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陈天华透彻地阐明了爱国和革命,反对帝国主义与反对清朝封建专制统治的关系,他指出: “列位,你道今日中国还是满州政府的吗?早已是各国的了。那些财政权、铁道权、用人权,一概拱手送与洋人,洋人全不要费力,要怎么样,只要下一个号令,满州政府就立刻奉行”②。 “请看近来朝廷所做的事,那一件不是奉洋人的号令?我们分明是拒洋人,他不说我们与洋人作对,反说与现在的朝廷作对,要把我当做谋反的叛逆杀了” ③。 “我们要想拒洋人,只有讲革命独立,不能讲勤王”①。这就是说,清政府已经变成了“洋人的朝廷”,清朝权贵只不过是帝国主义的奴才。因此,要反对帝国主义,就必须进行反清朝封建专制统治的民主革命,二者是不可分的。这就大大地提高了人们的革命认识。

陈天华热情地宣传了敢于同帝国主义斗争的革命思想。他说:“其实洋人也是一个人,我也是一个人,我怎么要怕他?”“只要我全国皆兵,他就四面受敌,即有枪炮也是寡不敌众”,“只要我人心不死,这中国万无可亡的理”②。他号召人们“洋兵不来便罢,洋兵若来,奉劝各人把胆子放大,全不要怕他。读书的放了笔,耕田的放了犁巴,做生意的放了职事,做手艺的放了器具,齐把刀子磨快,子弹上足,同饮一杯白酒,呼的呼,喊的喊,万众直前杀那洋鬼,杀投降洋鬼的二毛子”③。他还在《猛回头》文中,提出了重武备,务实业,禁缠足等具体的反帝救国主张。

陈天华不仅热情洋溢的鼓吹革命,而且身体力行,积极从事实际的革命活动。1904年2月15日,陈天华同黄兴等人一起,在长沙成立了革命团体华兴会。并设同仇会以联络会党,设黄汉会以联络军界,他担任军队的运动工作。几经密议,决定于1904年11月16日慈禧太后寿辰之日,在长沙起事,并同时组织长沙、衡州、常德、岳州、宝庆五路起义军响应,陈天华被派江西运动巡抚营统领廖明缙顺从革命。由于坏人告密,湖南巡抚下令在全省大肆搜捕华兴会员,陈天华与黄兴等人逃往上海,是年底转赴日本。

1905年7月下旬,孙中山由欧洲到达日本,提出联合各派革命力量,成立统一的革命政党的建议,陈天华十分赞成。他同黄兴一起会见孙中山,讨论建立统一革命团体问题,坚决主张华兴会与孙中山联合。 7月30日,孙中山邀请各革命团体成员及革命志士70余人,在东京召开筹备会议,陈天华为发起人之一,并同黄兴等人被推举为同盟会章程起草员。 8月20日,同盟会在东京正式成立,通过了由陈天华等人起草的《中国同盟会总章》,选举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为执行部的庶务,协助总理执行工作,陈天华为书记。11月,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在东京创刊,他参与编辑工作,并为主要撰稿人之一,发表了许多论文。在《论中国宜改创民主政体》一文,针锋相对地驳斥了立宪派散布的“中国不适宜民主革命”的谬论,鲜明地体现了他建立民主共和国的伟大思想和坚定的信心。

1905年11月,应清政府的要求, 日本政府颁布了“取缔清朝留学生规则”,限制中国留学生的学习和活动,激起了中国留学生的强烈抗议。陈天华、宋教仁、秋瑾等人力主全体留日学生返国,自己办学,以洗耻辱。以胡汉民、汪精卫为首的少数人认为“求学异邦,宜忍辱负重,不可轻率回国”。陈天华悲愤民权,逐决心用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激励中国留学生,共同对敌。他在写成了三千余言的绝命书后,于1905年12月8日凌晨,在东京大森海湾投海殉国,时年30岁。1906年夏,陈天华的灵柩运抵湖南,在革命党人的组织下,长沙学生及其他各界人士万余人,举行了规模空前,声势浩大的葬礼,群众身着素服,手执白旗,高唱哀歌,一直把陈天华的灵柩护送到岳麓山。对人民起了很大的教育作用。

主要作品

  • 中国革命史论
  • 绝命辞
  • 狮子吼
  • 猛回头
  • 警世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