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修行止偏法要

作者: 印光 分类: 佛学宝典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本师光公垂慈摄受记

葛志亮居士

予髫龄[1]失恃[2],少复惰学,长而无成。滥竽教育,误己误人,蹉跎半生。顾幼时即喜读大乘经典,而不解其义。奈心为物诱,乍好乍恶,惑于虚荣,瞀(mào眩惑)于货利。而命途多蹇[3],所谋辄(总是)左(差错),百凡丛脞[4],潦倒年年。于是无明[5]炽起,妄念纷驰,谓因果为无稽,天道皆子虚[6];一切三藏经典,尽属讏(wèi虚伪)言与伪造。致有《佛教疑问求解》之作,不自知其罪也。辱荷[7]大德居士,垂闵(同悯)赐教,殷勤指导。至今思之,辄汗流浃背,深愧何以为报。后读《印光法师文钞》,益觉直指本源,如梦方醒。又承郭慧海、江味融二老谆谆诲示,批却导窾[8],益悔往昔之非,遂发投诚自新,皈依光公之愿。

  [1] 髫tiáo龄:幼年。

  [2] 失恃:指死了母亲。

  [3] 命途多蹇jiǎn:生活道路多有不顺。

  [4] 百凡丛脞cuǒ:百凡,泛指一切。丛脞,杂乱。

  [5] 无明:为烦恼之别称,不如实知见之意,以愚痴为其自相。

  [6] 子虚:虚构或不真实的事。

  [7] 辱荷:即承蒙。

  [8] 批却导窾kuǎn:比喻处理事情善于从关键处入手,因而顺利解决。

于二十二年四月二十四日,随郭慧海居士赴苏,薄暮抵报国寺,叩谒师座于关(闭关的房间)前。次晨上午十时叩关,顶礼皈依焉,蒙赐名“慧亮”,并诫勿看运气炼丹等外道之书,更示扶乩之妄。午后师尊又语我侪(chái辈,等):“盍(hé何不)往灵岩一遭?”次日予等遂作灵岩之行,时寺名为“崇报”,方兴土木,妙真师为监院,督察至(极)忙碌。予等于二十九日上午返苏,辞别师尊回沪。是(这)年季夏[1]六日,检取箧(qiè小箱子)中所有外道书籍,暨(jì和)谤毁正法之印刷物,一并交付祝融[2]。及七月朔(农历每月初一),以辅庭居士尊人[3]子彬先生逝世,予驰函禀告师尊。逾一星期,师慈谕降,以曾子“三省吾身”为勖(xǜ勉励),引申其义,勉予为人作事,处处须尽己之心,忠诚行之,兼示以丧祭应用素,现俗用荤之罪过。惜此书存南市敝庐(简陋居室),“八一三”后,未及携出,致遭劫失矣。迨中元节后[4],杨欣莲师兄自吴返,莅郭府致祭,与予同膳时,述师尊嘱其传命,教予“老实念佛,无怠无忽(忽视)”之训为(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告。叮咛嘱咐,至再至三,使我感激涕泪,何啻(chì但,只)挟纩[5]!予生何幸,得遇恩师,犹可谓不辰[6]耶?

  [1] 季夏:夏季的最末一个月,即农历六月。

  [2] 交付祝融:祝融,火神。即用火烧毁。

  [3] 尊人:对他人或自己父母的敬称。

  [4]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日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人。

  [5] 挟纩:披着绵衣,比喻受人抚慰而感到温暖。

  [6] 不辰:不得其时。

廿三年甲戌岁,予充(担任)市绅张效良先生府中西席[1],地在南市机厂街。于榴月[2]廿九日,气候殊热,午饭后,予在教室内,倚靠椅休息。朦胧间,见园中边门启处,一长身高大和尚,疾入予室,促予:“起起,赶快念佛!”予愕然,视之,师也,即惊觉。噫,奇矣!我师之慈悲诱迪(开导)弟子,无远弗届[3],无微不至也信夫。今者师尊西逝,我侪皈依弟子,哀感靡(mǐ无,没有)极。顾事往如存[4],言犹在耳,各自努力遵行,老实念佛,之死靡他。毋使师尊东望曰:“嗟!余弟子某也,欲求解脱证果,驴年驴年。”

