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李春芳(1510年1月14日—1584年4月18日),字子实,扬州兴化(今属江苏)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三月十五殿试,取进士301名,李春芳为第一甲第一名。

按惯例,李春芳中状元后入翰林院为修撰,掌修国史,开始了他的官场生涯。

当朝天子乃世宗朱厚熜。这是一个昏君,为了长生不老,他虔诚地崇信道教,皇宫中醮事不断。斋醮,需用写给“天神”的奏章表文,用朱笔写在青藤纸上,名曰“青词”。世宗把青词写得好坏作为衡量文臣学识高下的标准。弘治十八年(1505)状元顾鼎臣和进士严嵩皆以青词受世宗宠爱,有“青词宰相”之称。李春芳入翰林院不久,便被世宗特诏入西苑,专门撰写青词。西苑在紫禁城西,有北海、中海、南海三海,为皇家御苑。这里乃世宗斋醮的地方。李春芳有文才,青词写得极好,深受世宗宠爱,破格提拔为翰林学士。此后几年间,李春芳的官位直线上升,从太常少卿到礼部右侍郎,再到礼部左侍郎、吏部左侍郎,再到礼部尚书,成为六部尚书之一。此期间,李春芳不仅要理政,还得用心写青词。就是因为青词写得好,他的官位才得以不断升迁。他唯一可值得一书的政绩,是制定《宗藩条例》。由于宗室蕃衍,人数增多,岁禄大增,国库空虚。李春芳引经据典,制定了一个关于给赐宗藩的条例,使开支大减。世宗见此条例能省钱,很高兴,御批为《宗藩条例》。不久,李春芳又加官太子太保。

嘉靖四十四年(1565),阁臣袁炜罹病辞去,死于路上。内阁首辅徐阶请增阁臣。从前,有一种“廷推”制度,即公卿共推某人入阁。世宗没有让大臣廷推,而是特命李春芳和严讷入阁。严讷是常熟(今属江苏)人,嘉靖二十年进士。他是和李春芳一同入西苑撰青词,一起被超擢为翰林学士的。几年间,他也因青词写得好,青云直上。李春芳被擢为礼部尚书,他进官为吏部尚书。这次,李、严二人又一同入阁。内阁首辅徐阶,也是因擅长写青词而入阁并当上首辅的。内阁大臣成了清一色的“青词宰相”。

李春芳为人谦逊,不以势凌人,有点懦弱;他为人简朴,以廉洁著称。但是,他缺乏理政之才。在内阁,他唯首辅徐阶的马首是瞻,干了什么受人赞扬的事,也都推说是徐首辅叫这样做的。徐阶对他也格外亲近、倚重。

严讷入阁不久,便罹病,于当年冬天辞去。嘉靖四十五年,以青词得宠的礼部尚书高拱、吏部尚书郭朴入阁。对此二人,李春芳也处处礼让。

即使对穷困的书生,李春芳也极谦让。有个叫王叔承的,吴江(今属江苏)人,工诗。王叔承少年丧父,家贫,入赘妇家,后被岳父逐出。他来到京师,客居李春芳府上。王叔承嗜酒能饮,李春芳撰写青词,找他咨询,他常常醉卧酒楼,见李春芳来了,伸伸懒腰,不肯起来。李春芳也不责怪,留他在府上住了若干年。

李春芳入阁的第二年,即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十四日,追求长生不老的世宗皇帝一命呜呼,享年60岁。他的第三子裕王载垕继立,年号隆庆,是为穆宗。穆宗比其父要贤明一些,但他治国的方针是无为而治,赋权力于内阁,他落得个清静。

为此,他重新调整了内阁的构成。前朝的内阁大臣徐阶、李春芳、高拱、郭朴全都留任,又将他为裕王时的心腹张居正、陈以勤遣入内阁。这样,内阁大臣共有6人之多。

不久,阁臣之间便发生纠纷,李春芳也受牵连。这场纠纷是高拱挑起来的。

高拱为人机敏,世宗病危,他听说皇上不行了,就把自己在西苑的办公用具搬回家里。吏科给事中胡应嘉侦知此事,上疏弹劾他不尽职守,大不忠。胡应嘉是徐阶的同乡,高拱疑心是徐阶指使他弹劾的,遂与徐阶有隙。隆庆元年(1567),吏部尚书杨博主持考核京官五品以下者,黜退了不少人,但他的山西同乡却无一受处分的。吏科给事中胡应嘉上疏弹劾。他身为吏科给事中,考核时不发一言,事后出来弹劾,引起穆宗的不满。高拱乘机报复,力主革胡应嘉的职。结果,言官们倾巢出动,纷纷弹劾高拱。言官弹劾大学士,按嘉靖朝的制度,是要受廷杖的。高拱要求廷杖言官,徐阶不同意。于是,高拱便指使一个叫齐康的御史弹劾徐阶,说他两个儿子为非作歹。

在内阁诸臣中,除了徐阶,就数李春芳的资格老了。李春芳一向敬重徐阶,在徐、高纷争中,他站在徐阶一边。于是,齐康在弹劾徐阶的同时,连李春芳也一同弹劾了。不过,他弹劾李春芳犯有何罪,史书未道其详。

李春芳上疏分辩,并请求辞官。穆宗下诏宽慰,要他留任。

主要作品

  • 海刚峰先生居官公案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