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

作者: 宣化上人 分类: 佛学宝典

诸菩萨住处品第三十二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诸菩萨住处品第三十二

菩萨是没有住处。如果菩萨有住处,那就不能称为菩萨。菩萨是以慈悲喜捨为住处。因为菩萨没有一个我的思想,怎会有个住处?这个住处,是没有一定的。虽然没有一定,但心王菩萨仍说出各有方所,有个住处。这个住,是无住之住,是没有执着。这个处,是无处之处,也是没有执着。菩萨若有所执着,那就不叫做菩萨。

菩萨也不执内,也不执外,也不执空,也不执有,一切无着。现在这个住处,不过是假名而已。这一品,文当第三十二品。

尔时。心王菩萨摩诃萨。于众会中。告诸菩萨言。    

心王菩萨虽然说完阿僧祇品和寿量品之后,仍觉馀意未尽,还应该有所说。所以在这个时候。这位大菩萨,在华严法会中,告诉所有的大菩萨:「诸菩萨住所」。在法会中的菩萨,本来都知道诸菩萨的住处。那么,为什么还要互相问答?因为菩萨知道你我他将来在万佛圣城华严法会中,讲华严经和听华严经,所以这是为我们而说的。

佛子。东方有处,名仙人山。从昔已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名金刚胜。与其眷属,诸菩萨众,三百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

按五行(金木水火土)来讲,东方是甲乙木,甲木是阳,乙木是阴。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偏阴偏阳之谓疾」。阴阳调和,能生万物。阴阳失调,则物不生。这是宇宙自然律。木是青色,木有欣欣向荣的生气,所以春属木旺。春乃四季之首。因此之故,先从东方开始。

五行是代表宇宙真理之符号,并非某教的专用词,乃是通用的名词。儒教可以用,道教也可以用,佛教也可以用。不要执着。凡是合乎真理,就可以使用,不要分彼分此,有门户之见。

东方属于木,甲乙木。南方属于火,丙丁火。西方属于金,庚辛金。北方属于水,壬癸水。中央属于土,戊己土。木是青色,火是赤色,金是白色,水是黑色,土是黄色。这是五方五行五色的代表。

五行有相生门和相剋门的区别: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这是相生的道理。木剋土,土剋水,水剋火,火剋金,金剋木,这是相剋的道理。所谓「生我者父母,我生者子孙」。例如木能生火,木是火的父母。火能生土,土是火的儿子。土能生金,金是火的孙子。回头相剋,金剋木……。相生相剋的道理,无穷无尽,妙不可言。天地间一切的事理,都有这种关係,里面皆含着哲理。好像六十四卦,都是在金木水火土包含着。乾卦是由五行变化出来的,要研究起来,有很广泛的哲学。阴阳、五行、天干,以及地支,虽然是符号,可是有演变无穷的哲理。这是中国的文化,可惜某些人用之不当,竟成为迷信了之途!

心王菩萨称一声各位佛的弟子!在东方有个地方,名叫仙人山。从以前一直到现在,十方三世诸菩萨众,在此山中止住。菩萨有神通变化,无所止住。偶然到那个地方停止一下,也有可能。现在于仙人山中,有位菩萨,名称为金刚胜菩萨。和其眷属及诸菩萨众,约有三百馀人,在一起修行。金刚胜菩萨,常在此山中,为他们讲经说法。

南方有处,名胜峰山。从昔已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名曰法慧。与其眷属,诸菩萨众,五百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     

有南方有个地方,名叫胜峰山。从以前一直到现在,十方三世诸菩萨众,在此山中止住。现在有位菩萨,名号为法慧菩萨。和他的眷属及诸菩萨众,约有五百馀人在一起。法慧菩萨常在胜峰山中,为他们演说妙法。

西方有处,名金刚燄山。从昔已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名精进无畏行。与其眷属,诸菩萨众,三百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     

在西方有个地方,名叫金刚燄山。从以前一直到现在,十方三世诸菩萨众,在此山中止住。现在有一位菩萨,名号为精进无畏行菩萨。和他的眷属及诸菩萨众,约有三百馀人在一起。精进无畏行菩萨常在金刚燄山中,为他们演说妙法。

北方有处,名香积山。从昔已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名曰香象。与其眷属,诸菩萨众,三千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    

