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修行止偏法要

作者: 印光 分类: 佛学宝典

修行切忌好高骛远

净土一法,人人可修,修之均有感应。今人多多皆是好高务胜,以致或因撑场面,反累实益也。现今之人,一动手先讲建筑,未知净土之所以,便欲遍研大乘经论,或慕禅宗之玄妙,或慕相宗之精微,或慕密宗之神通,将仗佛力了生死之法,视之若不济事者。禅宗,纵能悟,谁到业尽情空地位?相宗,纵能记清名相,谁能真破我、法二执?密宗之神通及现身成佛,亦实有其事,然非尔我之根性所可冀及。有欲得神通,欲即成佛,而由兹著魔发狂者甚多。显荫,既通台宗,又得密宗真传,已是灌顶大阿阇黎[1]。凡所与灌顶之人,通皆现身成佛。彼到死时,咒也不会念,佛也不会念。在彼平时,心中,语意中,每以法身大士相拟。到了临终,尚不如一字不识之老太太,老实念佛者,为能安然念佛而逝之为愈(yù较好,胜过)也。(复闵宗经居士书)

  [1] 阿阇shé黎:亦作阿阇梨,意译为轨范师。意即教授弟子,使之行为端正合宜,而自身又堪为弟子楷模之师,故又称导师,是高僧的敬称。

密宗实为不可思议之法门,实有现身成佛之事。彼宏密宗者,皆非其人。有几个真上根?皆自命为上根耳。妄借此事,以诱彼好高务胜,贡高我慢之流,便成自误误人,害岂有极也?(复温光熹居士书一)

今之崇相宗者,其弊亦复如是。彼提倡者,实不为了生死,只为通理性,能讲说耳。使彼知自力了生死之难,断不肯唯此是务,置净土于不问,或有诽薄之者。此其人皆属好高务胜,而不知其所以高胜也。使真知之,杀了亦不肯弃置净土法门而不力修也。(复周群铮居士书七)

今之人多带一分夸大气派。如未弘法,先要求外国未译之经,而本国已有之经,曾一一研究已极否?况佛经中义,得其一二,即可以上弘下化。况数千卷之多,尚不足用,而欲访之于印度各国乎?凡此种提倡,光皆不以为然。其意皆出于好高务胜,见异思迁,以为我当出人头地。若人云亦云,则不足为奇,有负我本领矣。以阁下之才论,当依光所说,其为利益大矣。否则择一寂静隐晦之处,力修净业,将从前所得之学问文章,抛向东洋大海外,作自己原是一个无知无识之人。于不生分别心中,昼夜六时,专持一句洪名圣号。果能死尽偷心,当必亲见本来面目。从兹高竖法幢,俾一切人同归净土法海。生为圣贤之徒,没(mò命终)预(参与,参加)莲池之会。方可不负所学,为大丈夫真佛子矣。(复叶玉甫居士书)

汝虽于净土法门,颇生信心。然犹有好高务胜之念头,未能放下,而未肯以愚夫愚妇自命。须知了生死,愚夫愚妇则易。以其心无异见故也。若通宗通教,能通身放下,做愚夫愚妇工夫,则亦易。否则通宗通教之高人,反不若愚夫愚妇之能带业往生。净土法门,以往生为主。随缘随分,专精其志,佛决定不欺人。否则求升反坠,乃自误耳,非佛咎也。(复周群铮居士书二)

世有好高务胜者,每每侈谈自力,藐视佛力。不知从生至死,无一事不仗人力,而不以为耻。何独于了生死一大事,并佛力亦不愿受,丧心病狂,一至于此?净宗行者,所当切戒。至于修持法则,常当如子忆母,行住坐卧,语默周旋,一句佛号,绵绵密密,任何事缘,不令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能如是者,决定往生。又须心念仁恕,气象浑穆。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劳,成人之美。常思己过,莫论人非。等觉菩萨,二六时中,礼十方佛,忏除宿业。况在凡地,常当惭愧,何敢自恃。若自恃者,纵有修持,皆属魔业。(净土指要)

