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宝典 分类图书

找到 4713 本图书

大乘止观法门释要

佛学宝典 智旭

钱唐胡子浸云。问。于华藏单子曰。何谓道。单子曰。性是也。胡子疑焉。曰。修可废欤。单子曰。在璞之玉。匪剖弗见。在矿之金。匪炼弗纯。在缠之性。匪修弗显。必曰。性也。而可以废修也。彼芸芸者。熟无性耶。于是以灵峰老人所注南岳大乘止观。授于胡子而告之曰。修道之要。尽于大乘止观一书。而大乘止观之要。尽于转无尘智...

查看详情

大佛顶首楞严经文句

佛学宝典 智旭

全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文句》,性相二宗。犹波之与水。从来不可分隔。而其流弊也。甚至分河饮水。此岂文殊弥勒之过。亦岂马鸣护法之旨哉。谓真如受熏。譬如劫火洞然。虚空安得独冷。谓真如不受熏。譬如劫火洞然时。虚空何尝烂坏。故知得其语脉者。合则双美。失其宗趣者。离则两伤。观大佛顶经第四...

查看详情

楞严经玄义

佛学宝典 智旭

亦称《大佛顶经玄义》、《首楞严经玄义》。佛典注疏。明崇祯十二年(1639)智旭撰述、道昉参订。二卷。是唐般刺密帝译《楞严经》的注释书。含五重玄义:释名、显体、明宗、辨用、教相。重刻于崇祯十七年(1644)。今见载于日本《续藏经》。...

查看详情

道院集要

佛学宝典 晁迥

三卷。旧本题为《道院集》。宋代晁迥 撰。因此书“ 乃王古选录,迥书,故名集要”。此书主要内容是采拮大家高僧名人之言而录之,大旨主佛教宏论与儒家论点相通相近之言。在体例上为语录之流,并非文集之体。故改隶释家类属,庶不失其旨。该书亦有许多别称,如曰道院别集,曰自择增修百法,曰随因纪述,曰耄智余书等。该书...

查看详情

法藏碎金录

佛学宝典 晁迥

笔记著作。宋晁迥撰。晁迥(948—1034),字明远。世为澶州清丰(今属河北)人,自父佺始徙家彭门(今四川彭县北)。太平兴国五年(980)进士。真宗时累官工部尚书,集贤院学士,以太子少保致仕。迥受学于王禹偁,以文章典赡擅名,而性耽禅悦,究心内典,有《道院集要》、《昭德新编》等。《法藏碎金录》始作于仁...

查看详情

法海观澜

佛学宝典 智旭

子舆氏有言曰。观水有术。必观其澜。况大藏法海。甚深无量。不得其术。何以观之哉。夫统论修证法门。浩若尘沙。非止八万四千而已。然五门收之。罄无不尽。何者。欲游佛海。先资戒航。戒净。则解行可遵。行圆。则秘密斯证。证入。则依果自严。故首律宗。明造修之始。次诸教。明开解之途。次禅观。明实践之行。继密宗。明感应...

查看详情

梵网经忏悔行法

佛学宝典 智旭

经云。若有犯十戒者。应教忏悔。在佛菩萨形像前。日夜六时诵十重四十八轻戒。苦到礼三世千佛。若一七日。二三七日。乃至一年。要见好相。便得灭罪。此金口明训也。故知法华方等大悲占察等种种行法。虽各有灭罪得戒功能。而于犯十戒者。仍须别依梵网行法。方使标心不泛。所谓如从地倒。还从地起。又此经所明千里无师。像前自...

查看详情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佛学宝典 智旭

佛典注疏。明智旭撰。一卷。是后秦鸠摩罗什译《佛说阿弥陀经》的注释书。据书末跋语,撰于清顺治四年(1647)。书分两段。先依智“五重玄义”法总述经义,即释名、辨体、明宗、明力用、教相,指出此经以能说所说人为名;以实相为正体;以信愿持名为修行之宗要;以往生不退为力用;为大乘菩萨藏所摄。第二段是依文释义,...

查看详情

佛说梵网经菩萨心地品合注

佛学宝典 智旭

明菩萨沙弥古吴智旭述,菩萨比丘温陵道昉订。大哉梵网经心地品之为教也。指点真性渊源。确示妙修终始。戒与乘而并急。顿与渐而同收。约本迹。则横竖俱开。兼华严法华之奥旨。约观行。则事理俱备。揽五时八教之大纲。文虽仅传一品。义实统贯全经。缅惟智者大师之时。人根尚利。故既广宣教观法门。乃仅疏此下卷戒法。而大师精...

查看详情

戒消灾经略释

佛学宝典 智旭

此经以法为名。无常无我寂灭三印为体。依止真善师友为宗。消灾证果为用。酪味为教相。法为名者。戒是能消之善法。灾是所消之恶法也。经虽止列五戒。义实无量。以沙弥比丘菩萨戒等。皆以五戒为根本故。十戒二百五十十重四十八轻等。皆是根本之眷属故。定共道共皆从木叉所引发故。摄善摄生皆即律仪所含具故。今大姓家子止存四...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