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修行止偏法要

作者: 印光 分类: 佛学宝典

狂禅误人,说食不饱

彼曰:“道贵宏(同弘)通,疑须剖决,师何见拒之甚也?尝闻毗卢遮那[1]遍一切处,其佛所住,名常寂光。则但证法身,当处即是寂光净土,又何必以生灭心,舍东取西,然后为得也?”余曰:“谈何容易!寂光净土,虽则当处即是,然非智断究竟,圆证毗卢法身者,不能彻底亲得受用。圆教住、行、向、地、等觉[2]、四十一位,尚是分证。汝若圆证毗卢法身,则不妨说当处便是寂光。其或未然,则是说食数宝,不免饥寒而死也。”彼曰:“唯心净土,自性弥陀,宗门常谈,不应有错。”余曰:“宗门所说,专指理性,非论事修。所以然者,欲人先识不涉因果、修证、凡圣、生佛之理。然后依此理以起修因证果,超凡入圣,即众生而成佛道之事。汝何事理笼统,知见颠倒之若是也?又汝以舍东取西为生灭者,不知执东废西乃断灭也。夫未证妙觉,谁离取舍?三祗炼行[3],百劫修因[4],上求下化,断惑证真,何一非取舍之事乎?须知如来欲令一切众生速证法身,及与寂光,所以特劝持佛名号,求生西方也。”(净土决疑论)

  [1] 毗pí卢遮那:三身佛中法身佛的通称。

  [2] 住、行、向、地、等觉:即菩萨十住、十行、十向、十地、等觉四十一个阶位,为圆教分证即佛位。

  [3] 三祗qí炼行:三大阿僧祇劫砺炼修行。

  [4] 百劫修因:佛在成佛前用一百小劫修福德相好。

予尝劝一狂(狂妄)僧念佛。彼言:“衲僧鼻孔[1],三世诸佛尚摸不著,用念佛作么?”予曰:“若真摸著三世诸佛摸不著的鼻孔,尚须步步随著三世诸佛脚后跟转。倘不随三世诸佛脚后跟转,则摸著者非衲僧鼻孔,乃阿鼻地狱铁床铜柱上火孔也。”达磨云:“二百年后,明道者多,行道者少,说理者多,通理者少。”智者示登五品[2]。南岳示证铁轮[3]。故知今人于宗(宗门,指直指人心使人明心见性的禅宗)、教(教下,指以佛经为依据的教法)二门,开眼[4]尚难,何况实证[5]?(宗教不宜混滥论)

  [1] 衲僧鼻孔:禅门术语,指衲僧本来面目,即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代名词。衲僧,即和尚,僧人。

  [2] 五品:亦称五品弟子位,能圆伏五住烦恼,而见惑尚未能断除,为圆教观行即佛位。

  [3] 南岳示证铁轮:南岳,即南岳慧思大师,是智者大师的得法之师。铁轮,即第十信位,尚未证实相法,为圆教相似即佛位。

  [4] 开眼:在宗门为明心见性,在教下为大开圆解,是圆教名字即佛位。

  [5] 实证:即断惑证真,至少断见惑,在小乘为初果须陀洹及其以上,在大乘圆教为相似即佛位及其以上或初信位及其以上。

净土法门,乃佛法中之特别法门。一种好高务胜者,每每妄以禅宗求开悟为事。其意在唯心净土,自性弥陀,不以西方极乐世界为然。此种意旨,似乎深奥,实则多半皆成说食数宝之下劣派,切勿效此恶派。(复顾宗况居士书)

图书目录

序言 1/90 越分欲得为堕落魔外之本 2/90 急欲见佛易著魔 3/90 念佛发光乃属魔境 4/90 境界现前莫失正念 5/90 勿慕见境 6/90 求感通为修行大障 7/90 不可妄欲得道得神通等 8/90 不可舍持名而修观法 9/90 念佛三昧不易得 10/90 勿欲急得一心不乱 11/90 冀胜境界最易著魔 12/90 心空境寂时,何境界之有 13/90 魔境胜境之分别 14/90 不可著外境相 15/90 见善恶境界如何对待 16/90 心地光明魔自远离 17/90 如何去除不如法之境界 18/90 缘境若宽或起魔事 19/90 不可著悲魔及欢喜魔 20/90 念佛勿闭目 21/90 不可著怕魔 22/90 念佛现黑影是怎么回事 23/90 动辄作法或起魔事 24/90 怨天尤人易著魔 25/90 不可刻期求往生 26/90 搬弄境界引人入魔 27/90 佛菩萨示现以凡夫自居 28/90 大妄语决堕地狱 29/90 心存速证易着魔 30/90 破见之罪甚重 31/90 修禅不可错认消息 32/90 狂禅误人,说食不饱 33/90 斥拨佛拨净土之狂禅 34/90 不可错会《四料简》中的禅净之意 35/90 阅读佛经不可亵慢 36/90 以唯心则无土是魔外知见 37/90 不可落狂慧 38/90 不可著空魔 39/90 因果一错,则堕落有分,超升无由 40/90 不可高推禅宗藐视教典 41/90 拨无因果为魔说 42/90 执理废事罪岂有极 43/90 以身谤法罪过无量 44/90 以真俗二谛破诸执见 45/90 念佛一法至极稳当 46/90 念佛一法不以开悟为事 47/90 宗门中语可置之不论 48/90 机锋转语认作实法其害甚大 49/90 悟而未证生死不了 50/90 不可约教而遗机 51/90 不可藐视净土以禅破净 52/90 修行切忌好高骛远 53/90 杂行杂修难得实益 54/90 不可妄期圣证 55/90 凡夫勿妄效过量圣人所行 56/90 不可求神通及现身成佛 57/90 唯释迦佛一人为现身成佛 58/90 来生做人比临终往生还难 59/90 学佛当具择法眼 60/90 净土未明勿学通家 61/90 学密宗者多失本旨 62/90 今之“活佛”也不是现身成佛者 63/90 法门须量力而修 64/90 勿欲为千古高人 65/90 斥欧阳竟无之魔说 66/90 邪魔惑世 67/90 扶乩绝非正法 68/90 炼丹运气为外道之法 69/90 外道大略之相 70/90 舍邪皈正无祸有功 71/90 宜先学本有之佛法 72/90 五阴虽破一二尚或著魔发狂 73/90 指归净土 74/90 附录一:《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种阴魔境 色阴十魔 75/90 附录一:《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种阴魔境 受阴十魔 76/90 附录一:《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种阴魔境 想阴十魔 77/90 附录一:《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种阴魔境 行阴十魔 78/90 附录一:《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种阴魔境 识阴十魔 79/90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印光大师小史 80/90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印光大师略传 81/90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印光大师示寂记 82/90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印光大师舍利记 83/90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印光大师舍利灵变记 84/90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纪梦悼印光大师 85/90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追念我的师父——印光大师 86/90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恭述本师德惠 87/90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印光大师感应记 88/90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幽明钦赞之印光大师 89/90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本师光公垂慈摄受记 90/90
上一章 书籍详情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