汝之眼高而无实。汝之心大而无用。看《文钞》,听《要解》,尚有此问。可知汝是一向向外驰求,只知求博而不知守约。法华三昧,非汝之所能修,纵汝能修亦恐不能即生解脱。若肯信光言,请将台教暂时置之高阁。专心研究净土。观汝心性,久而久之,恐有著魔发狂之事,不可不防。否则任汝作大通家,莫再来书,来也不复。(复道传大师书一)

图书目录

序言 1/90 越分欲得为堕落魔外之本 2/90 急欲见佛易著魔 3/90 念佛发光乃属魔境 4/90 境界现前莫失正念 5/90 勿慕见境 6/90 求感通为修行大障 7/90 不可妄欲得道得神通等 8/90 不可舍持名而修观法 9/90 念佛三昧不易得 10/90 勿欲急得一心不乱 11/90 冀胜境界最易著魔 12/90 心空境寂时,何境界之有 13/90 魔境胜境之分别 14/90 不可著外境相 15/90 见善恶境界如何对待 16/90 心地光明魔自远离 17/90 如何去除不如法之境界 18/90 缘境若宽或起魔事 19/90 不可著悲魔及欢喜魔 20/90 念佛勿闭目 21/90 不可著怕魔 22/90 念佛现黑影是怎么回事 23/90 动辄作法或起魔事 24/90 怨天尤人易著魔 25/90 不可刻期求往生 26/90 搬弄境界引人入魔 27/90 佛菩萨示现以凡夫自居 28/90 大妄语决堕地狱 29/90 心存速证易着魔 30/90 破见之罪甚重 31/90 修禅不可错认消息 32/90 狂禅误人,说食不饱 33/90 斥拨佛拨净土之狂禅 34/90 不可错会《四料简》中的禅净之意 35/90 阅读佛经不可亵慢 36/90 以唯心则无土是魔外知见 37/90 不可落狂慧 38/90 不可著空魔 39/90 因果一错,则堕落有分,超升无由 40/90 不可高推禅宗藐视教典 41/90 拨无因果为魔说 42/90 执理废事罪岂有极 43/90 以身谤法罪过无量 44/90 以真俗二谛破诸执见 45/90 念佛一法至极稳当 46/90 念佛一法不以开悟为事 47/90 宗门中语可置之不论 48/90 机锋转语认作实法其害甚大 49/90 悟而未证生死不了 50/90 不可约教而遗机 51/90 不可藐视净土以禅破净 52/90 修行切忌好高骛远 53/90 杂行杂修难得实益 54/90 不可妄期圣证 55/90 凡夫勿妄效过量圣人所行 56/90 不可求神通及现身成佛 57/90 唯释迦佛一人为现身成佛 58/90 来生做人比临终往生还难 59/90 学佛当具择法眼 60/90 净土未明勿学通家 61/90 学密宗者多失本旨 62/90 今之“活佛”也不是现身成佛者 63/90 法门须量力而修 64/90 勿欲为千古高人 65/90 斥欧阳竟无之魔说 66/90 邪魔惑世 67/90 扶乩绝非正法 68/90 炼丹运气为外道之法 69/90 外道大略之相 70/90 舍邪皈正无祸有功 71/90 宜先学本有之佛法 72/90 五阴虽破一二尚或著魔发狂 73/90 指归净土 74/90 附录一:《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种阴魔境 色阴十魔 75/90 附录一:《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种阴魔境 受阴十魔 76/90 附录一:《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种阴魔境 想阴十魔 77/90 附录一:《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种阴魔境 行阴十魔 78/90 附录一:《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种阴魔境 识阴十魔 79/90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印光大师小史 80/90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印光大师略传 81/90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印光大师示寂记 82/90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印光大师舍利记 83/90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印光大师舍利灵变记 84/90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纪梦悼印光大师 85/90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追念我的师父——印光大师 86/90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恭述本师德惠 87/90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印光大师感应记 88/90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幽明钦赞之印光大师 89/90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本师光公垂慈摄受记 90/90
上一章 书籍详情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