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沈鲤为人鲠直,最讨厌行贿讨好一类的事情。他不但这样要求别人,自己也以身作则。当初,他刚中进士的时候,他的座主、大学士高拱是他的同乡,但他并没有以同乡的名义去谒见高拱。沈鲤刚入翰林院时,中官黄锦以同乡的名义带着很多钱物去结交沈鲤,被沈鲤严词拒绝。沈鲤教习内书堂,与宫廷中的宦官接触很多,但他并不借机进行联络结党。随着地位的提高,沈鲤益发严格要求自己。万历十五年(1587)三月,神宗封彻哩克为顺义王,其妻三娘子为忠顺夫人。这三娘子原是谙达之妻,谙达死,彻辰汗袭。彻辰汗死,彻哩克袭,历配三王,掌兵权,为明朝守边保塞,各部都惧怕她。三娘子被封为忠顺夫人后,沈鲤不称其妃号,只称其为夫人,以此表示对她的赞赏。郑贵妃的父亲郑成宪为父请求救济,沈鲤坚决驳斥。秦王谊请求封其子为郡王,中贵替他说话,申时行也同意,独有沈鲤坚不应允。可以说,在沈鲤的一生中,一切以国事为重,从不徇私情。

沈鲤鲠直的性格难免会得罪人,因此许多人在皇帝面前进谗言。神宗也渐渐开始怀疑,多次诘责沈鲤,并削减他的俸禄。沈鲤因此而想离开宫廷这块是非之地。当时申时行因沈鲤并不投靠他而心中忌恨。有一天,沈鲤请求归家,申时行立刻拟旨同意,但神宗却说:“沈尚书是一个好官,为什么要离去呢?”,并有意要重用沈鲤,遂即传旨对沈鲤加以慰留,申时行因此更加忌恨。申时行的私人给事中陈兴郊曾经向沈鲤为别人求考官,沈鲤没有答应,陈兴郊由此而恨沈鲤,于是指使他的同年官吏陈尚象弹劾沈鲤,他自己也经常说沈鲤的坏话,沈鲤去志益坚。神宗原本有意要起用沈鲤,见沈鲤求去,便说:“这个沈尚书太不善解人意了。”这话被司礼太监张诚得知,他派内竖廖某私下将此话告知沈鲤,沈鲤却说:“禁中传出的话,不可以随便听信!”沈鲤最后以有病为由回归故里。万历二十二年(1597)起用南京礼部尚书,沈鲤推辞,并没有就任。

万历二十九年(1601)秋,赵志皋去世,沈一贯为首辅,请求增置阁臣。神宗担心大臣结党营私,想起用辞官闲居、很久没有做官的人。他想起了沈鲤,诏命沈鲤以故官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同时受命的还有朱赓。沈鲤多次推辞,神宗不答应。第二年七月,年已71岁的沈鲤又重新入朝为官。

首辅沈一贯曾因党派斗争与沈鲤甚为不和,及沈鲤入阁,沈一贯怕他取自己而代之,非常忌恨,而沈鲤亦自恃皇上眷宠,且自己并非由沈一贯推荐,所以不愿居于其下,所以两人的矛盾渐渐加深。沈一贯曾经写信给凤阳巡抚李三才说:“沈鲤入阁必夺取我的位置,如何来防备他呢?”李三才回信说沈鲤忠实可靠,没有其他花花肠子,劝沈一贯与沈鲤同心,共同辅佐大明。沈一贯没有想到碰了一鼻子灰,于是十分恼恨李三才。沈鲤身边结交的好友,大多是志同道合的人,像礼部侍郎郭正域以文章气节著称;吏部侍郎杨时乔、都御史温纯皆以清严自持相标榜,沈鲤十分器重他们。那时,沈鲤曾在文渊阁大门旁竖一木牌,上面写着“谨天戒、恤民穷、开言路、发章奏、用大僚、补缺官、起废弃、举考选、释冤狱、撤税使”等十条为官戒律,每天上朝至此,都要焚香拜祝,默诵戒律。于是就有谣言说,沈阁老牌上写的是怪字,默诵是施法咒。沈一贯不知怎么就断定咒的是自己。他向神宗诬陷沈鲤诅咒他。神宗也很奇怪,便命人取来看一看。看过后,神宗说:“这怎么能是诅咒呢?”没有理睬他的话。沈一贯因此更是痛恨沈鲤,一心寻找机会加以报复。不久,机会果然来了。

万历三十一年(1603)冬,发生了当时有名的“妖书”一案。当天,阁臣朱赓踱出户外,在门口,发现了一本小册子,名叫《续忧危竑议》。之所以为“续”,是因为万历二十六年(1596)时曾有一书名叫《忧危竑议》。《续忧危竑议》采用问答体,是假名“郑福成”与来客问答的方式写成的。这本小册子的大体内容是说,皇上册立朱常洛为太子是不得已,以后必当更改。皇上用朱赓入内阁,也是有很深的寓意的,因为“赓”与“更”同音,其中就包含着更换太子的意思。郑福成的托名也蕴含着郑氏的“福王”必当成功的意思,所以有“妖书”之称。