在北方有个地方,名叫香积山。从以前一直到现在,十方三世诸菩萨众,在此山中止住。现有位菩萨,名号为香象菩萨。和他的眷属及诸菩萨众,约有三千馀人在一起。香象菩萨常在香积山中,为他们演说妙法。

东北方有处,名清凉山。从昔已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与其眷属,诸菩萨众,一万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     

在东北方有个地方,名叫清凉山(因为夏天亦降雪的缘故),即今中国山西省五台山。从以前一直到现在,十方三世诸菩萨众,在此山中止住。现有位菩萨,名号为文殊师利菩萨。和他的眷属及诸菩萨众,约有一万人在一起。文殊师利菩萨常在清凉山中,为他们演说妙法。

海中有处,名金刚山。从昔已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名曰法起。与其眷属,诸菩萨众,千二百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

在东海中有个地方,名叫金刚山。从以前一直到现在,十方三世诸菩萨众,在此山中止住。现有位菩萨,名号为法起菩萨。和他的眷属及诸菩萨众,约有一千二百人在一起。法起菩萨常在金刚山中,为他们演说妙法。

东南方有处,名支提山。从昔已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名曰天冠。与其眷属,诸菩萨众,一千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    

在东南方有个地方,名叫支提山(生净信之所),从以前一直到现在,十方诸菩萨众,在此山中止住。现在有位菩萨,名号为天冠菩萨。和他的眷属及诸菩萨众,约有一千人在一起。天冠菩萨常在支提山中,为他们演说妙法。

西南方有处,名光明山。从昔已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名曰贤胜。与其眷属,诸菩萨众,三千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     

在西南方有个地方,名叫光明山(与补怛洛迦山相连)。从以前一直到现在,十方诸菩萨众,在此山中止住。现在有位菩萨,名号为贤胜菩萨,和他的眷属及诸菩萨众,约有三千人在一起。贤胜菩萨在光明山中,为他们演说妙法。

西北方有处,名香风山。从昔已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名曰香光。与其眷属,诸菩萨众,五千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    

在西北方有个地方,名叫香风山。从以前一直到现在,十方诸菩萨众,在此山中止住。现在有位菩萨,名号为香光菩萨。和他的眷属及诸菩萨众,约有五千人在一起。香光菩萨在香风山中,为他们演说妙法。

