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宝典 分类图书

找到 4585 本图书

佛说梵网经菩萨心地品合注

佛学宝典 智旭

明菩萨沙弥古吴智旭述,菩萨比丘温陵道昉订。大哉梵网经心地品之为教也。指点真性渊源。确示妙修终始。戒与乘而并急。顿与渐而同收。约本迹。则横竖俱开。兼华严法华之奥旨。约观行。则事理俱备。揽五时八教之大纲。文虽仅传一品。义实统贯全经。缅惟智者大师之时。人根尚利。故既广宣教观法门。乃仅疏此下卷戒法。而大师精...

查看详情

戒消灾经略释

佛学宝典 智旭

此经以法为名。无常无我寂灭三印为体。依止真善师友为宗。消灾证果为用。酪味为教相。法为名者。戒是能消之善法。灾是所消之恶法也。经虽止列五戒。义实无量。以沙弥比丘菩萨戒等。皆以五戒为根本故。十戒二百五十十重四十八轻等。皆是根本之眷属故。定共道共皆从木叉所引发故。摄善摄生皆即律仪所含具故。今大姓家子止存四...

查看详情

佛说四十二章经解

佛学宝典 智旭

经题七字。通别合举。人法双彰。经之一字是通名。一切大小乘修多罗藏。同名经故。佛说四十二章六字是别名。异众经故。就别名中。佛为能说之人。四十二章为所说之法。佛者。梵语具云佛陀。此翻觉者。谓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自觉不同凡夫。觉他不同二乘。觉满不同菩萨。即是释迦牟尼如来万德慈尊。娑婆世界之教主也。说者。...

查看详情

佛说优婆五戒相经笺要

佛学宝典 智旭

闻如是。一时佛在迦维罗卫国。尔时净饭王来诣佛所。头面礼足。合掌恭敬。而白佛言。欲所请求。以自济度。惟愿世尊。哀酬我志。佛言。可得之愿。随王所求。王白佛言。世尊已为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制戒轻重。唯愿如来。亦为我等优婆塞。分别五戒可悔不可悔者。令识戒相。使无疑惑。...

查看详情

佛说盂兰盆经

佛学宝典 佚名

梵名Ullambana -su^tra 。全一卷。西晋竺法护译。又称盂兰经。属方等部经典。收于大正藏第十六册。内容记述佛陀之大弟子目连,因不忍其母堕饿鬼道受倒悬之苦,乃问法于佛,佛示之于七月十五日众僧自恣日,用百味饭食五果等供养十方佛僧,即可令其母脱离苦难。依本经之说所行之盂兰盆会,已普遍流行于我国...

查看详情

佛说盂兰盆经新疏

佛学宝典 智旭

此经以法供为名。自性三宝为体。孝慈为宗。拔苦与乐为用。大乘为教相。原夫人世福田。莫尚乎三宝。出世道法。莫先乎孝慈。欲报深恩。莫要乎与拔。欲成济度。莫大乎盂兰。是以目连道满。首思乳哺之恩。大圣垂慈。广示法供之式。时必择夫自恣。德乃藉于众僧。僧宝所存。法轮斯在。法轮转处。佛常现前。举一即三。最胜无比。圆...

查看详情

佛说斋经科注

佛学宝典 智旭

此文是净土宗九祖蕅益大师对《佛说斋经》的注释,本经主要讲述如何受持“八关斋戒”。大师是明末清初高僧,与莲池大师、紫柏大师、憨山大师一起被称为明末四大高僧。大师初出家即以参禅为业,不久开悟,后又习天台,导归极乐,为净土宗九祖。而其终生倡导戒律,虽非律宗祖师,却在严肃戒律方便功勋卓著,但其自身受具足戒不...

查看详情

佛遗教经解

佛学宝典 智旭

归命常住大悲尊 应病与药权实法 亦礼天亲造论主 为顺初机重解释...

查看详情

海东高僧传

佛学宝典 觉训

残本二卷。高丽僧觉训撰于一二一五年。收于大正藏第五十册。内容记载有关朝鲜高僧之事迹。全篇之组织不详,现存本唯最初之二卷,卷一标‘流通一之一’、卷二标‘流通一之二’。卷一首附流通篇总叙(论曰),次为同卷之目次,共列举顺道、亡名、义渊、昙始、摩罗难陀、阿道(附载黑胡子、元表、玄彰传)、法空、法云等诸师之...

查看详情

荷泽神会禅师语录

佛学宝典 神会

问:本有今无偈,其义云何?答曰:据涅槃经义,本有者,本有佛性(胡适本有今无者三字,可从。),今无佛性。问:即言本有佛性,何故复言今无佛性?答:今言无佛性者,为被烦恼盖覆不见,所以言无。本无今有者,本无者,本无烦恼,今有者,今日具有烦恼,纵使恒沙大劫烦恼,亦是今存。故言三世有法,无有是处者,所谓佛性不...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