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修行止偏法要

作者: 印光 分类: 佛学宝典

学佛当具择法眼

当今之世,纵是已成正觉之古佛示现,决不另于敦伦尽分,及注重净土法门外,别有所提倡也。使达磨大师现于此时,亦当以仗佛力法门而为训导。时节因缘,实为根本。(复云南王德周居士书二)

学佛之人,当具择法眼。佛法,法法都好,然须知有自力、佛力之不同。禅、教、密等各宗,皆须断惑证真,方可了生脱死。断惑证真,岂易言哉?密宗虽有现身成佛之义,亦非人人可以如是。况密宗每以神通吸动人。师既以此吸引人,弟子不能不志慕神通。倘希望神通之心真切至极,则其危险有不可胜言者。祈勿以彼之神通为事,则幸甚。宗门言句,意在言外,故须屏弃一切,专精参究。若只读得禅书几种,便学着弄机锋,则其罪极重。譬如军中口号,非营外人所得知。若只顺字面解机锋,则如营外人妄意[1]营中口号为某,便自混入,能不送命于当下乎?(复郝智熹居士书)

  [1] 妄意:臆测,主观猜测。

以仗自己戒定慧力,断尽贪瞋痴烦恼惑业,故难。况时丁(当)末法,人根陋劣,寿命短促,知识稀少,魔外纵横,正见稍亏,即堕魔羂(juàn绳套) 乎?唯净土特别法门,仗弥陀慈悲誓愿,与自己信愿忆念之力,于临命终时,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俾上上根人,速证无生,即下下根人,亦预(参与,参加)圣流。其为利益,何可名言?(《大佛顶首楞严经》楷书以供众读诵序)

若大通家,则禅净双修,而必以净土为主。若普通人,则亦不必令其遍研深经奥论,但令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一心念佛求生西方即已。此人不废居家业,而兼修出世法。虽似平常无奇,而其利益不可思议。良以愚夫愚妇,颛蒙[1]念佛,即能潜通佛智,暗合道妙。较比“大通家[2] ”之卜度思量,终日在分别中弄识神[3]者,为益多多也。以故愚夫愚妇念佛,易得益。大通家能通身放下,亦易得益。若唯以义理是卜度者,则不得益,或反得病。及未得谓得,流入狂派者有之。

  [1] 颛zhuān蒙:颛,愚昧。颛蒙,这里指幼稚蒙昧而无所知。

  [2] 大通家:这里指唯事研究义理,只会谈说,未能大开圆解或明心见性,而自认为通宗通教者。

  [3] 识神:识,识心。神,神魂。

参禅一法,非现今人所宜学。纵学亦只成文字知见,决不能顿明自心,亲见自性。何以故?一则无善知识提持决择,二则学者不知禅之所以。名为参禅,实为误会。光于《宗教不宜混滥论》,及《净土决疑论》,已示大概。今人无论上中下根,皆须以力敦(敦睦,使亲善和睦)伦常[1],主敬存诚,深信因果,广行众善,一心念佛求生西方为事。(下略)

  [1] 伦常:古代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五种关系为五伦,这种尊卑、长幼的关系是不可改变的常道,称为伦常,也称五常。

须知如来所说一切法门,皆须断惑证真,方可了生脱死。绝无惑业未断,得了脱者。念佛法门,断惑业者往生,则速证法身。具惑业者往生,已超登圣地。一则全仗自力,一则全仗佛力,又兼自力。二者难易,奚啻天渊?每有聪明人,涉猎禅书,觉其有味,遂欲以禅自命,拟为通方(道理,学问)高人。皆属不知禅净所以,妄自尊大之流类。如是知见,断断不可依从。依之则了生脱死,恐经尘点劫数,尚无望也。祈细阅光《文钞》自知。(复四川谢诚明居士书)

我并非说其他的法门不好,实在是因为法门有契理不契机的,有契机不契理的。唯有这个念佛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理机双契,不可思议。尤其是在末法世中,更为适合众生的根性。所以《大集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由上海回至灵岩开示法语)