“妖书”由朱赓送神宗看过,神宗怒斥为“胡闹”,责令太监陈矩及锦衣卫迅速查明主犯,抓拿严办。借这个机会,朝廷中党争仇隙,个人恩怨都发泄出来,于是兴起了一股颇有声势的搜捕风。结果是,虽然逮捕了许多人,也没能查出主犯。神宗更是糊里糊涂,不明就里。就在这时,沈一贯上疏,说这件事是沈鲤及郭正域干的。郭正域最初被选为庶吉士时,沈一贯曾是他的老师,因为对沈一贯的为人不满,郭正域后来从编修升到礼部侍郎,没有一次向沈一贯行弟子礼。沈一贯由是甚为恼怒。偏巧沈鲤与郭正域又关系极好,借“妖书”案发的机会,沈一贯便把两人一起抛了出去。沈一贯发现,巡城御史所抓的医生沈令誉曾是郭正域的门客,厂卫抓到的嫌疑犯毛尚文曾在郭正域那里当过差,正可以罗织罪名,于是指使给事中钱梦皋上疏说:“妖书出现,不前不后,正在梦王上疏的时候,令人怀疑这中间必有瓜葛。郭正域是沈鲤的门生,而沈令誉是郭正域的食客,胡化又是郭正域的同乡同党,他们结成死党,反对朝廷。望皇上能挖根治本,严惩正域,贬斥沈鲤。”神宗见到上疏以后,当即下诏,命郭正域回原籍听候审查,而对沈鲤则不问。沈一贯指使手下的人一定要扣住诏书,先治了郭正域和沈鲤的重罪。当时郭正域因牵连进这一年六月发生的楚王府宗人相讦事件,被沈一贯逼得辞官回家,正走在路上。沈一贯的人马追至杨村,团团围住了郭正域的船只,连同家役数十人一同押回京城拷问。同时,沈一贯又令人大肆搜捕沈鲤私第三日。这样耽搁了些时候,也未查出究竟。沈一贯一伙人毫无办法。后来,皇太子朱常洛干预此事。郭正域在朱常洛出阁讲学后,担任过讲官,而且对朱常洛很注意照顾。所以当妖书事起,朱常洛极为关心,多次对身边的员役说:“为何要杀我的好讲官?”并传话给东厂:“饶得我,即饶郭先生吧!”沈一贯感到,要置沈鲤、郭正域于死地恐怕很难,便示意手下的人不要再探究他们。妖书一案也毫无任何凭据地把一个无赖式的人物皦生光当做真凶报了上去,被凌迟处死,总算结案。

沈鲤遇事秉正不挠,但由于沈一贯为首辅,许多事情说了不算数。到了万历三十三年(1605),对京官进行考察,主持这次京察的是都御史温纯、吏部侍郎杨时乔。在此以前,他们与沈一贯有过冲突。温纯曾揭发沈一贯的心腹陕西巡按御史于永清及都给事中姚文蔚的贪秽劣迹,在奏疏中也涉及到身为首辅的沈一贯。妖书案爆发后,温纯又极力为沈鲤、郭正域辩诬,使得沈一贯怒恨之心益深。当这次京察开始以前,出于私心,沈一贯曾试图不让为人方正、署理吏部事的杨时齐主持,而改用兵部尚书萧大亨主持,但遭到沈鲤的反对,没有行得通。

在这次京察中,沈一贯的心腹钱梦皋、钟兆斗等都遭贬谪。沈一贯得知后,不甘示弱,极力活动,进行反抗。当时广东巡按御史林秉汉上疏条陈时事,对于明神宗已经处理过的楚宗案提出意见,认为若不严勘,不能服众。钱梦皋认为这给他提供了讨好神宗、摆脱被察困境并攻击政敌的好机会,当即递上奏章,力驳秉汉。这一招收到了预期的效果,神宗为其所动,下令将林秉汉连降五级,而称赞钱梦皋忠义可嘉,仍可照旧供职于朝廷。在沈一贯等人的活动下,明神宗扣住杨时乔、温纯等人呈上的关于京察的奏疏不发,并批评杨、温等人将科道官员定为不称职的人太多,中间必有徇私之处。杨、温接旨后,上疏列举历次京察中被察科道官的数目,证明这次所察并不多。但迫于压力,不得不要求罢免自己的官职。神宗为邪派势力所惑,竟同意温纯致仕(退休)。

沈一贯等人的活动激起朝中许多正直人士的不满,他们纷纷起来与之相争,上疏弹劾沈一贯。在他们的努力下,察疏最后终于发下,那些被留职者尽皆免去官职。此后,沈一贯也自知公论不容,便杜门求去。在这种情况下,沈鲤才得以行阁权,主持内阁事务,对朝政多有建树。

万历三十四年(1606)七月,给事中陈嘉训、御史孙居相又上疏弹劾沈一贯奸贪,沈一贯被迫再次要求退休,神宗同意了他的要求。许久以来,沈鲤积忤沈一贯,如今沈一贯将要辞官离职,唯恐沈鲤在朝中做官于己不利,想与沈鲤同时离去,于是暗中排挤他。神宗当时正嫌沈鲤太过鲠直,正好沈鲤请求致仕,便命两人同时致仕。据史书记载,沈一贯致仕回乡,货财如山,金玉堆积;而沈鲤家徒四壁,贫无余赀,两人的贪与廉于此可见一斑。沈鲤与沈一贯同时罢官,宣告了大臣中正直与邪恶两派势力斗争的一个阶段的结束。

沈鲤退休在家,仍旧不忘国家。万历三十八年(1610),沈鲤80岁,神宗派遣官吏慰问,并赐给许多银币。沈鲤上疏奏谢皇恩,又一次陈述时政要务。万历四十三年(1615),沈鲤与世长辞,终年85岁。赠太师,谥文端。

主要作品

  • 八行图说
  • 亦玉堂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