大海之中,复有住处,名庄严窟。从昔已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    

在大海之中,又有个住处,名叫庄严窟。从以前一直到现在,十方诸菩萨众,在此山中止住。

毗舍离南,有一住处,名善住根。从昔已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     

在毗舍离(广博)城之南,即是中印度净名居士所居之城。有个住处,名叫善住根,从以前一直到现在,十方诸菩萨众,在此处止住。

摩度罗城,有一住处,名满足窟。从昔已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    

在摩度罗(孔雀)城,有一个住处,名叫满足窟。从以前一直到现在,十方诸菩萨众,在此城止住。

俱珍那城,有一住处,名曰法座。从昔已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    

在俱珍那城(大盆法律)城,有一个住处,名叫法座。从以前一直到现在,十方诸菩萨众,在此城止住。

清净彼岸城,有一住处,名目真隣陀窟。从昔已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     

在清净彼岸城(即南印度),有一个住处,名叫目真隣陀窟(即龙所居处)。从以前一直到现在,十方诸菩萨众,在此城中止住。

摩兰陀国,有一住处,名无碍龙王建立。从昔已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

摩兰陀国,有一个住处,名叫无碍龙王建立(即普光法堂)。从以前一直到现在,十方诸菩萨众,在此国中止住。

甘菩遮国,有一住处,名出生慈。从昔已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

在甘菩遮(果名)国,有个住处,名叫出生慈。从以前一直到现在,十方诸菩萨众,在此国中止住。

震旦国,有一住处,名那罗延窟。从昔已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     

在震旦(中国)国,有一个住处,名叫那罗延(坚牢)窟。在山东省青州东牢山,现有古佛圣蹟。从以前一直到现在,十方诸菩萨众,在此处止住。

疏勒国,有一住处,名牛头山。从昔已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

在疏勒(即新疆省疏勒)国,有一个住处,名叫牛头山(在新疆省于阗)。从以前一直到现在,十方诸菩萨众,在此山中止住。

迦叶弥罗国,有一住处,名曰次第。从昔已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

在迦叶弥罗(罽宾)国,即今喀什米尔。有一个住处,名叫次第。从以前一直到现在,十方诸菩萨众,在此国中止住。

增长欢喜城,有一住处,名尊者窟。从昔已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

在增长欢喜城,(即南印度),有一个住处,名叫尊者窟。从以前一直到现在,十方诸菩萨众,在窟中止住。

庵浮梨摩国,有一住处,名见亿藏光明。从昔已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    

在庵浮梨摩(果名)国(即中印度),有一个住处。名叫亿藏光明。从以前一直到现在,十方诸菩萨众,在此国中止住。

乾陀罗国,有一住处,名苫婆罗窟。从昔已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

在乾陀罗(持地)国,有一个住处,名叫苫婆罗(香华树名)窟。从以前一直到现在,十方诸菩萨众,在此窟中止住。

菩萨是无所住。既然无所住,为什么又说他住?这是随顺众生而说的。究竟菩萨是遂心所欲,愿意住在什么地方?就住在什么地方。愿意在微尘里住,就在微尘里住;愿意在宫殿中住,就在宫殿中住。菩萨是无入而不自得焉。所以说菩萨没有住处。

在华严经说菩萨的住处,这是令众生知道菩萨无在无不在,随时随地都是菩萨的住处。

图书目录

世主妙严品第一之一 1/95 世主妙严品第一之二 2/95 世主妙严品第一之三 3/95 世主妙严品第一之四 4/95 世主妙严品第一之五 5/95 如来现相品第二 6/95 普贤三昧品第三 7/95 世界成就品第四 8/95 华藏世界品第五之一 9/95 华藏世界品第五之二 10/95 华藏世界品第五之三 11/95 毘卢遮那品第六 12/95 如来名号品第七 13/95 四圣谛品第八 14/95 光明觉品第九 15/95 菩萨问明品第十 16/95 净行品第十一 17/95 贤首品第十二之一 18/95 贤首品第十二之二 19/95 升须弥山顶品第十三 20/95 须弥顶上偈赞品第十四 21/95 十住品第十五 22/95 梵行品第十六 23/95 初发心功德品第十七 24/95 明法品第十八 25/95 升夜摩天宫品第十九 26/95 夜摩宫中偈赞品第二十 27/95 十行品第二十一之一 28/95 十行品第二十一之二 29/95 十无尽藏品第二十二 30/95 升兜率天宫品第二十三 31/95 兜率宫中偈赞品第二十四 32/95 十迴向品第二十五之一 33/95 十迴向品第二十五之二 34/95 十迴向品第二十五之三 35/95 十迴向品第二十五之四 36/95 十迴向品第二十五之五 37/95 十迴向品第二十五之六 38/95 十迴向品第二十五之七 39/95 十迴向品第二十五之八 40/95 十迴向品第二十五之九 41/95 十迴向品第二十五之十 42/95 十迴向第二十五之十一 43/95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一 44/95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二 45/95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三 46/95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四 47/95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五 48/95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六 49/95 十定品第二十七之一 50/95 十定品第二十七之二 51/95 十定品第二十七之三 52/95 十定品第二十七之四 53/95 十通品第二十八 54/95 十忍品第二十九 55/95 阿僧祇品第三十 56/95 如来寿量品第三十一 57/95 诸菩萨住处品第三十二 58/95 佛不思议法品第三十三之一 59/95 佛不思议法品第三十三之二 60/95 如来十身相海品第三十四 61/95 如来随好光明功德品第三十五 62/95 普贤行品第三十六 63/95 如来出现品第三十七之一 64/95 如来出现品第三十七之二 65/95 如来出现品第三十七之三 66/95 离世间品第三十八之一 67/95 离世间品第三十八之二 68/95 离世间品第三十八之三 69/95 离世间品第三十八之四 70/95 离世间品第三十八之五 71/95 离世间品第三十八之六 72/95 离世间品第三十八之七 73/95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一 74/95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二 75/95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 76/95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四 77/95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五 78/95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六 79/95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七 80/95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八 81/95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九 82/95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 83/95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一 84/95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二 85/95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三 86/95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四 87/95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五 88/95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六 89/95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七 90/95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八 91/95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九 92/95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二十 93/95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二十一 94/95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95/95
上一章 书籍详情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