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卿子伤寒论

作者: 张遂辰 分类: 玄学五术
伤寒类著作。明张遂辰撰。七卷。遂辰字卿子,号西农,祖居江西,后迁杭州。少年体弱多病,钻研医术,博览历代名家著述,对伤寒论研究尤深,医名显赫。因其学生张志聪、张锡驹均为钱塘人,又皆系伤寒名家,故有钱塘“三张”之称。卷一为辨脉、平脉法。卷二至卷六为辨六经病脉证并治等。卷七为霍乱、阴阳易及汗吐下可不可诸篇。张氏认为《伤寒论》经王叔和编次,其内容仍是仲景之旧、成无己之注,“引经析义,尤称详洽”。故凡引成氏...

目录

严序 1/190 2/190 张机 3/190 王叔和 4/190 成无己 5/190 伤寒卒病论集 6/190 凡例 7/190 辨脉法第一 8/190 平脉法第二 9/190 伤寒例第三 10/190 辨湿脉证第四 11/190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第五 12/190 桂枝麻黄各半汤方第八 13/190 桂枝二麻黄一汤方第九 14/190 白虎加人参汤方第十 15/190 白虎加人参汤方第十 16/190 桂枝二越婢一汤方第十一 17/190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方第十二 18/190 甘草干姜汤方第十三 19/190 芍药甘草汤方第十四 20/190 调胃承气汤方第十五 21/190 调胃承气汤方第十五 22/190 四逆汤方第十六 23/190 桂枝汤方第一 24/190 桂枝加葛根汤方第二 25/190 桂枝加葛根汤方第二 26/190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第三 27/190 桂枝加附子汤方第四 28/190 桂枝加附子汤方第四 29/190 术附汤方第五 30/190 术附汤方第五 31/190 桂枝去芍药汤方第六 32/190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方第七 33/190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六 34/190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六 35/190 葛根汤方第十七 36/190 葛根加半夏汤方第十八 37/190 葛根加半夏汤方第十八 38/190 葛根黄芩黄连汤方第十九 39/190 麻黄汤方第二十 40/190 大青龙汤方第二十一 41/190 小青龙汤方第二十二 42/190 小青龙汤方第二十二 43/190 干姜附子汤方第二十三 44/190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方第二十四 45/190 桂枝甘草汤方第二十五 46/190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第二十六 47/190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第二十六 48/190 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方第二十七 49/190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方第二十八 50/190 芍药甘草附子汤方第二十九 51/190 芍药甘草附子汤方第二十九 52/190 茯苓四逆汤方第三十 53/190 茯苓四逆汤方第三十 54/190 五苓散方第三十一 55/190 五苓散方第三十一 56/190 茯苓甘草汤方第三十二 57/190 栀子豉汤方第三十三 58/190 栀子豉汤方第三十三 59/190 栀子甘草豉汤方第三十四 60/190 栀子生姜豉汤方第三十五 61/190 栀子生姜豉汤方第三十五 62/190 栀子厚朴汤方第三十六 63/190 栀子干姜汤方第三十七 64/190 小柴胡汤方第三十八 65/190 小建中汤方第三十九 66/190 小建中汤方第三十九 67/190 大柴胡汤方第四十 68/190 柴胡加芒硝汤方第四十一 69/190 桃核承气汤方第四十二 70/190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第四十三 71/190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方第四十四 72/190 桂枝加桂汤方第四十五 73/190 桂枝加桂汤方第四十五 74/190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方第四十六 75/190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方第四十六 76/190 抵当汤方第四十七 77/190 抵当汤方第四十七 78/190 抵当丸方第四十八 79/190 抵当丸方第四十八 80/190 辨太阳脉证并治下第七 81/190 辨太阳脉证并治下第七 82/190 大陷胸丸方第四十九 83/190 大陷胸丸方第四十九 84/190 大陷胸汤方第五十 85/190 大陷胸汤方第五十 86/190 小陷胸汤方第五十一 87/190 小陷胸汤方第五十一 88/190 文蛤散方第五十二 89/190 文蛤散方第五十二 90/190 白散方第五十三 91/190 白散方第五十三 92/190 柴胡桂枝汤方第五十四 93/190 柴胡桂枝汤方第五十四 94/190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第五十五 