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宝典 分类图书

找到 4807 本图书

白国因由

佛学宝典 佚名

清云南大理府太和县(今大理市)圣元寺僧寂裕刊于康熙四十五年(1706), 一卷。通篇内容为宗教神话,主要记唐南诏时佛教观音菩萨十八化,开辟大理地区之事。材料源于《自古通记》(白文,已佚)、《纪古滇说集》、《南诏野史》(万历)、《云南通志》等书和有关民间传说。...

查看详情

顿悟入道要门论

佛学宝典 大珠慧海

一卷。唐代大珠慧海撰。此书主要阐述顿悟入道的要旨。本书与后世语录不同,是慧海亲自执笔的论书。相传慧海在江西马祖道一门下,历经六年修行而大悟。本书即依其本身体验而简述顿悟入道要旨。全书笔法平易,首以“问欲修何法即得解脱?答惟有顿悟一门即得解脱。”进而解释“顿悟”,谓“顿”即顿除妄念,“悟”即悟无所得。...

查看详情

北山录

佛学宝典 神清

中国佛教论著。又称《北山语录》、《参元语录》、《北山参元语录》等。唐梓州慧义寺沙门神清撰。十卷。神清(?—820),俗姓章,字灵庾。昌明(今四川彰明)人。少年时习儒典,多闻强记,工于诗文。年长投绵州(今四川绵阳)开元寺出家,致力于佛教经论史传的研究。后以辞章仕于大内,备受礼遇。晚年辞归故山,住梓州(...

查看详情

瑜伽师地论

佛学宝典 弥勒

亦称《十七地论》《瑜伽论》。称弥勒述,无著记,唐玄奘译。一百卷。为传说弥勒菩萨授予无著的五大论中最根本者。依瑜伽师修习的次第,论述大乘基本义理,论述禅观及修行果位尤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根本论书。相传弥勒口述,无著记录。有梵文本。中译本有唐代玄奘译,100卷。玄奘前还有北凉昙无谶译《菩萨地持经》10卷...

查看详情

玉历宝钞

佛学宝典 佚名

《玉历宝钞》成书于清雍正时期,传说一名法号“淡痴”的修行者游历地府,将此书从地府带出。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劝善读物,书中构架了一个职责明确的地狱鬼神体系,通过宣扬地狱中的种种可怕的罪行,引导人们行善戒恶,给人们的心灵一个道德劝诫。书中的地狱鬼神体系,不仅沿用了佛道教的地狱鬼神,而且还将民间流传的地狱...

查看详情

十善业道经

佛学宝典 佚名

全一卷。唐代实叉难陀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系佛在龙宫为娑伽罗龙王所说,内容为有关十善业之功德。经载,永离十恶而修行十善者,有如下之功德:离杀生者成就十离恼法,离偷盗者得十种可保信法,离邪行者得四种智所赞法,离妄语者得八种天所赞法,离两舌者得五种不可坏法,离恶口者成就八种净业,离绮语者成就三种决定,...

查看详情

西藏度亡经

佛学宝典 莲花生

又名《中阴得度法》,本书是一部西藏佛学名著,依照佛教义详细介绍了人死以后每天“中阴”的变化情形。它蕴含着一套丰富的临终、死亡及死后世界的知识和图景。此外,基于《西藏度亡经》的藏传佛教“临终关怀”具有终极关怀的性质,它既是死亡救助,又是生死教育,涵盖人从生至死的一切人生课题的智慧,这也是现代临终关怀需...

查看详情

信心铭

佛学宝典 僧璨

禅宗著述。隋僧璨著。一卷。是一篇四言体韵文,计一百四十六句,五百八十四字。内容为歌颂信心不二、不二信心的境界,强调远离一切对立差别、是非得失之妄念,平等自在。作者提倡一即一切、相互融通的华严思想。本篇与傅大士的《心王铭》、牛头宗法融的《心铭》的主旨相近。此文是禅宗的早期文献,对研究中国禅宗史有史料价...

查看详情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

佛学宝典 圆悟克勤

十七卷。宋代圆悟克勤撰,虎丘绍隆等编。本书于宋绍兴三年(1133),即圆悟克勤入寂前二年编纂。收集克勤一生的上堂、小参、普说、法语、书、拈古、颂古、偈颂、真赞、杂著、佛事等各类语录。从本书可了解宋代的临济宗风以及禅僧的造诣、事迹。卷首有耿延禧、张浚的序。...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