赵高又依靠谁呢?赵高为人精明廉洁,刚强有力,下能了解民间实情,上能理解朕的心意。朕看丞相不要猜疑了。”

李斯见二世如此说,心中慌了,遂再次上书说:“陛下有所不知,赵高本来是个卑贱的小人,不懂得什么忠信仁义,贪心难以满足,不断攫取权力,地位权势仅次于皇上,而欲望还不满足。所以臣说此人很危险。”李斯知道,扳不倒赵高,倒下的就是他自己,他只有这么孤注一掷了。

二世见李斯不肯善罢甘休,担心他铤而走险。接着就把李斯的奏书给赵高看了,赵高道:“实际上丞相害怕的仅有我,我一死,他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干田常所干的事了。”

在李斯与赵高之间,二世更相信赵高,他颁布诏令:“把李斯交郎中令查办!”

郎中令就是赵高,把李斯交给赵高查办,就是置李斯于死地。赵高把李斯及其家人、宾客全部逮了起来,赵高亲自审问李斯,打了他1000多板子,直打得皮开肉绽。李斯实在受不住了,便施了个缓兵之计:先招了,然后再上书向二世皇帝申辩。他想凭自己的辩智,为秦朝立下的汗马功劳和一片忠心,二世皇帝会为自己伸冤的。赵高倒也没有拒绝他上书的要求。李斯满怀希望地写道:

“臣做丞相治理百姓,已经30多年了,臣正赶上秦国土地狭小的时代,那时,秦国土地不过千里,士兵几十万。臣竭尽微薄的才能,谨慎地奉行法令,暗中派遣谋臣,给他们金玉珍宝,让他们游说诸侯,又大力整敕武备,整顿吏治,任用尊重贤臣,提高他们的爵位俸禄,终于凭着这些措施胁迫韩国,削弱魏国,击破燕国、赵国,削平齐国、楚国,最终并吞六国,俘虏他们的君主,拥立秦王做了天子。这是臣的第一条罪状。并吞六国之后,土地不再是狭小的了,还要在北方驱逐胡人,在南方平定百越,以显示秦朝的强大。这是臣的第二条罪状。尊重大臣,提高他们的爵位,以巩固他们同皇帝的亲密关系。这是臣的第三条罪状。建立社稷,修建宗庙,以显示主上的贤明。这是臣的第四条罪状。改革文字,统一度量衡,颁布天下,以树立秦朝的威名。这是臣的第五条罪状。修筑驰道,扈从先帝巡游全国,以显示主上的权威。这是臣的第六条罪状。减轻刑罚,减少赋税,从而使主上赢得民心,使百姓拥戴主上,至死不忘主上的恩德。这是臣的第七条罪状。像臣这样的臣子,所犯的早就该处死了,只是因为皇上希望臣尽微薄之力,才能活到今天,希望陛下明察!”

他名为引咎自责,实乃表白赫赫功勋。赵高看了,担心二世念李斯的功劳而赦免他,遂让狱吏把李斯的奏书撕碎扔了,回告李斯说:“囚犯怎么能上书!”

为了尽快地除掉李斯,赵高派他的十几个门客伪装成御史、谒者、侍中,轮番拷问李斯。李斯若据实回答,就用酷刑,李斯只得诬陷自己。二世派人去验证李斯的口供,李斯被打怕了,以为又是跟过去一样,讲实话就要受刑,一一承认。二世看了李斯的供词,高兴地说:“没有赵君,朕几乎被丞相出卖了!”遂批斩李斯,并株连三族——妻族、母族和父族。

二世二年(前208)七月的一天,李斯被押往咸阳街市处斩。走出关押的监狱大门,李斯回头对他的次子说:“我想跟你牵了黄狗一同出上蔡东门去打猎,追逐狡兔,还办得到吗?”父子俩抱头痛哭。他的三族亲人一同被杀。

李斯是一位文字改革家、书法大家。

战国时期,列国并存,文字异形,差别很大。秦统一中国后,李斯奏请以秦国的文字——小篆为统一书体,废止其他文字。秦始皇诏准,并命李斯、赵高、胡毋敬分别用小篆编写了《仓颉篇》、《爰历篇》、《博学篇》,作为标准的文字范本。

李斯极善篆书,功夫独到,是当时最杰出的书法家。秦始皇巡行各地,刻石纪念,都是李斯手书的,留传至今的有《泰山刻石》(仅残存九字)、《琅琊台刻石》(残存86字)以及峄山、会稽两刻石的摹本。秦始皇用和氏璧制作的玉玺上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也出自李斯手笔。秦始皇用民间兵器铸造的12尊铜人,也是李斯铭文的。在书法理论上,李斯也有独到的见解:

夫用笔之笔,先急劻,后疾下如鹰望雕逝,信之自然,不得重改。送脚若游鱼得水,舞笔如景山行云,或卷或舒,乍轻乍重,善深思之,理当自然矣。

主要作品

  • 谏逐客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