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崇祯二年,与修《苏州府志》(此志今不存),《大臣年表》成再订本。黄宗羲称,此年,他在陈继儒家中“遇许子洽,有《明馆阁九卿表》,初成,见之以为奇书”(注:黄宗羲:《补历代史表序》。)。考《千顷堂书目》作十六卷,起洪武,迄天启七年,则可能就是这个本子。

崇祯六年(1633),他对《大臣年表》又作了续补,下迄崇祯五年,共十八卷,是为三刻本。今上海图书馆本《国朝殿阁部院大臣年表》,即为十八卷本,凡二册,卷首有《自序》、《自识》、《凡例》。《自识》不标年月,疑为崇祯初年所写。

崇祯六年十月后,许重熙着手《宪章外史续编》的撰写。《自序》后题“崇祯六年癸酉重九日吏部候选监生臣许重熙述”。书中每卷卷首题“太学生臣许重熙编次”。崇祯九年,《宪章外史续编》刊成,流入社会,一时引起舆论的大哗。

许氏是一个在野普通知识分子,没什么利益顾忌,出自一个历史学工作者的责任心,对晚明史上的一些人和事作了大胆的怀疑与批评。如言刘伯温非渡江勋旧,袭封出乡之推戴。嘉靖十年(1531)六月,朝廷从唐龙议,以刘基配享太庙,子孙嗣袭伯爵。许重熙很有看法,称“开国文臣,最先幕府。从渡江者,李善长……渡江后,有陶安……又六载,下浙东,乃得宋濂、刘基、叶琛、章溢。大封时,善长位上公,比萧何。而子房、孔明之称,先广洋、后基。考基为石抹宜孙幕官。宜孙死,乃归附”(注:《宪章外史续编》卷2。)。 还对附着刘基身上的种种传说进行了驳斥。又称叶向高谥忠似谬,方德谥正似丑,“朝论韪之”(注:《明季甲乙汇略》。)。特别是否定刘基伯爵说,直接触怒了刘基后裔诚意伯刘孔昭,刘氏准备向许氏开刀。许氏上司、祭酒倪元璐“争之”(注:乾隆《苏州府志》卷63《许重熙传》。),出面替学生说话。碰巧,首辅温体仁怕祭酒倪元璐入阁,“必欲逐之而后快”,苦于“言路、部僚,莫有应者”(注:文秉:《烈皇小识》卷4 。)。刘、倪的交恶,为温体仁创造了条件。温以京营戎政之职为诱饵,唆使刘孔昭弹劾倪元璐。刘氏为得此职,借倪氏锢妻一事,弹劾倪元璐,附带也告了许重熙一状,称书生妄言国事,“居下讪上,实录未成,而《五朝注略》先刊行世”(注:《千顷堂书目》卷4。)。 又将参校《五朝注略》一书的七十五个人全称作东林党。温体仁暗中拟旨,要求追究下去。但崇祯帝不同意,仅下旨“倪元璐冠带闲住去,许重熙革去衣巾,书板追毁”(注:文秉:《烈皇小识》卷4 。)。一个书生,竟因一本书,稀里糊涂地被卷进了政治斗争的漩涡,连太学生的资格也给革去了,政治生命算是结束了。不过,书板虽是毁了。但书照样播行。只是对有争议部分作了挖改而已,今所传《宪章外史续编》无参阅姓氏,于刘基、叶向高下有挖掉的痕迹可证。

崇祯十四年(1641),时周延儒当国,不知怎么,他想启用许重熙,“令所亲敦请七日”(注:康熙《常熟县志》卷20《许重熙传》。)。许氏通过那次事件,已害怕官场,自然拒绝了应召。

崇祯十六年,钱牧斋刻《太祖实录辩证》时,于丁普郎一事,称“此邦有许生重熙,好谈国朝典故。尝为余言‘韩成诳汉事,诬也’。余因许生言,为著其始末如此”(注:《牧斋初学集》卷102。)。

清顺治初年,许氏又作《明季甲乙两年汇略》二卷,今北京图书馆有清初刻本一册,赵之谦跋。吴炎基本肯定是书,但有些不同看法,“然其所著《两年事略》纪王之明一案,及杨维垣死事,恐不无爱憎,未能为一时定论。鲰生晚出,亦未敢遽信”(注:吴炎:《吴赤溟先生集·上钱牧斋书》,《国粹丛书》第二集。)。

又撰《江阴守城记》(今收入台湾《明清史料汇编》第三集),末有“江阴野史曰:有明之季,士林无羞恶之心,居高官、享重名者,以蒙面乞降为得意,而封疆大帅无不反戈内向,独阎、陈二典史,乃于一城见义。向使守京口如是,则江南不至拱手献人矣。时为之语曰:‘八十日戴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六万,同心死义,存大明三百里江山’。”

顺治年间,许氏主要从事宋史与上古史的研究。于上古有《遽古通略》(又称《历代通略》)五卷二册。于宋史,有《宋史增定新(类)编》。还协助钱士升编《南宋书》。钱士升是许氏晚年的知交,故需作几句介绍。钱士升(1575-1651)字抑之,浙江嘉善人。万历进士,崇祯前期,官至大学士;崇祯九年后致仕。钱氏喜史学,家中蓄有不少史籍,如有一套《明实录》。谈迁作《国榷》第二稿,曾雇人到钱氏家抄录。钱氏有《皇明表忠记》、《南宋书》。作《南宋书》时,“门下士”许重熙帮了不少忙,每卷赞语就是许氏执笔写的。清代嘉庆间,席沙臣刻《南宋书》时,称“许君,邑人,博学有史才,著述甚富。相国(士升)为是书,多其赞助之为云”(注:席沙臣:《南宋书序》。)。周中孚读《南宋书》后,称“其赞为吴县许(重熙)撰,亦详略得中。盖许氏亦尝助抑之,共成是书者也”(注:周中孚:《郑堂读书记》卷18《南宋书》条。)。顺治八年钱士升卒后,许重熙又帮助整理文集,撰《赐余堂年谱》,附钱氏《赐余堂集》后。

临终前,又撰《舆地分合指掌国》,未竟而卒。卒年不详,县志称“年七十八,灯下蝇头细书《舆地分合指掌图》,未竟卒”(注:康熙《常熟县志》卷20《许重熙传》。)。但晚年自号“东村八十一老农”,不知孰是。有一点可以肯定,许氏卒于顺治末年或康熙初年。

许氏除史学著作外,另有文集《缀离草》、《旅寄轩稿》、《许子洽小草》,惜今已佚。

主要作品

  • 江阴城守后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