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修行止偏法要

作者: 印光 分类: 佛学宝典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印光大师舍利灵变记

袁德常居士

印光大师于去年庚辰十一月初四日,预知时至,身无病苦,面西端坐,念佛而逝。时予亦若有所感召,适于是冬十一月初二日,领同最后一般弟子,朝山皈依。灵岩僧众,且惊为侍疾而来,何以预悉(知道)?其实恋恋[1]师门,已近十载,恩同父母,年必三、五至,至必一、二宿,多所摄受,深沾法益。此行遂得亲侍左右,执手晨夕,训迪[2]殷殷,遗音在耳。不意圣凡顿别,再觐(jìn进见,访谒)无由(机会),最后一面,言之痛心!

  [1] 恋恋:顾念。

  [2] 训迪:迪,开导。训迪,教诲开导。

今年二月十五日,师尊百日纪念,举行荼毗。予以无锡净业社代表,参加典礼,先二日到山,灵前助念。十四日风雪交加,十五日风和日暖。十六日又骤变阴雨,一若[1]人天同此悲感,众生福薄,此后谁来度生者。荼毗时,但见白烟西去,不绝如缕。遍山善信,一路跪拜,悲壮念佛,声震若雷。此情此景,岂非师尊道德所感!

  [1] 一若:仿佛。

予既参加荼毗典礼,尚欲亲睹舍利,又以十九日,观音圣诞,社中祝圣,不能不返。十七日早餐后,向方丈和尚告假起行。忽闻人云:“灵骨已出,舍利无数。”遂往化身窑探视,则见尚有少数余灰。二、三僧人,伏地检寻。问之,果然,随即礼拜,跪请舍利。相继而来者,又有十余人,莫不获得舍利,满愿而去。予独一无所得。同人有以圆正不具之舍利见赐者,感激非常,承以掌心,虔诚念佛,继续检寻。后见一小舍利,光明触目,亟欲取出,几乎得而复失,幸有同人代为检得。再放掌中,则见掌中已变有两粒。其他一粒,不知从何而来,并此则已得其三矣。此岂非师尊慈悲,愍我愚忱,灵感所赐欤?

舍利既得,于愿已足。但见灰中尚遗极小骨屑。窃思此皆师尊精血所成,小大何别,尤当珍重。发愿专检灵骨,当与舍利一并供养社中,永久纪念。午餐后,乘车返锡,抵家时已七时许矣。晚餐后,唤集家人,焚香顶礼,迎请舍利,暨(jì及)师尊灵骨。启而瞻视,忽见骨中尚有无数舍利,光耀夺目,亦不知从何而来!此又是师尊怜愍吾锡(无锡)一般苦恼众生,特垂(垂示)灵异,照开昏蒙,令启正信。此之利益,叹莫能穷矣。

翌日,供奉社中,大众礼拜参观,则见五色舍利,小大不等,光明灿烂,有如明珠。莫不悲喜交集,惊为希有之圣瑞。从此吾邑(城市)善信,皆可礼拜获福,增长善根。佛恩师恩,可谓重矣!

民国三十年二月,无锡袁德常谨记。

图书目录

序言 1/90 越分欲得为堕落魔外之本 2/90 急欲见佛易著魔 3/90 念佛发光乃属魔境 4/90 境界现前莫失正念 5/90 勿慕见境 6/90 求感通为修行大障 7/90 不可妄欲得道得神通等 8/90 不可舍持名而修观法 9/90 念佛三昧不易得 10/90 勿欲急得一心不乱 11/90 冀胜境界最易著魔 12/90 心空境寂时,何境界之有 13/90 魔境胜境之分别 14/90 不可著外境相 15/90 见善恶境界如何对待 16/90 心地光明魔自远离 17/90 如何去除不如法之境界 18/90 缘境若宽或起魔事 19/90 不可著悲魔及欢喜魔 20/90 念佛勿闭目 21/90 不可著怕魔 22/90 念佛现黑影是怎么回事 23/90 动辄作法或起魔事 24/90 怨天尤人易著魔 25/90 不可刻期求往生 26/90 搬弄境界引人入魔 27/90 佛菩萨示现以凡夫自居 28/90 大妄语决堕地狱 29/90 心存速证易着魔 30/90 破见之罪甚重 31/90 修禅不可错认消息 32/90 狂禅误人,说食不饱 33/90 斥拨佛拨净土之狂禅 34/90 不可错会《四料简》中的禅净之意 35/90 阅读佛经不可亵慢 36/90 以唯心则无土是魔外知见 37/90 不可落狂慧 38/90 不可著空魔 39/90 因果一错,则堕落有分,超升无由 40/90 不可高推禅宗藐视教典 41/90 拨无因果为魔说 42/90 执理废事罪岂有极 43/90 以身谤法罪过无量 44/90 以真俗二谛破诸执见 45/90 念佛一法至极稳当 46/90 念佛一法不以开悟为事 47/90 宗门中语可置之不论 48/90 机锋转语认作实法其害甚大 49/90 悟而未证生死不了 50/90 不可约教而遗机 51/90 不可藐视净土以禅破净 52/90 修行切忌好高骛远 53/90 杂行杂修难得实益 54/90 不可妄期圣证 55/90 凡夫勿妄效过量圣人所行 56/90 不可求神通及现身成佛 57/90 唯释迦佛一人为现身成佛 58/90 来生做人比临终往生还难 59/90 学佛当具择法眼 60/90 净土未明勿学通家 61/90 学密宗者多失本旨 62/90 今之“活佛”也不是现身成佛者 63/90 法门须量力而修 64/90 勿欲为千古高人 65/90 斥欧阳竟无之魔说 66/90 邪魔惑世 67/90 扶乩绝非正法 68/90 炼丹运气为外道之法 69/90 外道大略之相 70/90 舍邪皈正无祸有功 71/90 宜先学本有之佛法 72/90 五阴虽破一二尚或著魔发狂 73/90 指归净土 74/90 附录一:《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种阴魔境 色阴十魔 75/90 附录一:《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种阴魔境 受阴十魔 76/90 附录一:《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种阴魔境 想阴十魔 77/90 附录一:《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种阴魔境 行阴十魔 78/90 附录一:《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种阴魔境 识阴十魔 79/90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印光大师小史 80/90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印光大师略传 81/90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印光大师示寂记 82/90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印光大师舍利记 83/90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印光大师舍利灵变记 84/90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纪梦悼印光大师 85/90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追念我的师父——印光大师 86/90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恭述本师德惠 87/90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印光大师感应记 88/90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幽明钦赞之印光大师 89/90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本师光公垂慈摄受记 90/90
上一章 书籍详情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