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据清朝翁洲老民撰写的《台湾文献丛刊(第99种)——海东逸史》记载:卢若腾剔奸弊,抑势豪,风裁凛然,与宁波知府陆自岳平奉化奸民胡乘龙之乱,闾井晏然。京师既陷,南都命以都御史抚凤阳,未行而南都又亡,闽中拜兵部尚书,抚军永嘉。甫至而事势已瓦解,徘徊镇下关,浮海至翁洲,间行人大兰诸山寨,父老壶浆上谒,若腾垂涕而遣之。及海上之局,一时同袍泽者并极莫逆,诸人沦丧殆尽,独与张煌言同事最久,竟依郑氏以终。

清兵南下后,卢若腾守平阳(今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力战清兵,城破中三箭而不降,幸遇靖海营水师救出。后与君尧等人回南都,闻闽事已坏,痛愤投水,为同官拯起。寻入舟山(今浙江舟山市),辗转至闽海。然其复明之心仍不死,又与旧部将领郭大河、傅象晋等回祖籍长泰县青阳村,伺机再举兵抗清。

不久,闻知郑成功反清,卢若腾乘机在枋洋镇望山寨聚兵抗清。卢氏堂亲感其忠义,不少人投奔幕下。后因粮饷不足,遂解散义军,同叶翼云、陈鼎率部入安平镇,又转徙鹭岛加入郑成功军。卢若腾被郑待为上宾,拜为军师,成为郑军中著名的南明耆老之一。后郑成功欲收复台湾,举兵东征,若腾及众堂亲随之。随郑后,卢若腾偕王忠孝、诸葛倬、辜朝荐、徐孚远等居浯州(今金门),自号“留庵”。

永历十七年(1663年,郑成功来台后二年),清军占领金门。1664年,卢若腾离开金门,拟与沈铨期等人东渡台湾,三月间至澎湖病革,问今日是何日,侍者以三月十九对。先生日:“是先帝殉难日也。”一恸而绝,享年六十七岁。郑成功之子郑经亲自从台南到澎湖埋葬之,墓葬于澎湖太武山南麓。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台湾纳入满清版图,卢若腾之子迎其骨归葬建墓于金门。卢若腾墓现在金门,俗称卢军门墓。

主要作品

  • 岛噫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