95/190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第五十五 96/190 半夏泻心汤方第五十六 97/190 半夏泻心汤方第五十六 98/190 十枣汤方第五十七 99/190 十枣汤方第五十七 100/190 大黄黄连泻心汤第五十八 101/190 大黄黄连泻心汤第五十八 102/190 附子泻心汤方第五十九 103/190 附子泻心汤方第五十九 104/190 生姜泻心汤方第六十 105/190 生姜泻心汤方第六十 106/190 甘草泻心汤方第六十一 107/190 赤石脂禹余粮汤方第六十二 108/190 赤石脂禹余粮汤方第六十二 109/190 旋复代赭石汤方第六十三 110/190 桂枝人参汤方第六十四 111/190 桂枝人参汤方第六十四 112/190 瓜蒂散方第六十五 113/190 瓜蒂散方第六十五 114/190 黄芩汤方第六十六 115/190 黄芩汤方第六十六 116/190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方第六十七 117/190 黄连汤方第六十八 118/190 桂枝附子汤方第六十九 119/190 桂枝附子汤方第六十九 120/190 甘草附子汤方第七十 121/190 白虎汤方第七十一 122/190 白虎汤方第七十一 123/190 炙甘草汤方第七十二 124/190 卷五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八 125/190 大承气汤方第七十三 126/190 小承气汤方第七十四 127/190 猪苓汤方第七十五 128/190 蜜煎导方第七十六 129/190 猪胆汁方第七十七 130/190 猪胆汁方第七十七 131/190 茵陈蒿汤方第七十八 132/190 茵陈蒿汤方第七十八 133/190 吴茱萸汤方第七十九 134/190 麻仁丸方第八十 135/190 麻仁丸方第八十 136/190 栀子柏皮汤方第八十一 137/190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方第八十二 138/190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方第八十二 139/190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第九 140/190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第九 141/190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第十 142/190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第十 143/190 桂枝加芍药汤方第八十三 144/190 桂枝加芍药汤方第八十三 145/190 桂枝加大黄汤方第八十四 146/190 桂枝加大黄汤方第八十四 147/190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148/190 麻黄附子细辛汤方第八十五 149/190 麻黄附子甘草汤方第八十六 150/190 黄连阿胶汤方第八十七 151/190 附子汤方第八十八 152/190 桃花汤方第八十九 153/190 猪肤汤方第九十 154/190 甘草汤方第九十一 155/190 桔梗汤方第九十二 156/190 桔梗汤方第九十二 157/190 苦酒汤方第九十三 158/190 苦酒汤方第九十三 159/190 半夏散及汤方第九十四 160/190 白通汤方第九十五 161/190 白通汤方第九十五 162/190 白通加猪胆汁方第九十六 163/190 真武汤方第九十七 164/190 真武汤方第九十七 165/190 通脉四逆汤方第九十八 166/190 通脉四逆汤方第九十八 167/190 四逆散方第九十九 168/190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169/190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170/190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171/190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172/190 理中丸方第一百零六 173/190 理中丸方第一百零六 174/190 四逆加猪胆汁汤方第一百零七 175/190 辨阴阳易瘥后劳复病证并治第十四 176/190 辨阴阳易瘥后劳复病证并治第十四 177/190 烧散方第一百零八 178/190 枳实栀子豉汤方第一百零九 179/190 牡蛎泽泻散方第一百一十 180/190 竹叶石膏汤方第一百一十一 181/190 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182/190 辨可发汗证并治第十六 183/190 辨可发汗证并治第十六 184/190 辨发汗后病脉证并治第十七 185/190 辨不可吐第十八 186/190 辨可吐第十九 187/190 辨不可下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188/190 辨不可下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189/190 辨可下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 19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