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策:先秦诸子与史记评述

作者: 傅斯年 分类: 学术杂记
《春秋策:先秦诸子与史记评述》收藏整理了傅斯年先生关于“战国子家”和《史记》的珍贵讲义资料,前者概括了诸子百家的源流和特点,后者则开创了现代《史记》研究的先河,两部分内容都是傅斯年巅峰时期的精华之作,至今仍为学界所推重。

目录

第1章 哲学乃语言之副产品 1/63 第2章 诸子天人论导源 2/63 第2章 诸子天人论导源 3/63 第3章 春秋战国之际为什么诸家并兴 4/63 第4章 战国诸子除墨子外皆出于职业 5/63 第5章 止有儒墨为有组织之宗派 6/63 第6章 儒为诸子之前驱,亦为诸子之后殿 7/63 第6章 儒为诸子之前驱,亦为诸子之后殿 8/63 第7章 战国诸子之地方性(1) 9/63 第7章 战国诸子之地方性(1) 10/63 第8章 战国诸子之地方性(2) 11/63 第8章 战国诸子之地方性(2) 12/63 第9章 《非十二子》 13/63 第9章 《非十二子》 14/63 第10章 春秋时代之矛盾性与孔子 15/63 第11章 孟子之性善论及其性命一贯之见解(1) 16/63 第12章 孟子之性善论及其性命一贯之见解(2) 17/63 第12章 孟子之性善论及其性命一贯之见解(2) 18/63 第13章 荀子之性恶论及其天道观(1) 19/63 第14章 荀子之性恶论及其天道观(2) 20/63 第14章 荀子之性恶论及其天道观(2) 21/63 第15章 墨家之反儒学 22/63 第16章 墨子之非命论(1) 23/63 第17章 墨子之非命论(2) 24/63 第18章 老子五千言之作者及宗旨(1) 25/63 第18章 老子五千言之作者及宗旨(1) 26/63 第19章 老子五千言之作者及宗旨(2) 27/63 第19章 老子五千言之作者及宗旨(2) 28/63 第20章 老子五千言之作者及宗旨(3) 29/63 第20章 老子五千言之作者及宗旨(3) 30/63 第21章 所谓“杂家” 31/63 第21章 所谓“杂家” 32/63 第22章 祥之重兴与五行说之盛 33/63 第22章 祥之重兴与五行说之盛 34/63 第23章 梁朝与稷下 35/63 第23章 梁朝与稷下 36/63 第24章 齐晋两派政论(1) 37/63 第24章 齐晋两派政论(1) 38/63 第25章 齐晋两派政论(2) 39/63 第25章 齐晋两派政论(2) 40/63 第26章 战国文籍中之篇式书体 41/63 第26章 战国文籍中之篇式书体 42/63 第27章 预述周汉子家衔接之义 43/63 第27章 预述周汉子家衔接之义 44/63 第28章 《史记》研究参考品类(1) 45/63 第28章 《史记》研究参考品类(1) 46/63 第29章 《史记》研究参考品类(2) 47/63 第29章 《史记》研究参考品类(2) 48/63 第30章 老子申韩列传第三 49/63 第31章 有录无书说叙 50/63 第32章 论太史公书之卓越 51/63 第33章 论司马子长非古史学乃今史学家 52/63 第34章 手批“史记”(全文周法高辑录) 53/63 第35章 与颉刚论古史(1) 54/63 第36章 与颉刚论古史(2) 55/63 第36章 与颉刚论古史(2) 56/63 第37章 与颉刚论古史(3) 57/63 第38章 与颉刚论古史(4) 58/63 第39章 与颉刚论古史(5) 59/63 第40章 与颉刚论古史(6) 60/63 第41章 附录 傅斯年著述年表(1) 61/63 第42章 附录 傅斯年著述年表(2) 62/63 第42章 附录 傅斯年著述年表(2) 6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