庶可于佛一代教典中,唯依契理契机,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一法而修。其他高深玄妙,广大精微,契理而不契机之各法,皆作往生以后,自行化他之根据。至于一切外道,私相授受,秘密不传之种种邪知谬见,自命为真得佛祖心传之胡说巴道,又何足挂齿也哉?(《歧路指归》序)

图书目录

序言 1/90 越分欲得为堕落魔外之本 2/90 急欲见佛易著魔 3/90 念佛发光乃属魔境 4/90 境界现前莫失正念 5/90 勿慕见境 6/90 求感通为修行大障 7/90 不可妄欲得道得神通等 8/90 不可舍持名而修观法 9/90 念佛三昧不易得 10/90 勿欲急得一心不乱 11/90 冀胜境界最易著魔 12/90 心空境寂时,何境界之有 13/90 魔境胜境之分别 14/90 不可著外境相 15/90 见善恶境界如何对待 16/90 心地光明魔自远离 17/90 如何去除不如法之境界 18/90 缘境若宽或起魔事 19/90 不可著悲魔及欢喜魔 20/90 念佛勿闭目 21/90 不可著怕魔 22/90 念佛现黑影是怎么回事 23/90 动辄作法或起魔事 24/90 怨天尤人易著魔 25/90 不可刻期求往生 26/90 搬弄境界引人入魔 27/90 佛菩萨示现以凡夫自居 28/90 大妄语决堕地狱 29/90 心存速证易着魔 30/90 破见之罪甚重 31/90 修禅不可错认消息 32/90 狂禅误人,说食不饱 33/90 斥拨佛拨净土之狂禅 34/90 不可错会《四料简》中的禅净之意 35/90 阅读佛经不可亵慢 36/90 以唯心则无土是魔外知见 37/90 不可落狂慧 38/90 不可著空魔 39/90 因果一错,则堕落有分,超升无由 40/90 不可高推禅宗藐视教典 41/90 拨无因果为魔说 42/90 执理废事罪岂有极 43/90 以身谤法罪过无量 44/90 以真俗二谛破诸执见 45/90 念佛一法至极稳当 46/90 念佛一法不以开悟为事 47/90 宗门中语可置之不论 48/90 机锋转语认作实法其害甚大 49/90 悟而未证生死不了 50/90 不可约教而遗机 51/90 不可藐视净土以禅破净 52/90 修行切忌好高骛远 53/90 杂行杂修难得实益 54/90 不可妄期圣证 55/90 凡夫勿妄效过量圣人所行 56/90 不可求神通及现身成佛 57/90 唯释迦佛一人为现身成佛 58/90 来生做人比临终往生还难 59/90 学佛当具择法眼 60/90 净土未明勿学通家 61/90 学密宗者多失本旨 62/90 今之“活佛”也不是现身成佛者 63/90 法门须量力而修 64/90 勿欲为千古高人 65/90 斥欧阳竟无之魔说 66/90 邪魔惑世 67/90 扶乩绝非正法 68/90 炼丹运气为外道之法 69/90 外道大略之相 70/90 舍邪皈正无祸有功 71/90 宜先学本有之佛法 72/90 五阴虽破一二尚或著魔发狂 73/90 指归净土 74/90 附录一:《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种阴魔境 色阴十魔 75/90 附录一:《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种阴魔境 受阴十魔 76/90 附录一:《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种阴魔境 想阴十魔 77/90 附录一:《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种阴魔境 行阴十魔 78/90 附录一:《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种阴魔境 识阴十魔 79/90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印光大师小史 80/90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印光大师略传 81/90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印光大师示寂记 82/90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印光大师舍利记 83/90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印光大师舍利灵变记 84/90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纪梦悼印光大师 85/90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追念我的师父——印光大师 86/90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恭述本师德惠 87/90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印光大师感应记 88/90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幽明钦赞之印光大师 89/90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本师光公垂慈摄受记 90/90
上一章 书籍详情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