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毛奇龄(1623—1716),原名甡,又名初晴,字大可,又字齐于,号西河,学者称其西河先生,清萧山城厢镇人。他4岁识字,由其母口授《大学》,即能琅琅成诵。少时聪颖过人,以诗名扬乡里,10多岁就中秀才。明亡,清兵南下,他与沈禹锡、蔡仲光、包秉德避兵于县之南乡深山,筑土室读书。毛奇龄生性倔强而恃才傲物,曾谓:“元明以来无学人,学人之绝于斯三百年矣。”评判言词过激,得罪人多,因此仇家罗织罪名,遭几度诬陷。后辗转江淮,遍历河南、湖北、江西等地。赖友人集资向国子监捐得廪监生。清康熙十八年(1679),毛奇龄中博学鸿儒科,被授翰林院检讨、国史馆纂修等职。其间以《古今通韵》1卷进呈,得到赞赏,诏付史馆。二十四年离馆回乡,专心从事著述。

毛奇龄博览群书,经学词章,各擅胜场。遇有异说,必“搜讨源头”、“字字质正”,好持自己独特见解。其所撰《四书改错》是针对朱熹《四书集注》之抨击。毛奇龄一生以辩定诸经为己任,力主治经以原文为主,不掺杂别家述说。他在少林寺写的《大学知本图说》,为其得意之作。以及其他众多著作,均阐明他的治经思想。除潜心经学外,对地方志也有研究,著有《湘湖水利志》3卷、《萧山县志刊误》3卷等。此外,毛对文学、音乐颇有造诣,好诗词歌赋,著有《西河诗话》、《西河词话》多卷;又曾教授乐律,著有《竟山乐录》4卷、《乐本解说》2卷等。

毛奇龄70岁时,自撰墓志铭,提出死后“不冠、不履,不易衣服,不接受吊客”。康熙五十五年(1716)在家病逝。他的遗著由学生编为《西河全集》,共493卷。有40余部著作收录于《四库全书》。

主要作品

  • 续诗传鸟名
  • 诗传诗说驳义
  • 春秋简书刊误
  • 郊社禘祫问
  • 尚书广听录
  • 孝经问
  • 毛诗写官记
  • 北郊配位尊西向议
  • 辨定祭礼通俗谱
  • 皇言定声录
  • 诗札
  • 乐本解说
  • 后观石录
  • 竟山乐录
  • 春秋属辞比事记
  • 古文尚书冤词
  • 易小帖
  • 西河词话
  • 易韵
  • 大学证文
  • 经问
  • 古今通韵
  • 四书賸言
  • 武宗外纪
  • 推易始末
  • 论语稽求篇
  • 春秋毛氏传
  • 仲氏易
  • 西河集
  • 胜朝彤史拾遗记
  • 春秋占筮书 [标点本]
  • 春秋占筮书[四库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