  [1] 西席:这里指家塾教师。旧时请老师到家里来教授自己子弟的私塾叫家塾。

  [2] 榴月:指农历五月,因五月石榴花开故得名。

  [3] 无远弗届:弗,不。届,到。即不管多远之处,没有不到的。

  [4] 顾事往如存:回顾这些事情已经过去了,但好象仍存在于眼前。

主要参考书目:《印光大师永思集》(苏州弘化社网站电子版)

图书目录

序言 1/90 越分欲得为堕落魔外之本 2/90 急欲见佛易著魔 3/90 念佛发光乃属魔境 4/90 境界现前莫失正念 5/90 勿慕见境 6/90 求感通为修行大障 7/90 不可妄欲得道得神通等 8/90 不可舍持名而修观法 9/90 念佛三昧不易得 10/90 勿欲急得一心不乱 11/90 冀胜境界最易著魔 12/90 心空境寂时,何境界之有 13/90 魔境胜境之分别 14/90 不可著外境相 15/90 见善恶境界如何对待 16/90 心地光明魔自远离 17/90 如何去除不如法之境界 18/90 缘境若宽或起魔事 19/90 不可著悲魔及欢喜魔 20/90 念佛勿闭目 21/90 不可著怕魔 22/90 念佛现黑影是怎么回事 23/90 动辄作法或起魔事 24/90 怨天尤人易著魔 25/90 不可刻期求往生 26/90 搬弄境界引人入魔 27/90 佛菩萨示现以凡夫自居 28/90 大妄语决堕地狱 29/90 心存速证易着魔 30/90 破见之罪甚重 31/90 修禅不可错认消息 32/90 狂禅误人,说食不饱 33/90 斥拨佛拨净土之狂禅 34/90 不可错会《四料简》中的禅净之意 35/90 阅读佛经不可亵慢 36/90 以唯心则无土是魔外知见 37/90 不可落狂慧 38/90 不可著空魔 39/90 因果一错,则堕落有分,超升无由 40/90 不可高推禅宗藐视教典 41/90 拨无因果为魔说 42/90 执理废事罪岂有极 43/90 以身谤法罪过无量 44/90 以真俗二谛破诸执见 45/90 念佛一法至极稳当 46/90 念佛一法不以开悟为事 47/90 宗门中语可置之不论 48/90 机锋转语认作实法其害甚大 49/90 悟而未证生死不了 50/90 不可约教而遗机 51/90 不可藐视净土以禅破净 52/90 修行切忌好高骛远 53/90 杂行杂修难得实益 54/90 不可妄期圣证 55/90 凡夫勿妄效过量圣人所行 56/90 不可求神通及现身成佛 57/90 唯释迦佛一人为现身成佛 58/90 来生做人比临终往生还难 59/90 学佛当具择法眼 60/90 净土未明勿学通家 61/90 学密宗者多失本旨 62/90 今之“活佛”也不是现身成佛者 63/90 法门须量力而修 64/90 勿欲为千古高人 65/90 斥欧阳竟无之魔说 66/90 邪魔惑世 67/90 扶乩绝非正法 68/90 炼丹运气为外道之法 69/90 外道大略之相 70/90 舍邪皈正无祸有功 71/90 宜先学本有之佛法 72/90 五阴虽破一二尚或著魔发狂 73/90 指归净土 74/90 附录一:《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种阴魔境 色阴十魔 75/90 附录一:《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种阴魔境 受阴十魔 76/90 附录一:《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种阴魔境 想阴十魔 77/90 附录一:《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种阴魔境 行阴十魔 78/90 附录一:《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种阴魔境 识阴十魔 79/90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印光大师小史 80/90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印光大师略传 81/90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印光大师示寂记 82/90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印光大师舍利记 83/90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印光大师舍利灵变记 84/90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纪梦悼印光大师 85/90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追念我的师父——印光大师 86/90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恭述本师德惠 87/90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印光大师感应记 88/90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幽明钦赞之印光大师 89/90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本师光公垂慈摄受记 90/90
上一章 书籍详情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