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赵秉忠(1573—1626),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戊戌科状元。山东益都(今青州)人,字季卿,号阳。授翰林院修撰,后充经筵讲官。三十二年分校礼部会试,得孙承宗。四十年典试江南,得张玮、姚希孟、周顺昌,皆一时名臣。累官至礼部尚书,晚年因得罪魏忠贤,被削籍夺官家居。

大明帝国的青州府所在地益都县(今山东青州)东20余公里,有个郑母村,村不大,但名士辈出。万历二十六年(1598)戊戌科状元赵秉忠,就出自这方水土。

赵秉忠,字季卿,号阳。父赵禧,为人正直。他当县吏时,有个指挥被冤枉下狱,赵禧为他伸冤,指挥获释,感恩图报,要把女儿送给赵禧为妾。赵禧摇手说:“你女儿乃名门闺秀,万万使不得!”指挥硬是要赵禧接受,赵禧连声道:“使不得,使不得!”力辞不受。赵秉忠是赵禧少子,自幼好学上进。年15,补府学生。万历二十六年二月初九、十二、十五日,礼部贡院会试,3场下来,296人入选,赵秉忠榜上有名。不过,第一名会元的桂冠为应天府江宁县(今江苏南京)人顾起元夺得。

三月十五日殿试,考时务策一道,以一日为限,日落前必须交卷。赵秉忠在卷子上写道:“臣闻帝王之临驭宇内也,必有经理之实政,而后可以约束人群,错综万机,有以致雍熙之治;必有倡率之实心,而后可以淬励百工,振刷庶务,有以臻致隆之理……”洋洋洒洒,计2460字。

第二天,评阅试卷。读卷官9人,一天之中要阅完296份卷子,确定前3名人选,呈万历皇帝圣裁。万历在他最欣赏的一份卷子的卷首朱批“第一甲第一名”6个大字。

这份卷子是赵秉忠的,他成为明朝开国以来第74位状元。会试第一名顾起元名列第一甲第3名,即所谓“探花”。

赵秉忠的殿试卷极其珍贵。自唐高祖武德五年(622)第一名状元孙伏伽,迄光绪三十年(1904)最后一名状元刘春霖,有名可考的状元计596人。另外,至少还有佚名状元149人。在745名状元中,殿试卷留传至今的,仅有赵秉忠这份。他的卷子不知怎地被带出朝廷,到了赵家。赵家子孙世代珍藏。公元1983年,赵秉忠第14代孙赵焕斌把它献给国家。

“状元卷”长47.6厘米,宽14.1厘米,共19折,天大地小,开头有密封开启痕迹,并盖有竖长方形“弥封关防”印。接下来,是用仿宋体书写的赵秉忠的家世简历,共4折,首折上方钤篆书“礼部之印”,未折骑缝处钤此印的1/2。简历之后,是万历皇帝朱批“第一甲第一名”6个顶天大字。朱批的下面,便是赵秉忠的答卷了,小楷书写,朱笔句读,为典型的八股文。答卷后面,列有9位读卷官的职务、姓名,并印有“印卷官礼部仪制清吏司署郎中事主事臣朱敬循”大字一行。

赵秉忠围绕思想教化与纲纪法度这个主题展开论述。他把思想教化与纲纪法度视为治国的根本。在这个主题下,他指出当务之急是:

主要作品

  • 江西舆地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