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修行止偏法要

作者: 印光 分类: 佛学宝典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印光大师舍利记

范古农居士

“舍利”梵语,正云“设利罗”,华言“灵骨”,乃戒定慧忍行功德之所熏成者。昔释迦世尊之涅槃也,自火荼毗,碎身为五色舍利,光莹不坏,且现神变,此为佛舍利。嗣后凡有德高僧,荼毗皆有舍利,但光泽、坚固等逊于佛。今灵岩山印光大师舍利可得而记焉。

大师生西百日而荼毗,适逢世尊涅槃圣节。是日天气忽尔晴朗,缁素送者二千余众。真达老和尚举火。入晚,烟白如雪,现五色光。翌日晚,灵岩住持妙真和尚,偕众赴荼毗所检骨,色白质坚,重如矿,触之,作金声。顶骨裂五瓣,如莲花。齿全不坏,三十二颗(编者注:大师以八十高龄而牙齿完固不脱,亦罕有也)。发现舍利无数,其形有珠粒者,有花瓣者,有块式者。其色有红者,有白者,有碧者,有五彩者。形色殊异,数以百计。

检毕,别为六聚,各盛以盘,识(zhì加上标记)之曰:“五色舍利珠”,珠者粒圆而散者也;曰“五色小舍利花”,花者珠粒相黏(nián)成花状也;曰“五色大舍利花”,大花者薄片如花朵者也;曰“五色血舍利”,血者肉所化也;曰“五色舍利块”,杂形如块者也;曰“牙齿三十二粒”,所谓牙齿舍利也。此六聚者,将珍藏于山,以资纪念而垂(留传后世)瞻仰。检余灰烬,辄有信士,礼拜祷求,必有获者,菲律宾吴国英居士其一也。他若新加坡广洽法师,先得五彩舍利;五台山法度上人得翠色舍利;上海乐慧斌居士得巨块血舍利,皆因缘之特殊者欤。妙真上人以六聚舍利,摄影分赠知识,远近见者,莫不叹为希有,至有发心迎请供养,永作纪念者。

记者曰:大师一生,严净毗尼[1],专志净土。最后一着(zhāo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一步),既现生西瑞相以垂范,复留舍利以彰法身不坏之相,令有缘者,瞻礼供养,咸获功德。大师悲度众生,弘愿无尽,有足(充分)征(证明)者,岂仅净德庄严而已哉!时维(文言助词)中华民国三十年辛巳仲春[2],净业学人古农范寄东和南谨述。

  [1] 毗pí尼:又译作毗奈耶,即戒律。

  [2] 仲春:仲,在当中的。仲春,春季中期。

图书目录

序言 1/90 越分欲得为堕落魔外之本 2/90 急欲见佛易著魔 3/90 念佛发光乃属魔境 4/90 境界现前莫失正念 5/90 勿慕见境 6/90 求感通为修行大障 7/90 不可妄欲得道得神通等 8/90 不可舍持名而修观法 9/90 念佛三昧不易得 10/90 勿欲急得一心不乱 11/90 冀胜境界最易著魔 12/90 心空境寂时,何境界之有 13/90 魔境胜境之分别 14/90 不可著外境相 15/90 见善恶境界如何对待 16/90 心地光明魔自远离 17/90 如何去除不如法之境界 18/90 缘境若宽或起魔事 19/90 不可著悲魔及欢喜魔 20/90 念佛勿闭目 21/90 不可著怕魔 22/90 念佛现黑影是怎么回事 23/90 动辄作法或起魔事 24/90 怨天尤人易著魔 25/90 不可刻期求往生 26/90 搬弄境界引人入魔 27/90 佛菩萨示现以凡夫自居 28/90 大妄语决堕地狱 29/90 心存速证易着魔 30/90 破见之罪甚重 31/90 修禅不可错认消息 32/90 狂禅误人,说食不饱 33/90 斥拨佛拨净土之狂禅 34/90 不可错会《四料简》中的禅净之意 35/90 阅读佛经不可亵慢 36/90 以唯心则无土是魔外知见 37/90 不可落狂慧 38/90 不可著空魔 39/90 因果一错,则堕落有分,超升无由 40/90 不可高推禅宗藐视教典 41/90 拨无因果为魔说 42/90 执理废事罪岂有极 43/90 以身谤法罪过无量 44/90 以真俗二谛破诸执见 45/90 念佛一法至极稳当 46/90 念佛一法不以开悟为事 47/90 宗门中语可置之不论 48/90 机锋转语认作实法其害甚大 49/90 悟而未证生死不了 50/90 不可约教而遗机 51/90 不可藐视净土以禅破净 52/90 修行切忌好高骛远 53/90 杂行杂修难得实益 54/90 不可妄期圣证 55/90 凡夫勿妄效过量圣人所行 56/90 不可求神通及现身成佛 57/90 唯释迦佛一人为现身成佛 58/90 来生做人比临终往生还难 59/90 学佛当具择法眼 60/90 净土未明勿学通家 61/90 学密宗者多失本旨 62/90 今之“活佛”也不是现身成佛者 63/90 法门须量力而修 64/90 勿欲为千古高人 65/90 斥欧阳竟无之魔说 66/90 邪魔惑世 67/90 扶乩绝非正法 68/90 炼丹运气为外道之法 69/90 外道大略之相 70/90 舍邪皈正无祸有功 71/90 宜先学本有之佛法 72/90 五阴虽破一二尚或著魔发狂 73/90 指归净土 74/90 附录一:《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种阴魔境 色阴十魔 75/90 附录一:《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种阴魔境 受阴十魔 76/90 附录一:《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种阴魔境 想阴十魔 77/90 附录一:《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种阴魔境 行阴十魔 78/90 附录一:《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种阴魔境 识阴十魔 79/90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印光大师小史 80/90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印光大师略传 81/90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印光大师示寂记 82/90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印光大师舍利记 83/90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印光大师舍利灵变记 84/90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纪梦悼印光大师 85/90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追念我的师父——印光大师 86/90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恭述本师德惠 87/90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印光大师感应记 88/90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幽明钦赞之印光大师 89/90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本师光公垂慈摄受记 90/90
上一章 书籍详情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