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慧普觉禅师语录选译

作者: 大慧宗杲 分类: 佛学宝典

卷六 再住径山能仁禅院语录

原典

二月二十八日,于临安府景德灵隐禅寺开堂。

师云:若论第一义①,五目莫观,二听难闻。要得谛当分明,当须直截自观②。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邪正未分,有疑请问。

僧问:调御③出世,三转法轮④于大千⑤;达磨西来,九年面壁于少室。和尚今日为国开堂,未审“超佛越祖”一句作么生道?师云:空里忙忙画卍字⑥。进云:直得四众瞻仰,万姓歌谣去也。师云:却被上座⑦道着。进云:直饶道着,也只得一半。未审向上⑧,和尚还更道得也无?师云:八角磨盘空里走。

复有僧出。师云:问话且止。纵饶问处如百川竞注,答处似巨海吞流,直得维摩结舌,鹙子⑨无言,于本分事⑩上了无交涉。且道,本分事上合作么生提持?乃举拂子,云:还见么?又击禅床,云:还闻么?闻、见分明是个什么?当今圣主于此得之,以妙明心印⑪,印十方华藏世界海⑫只在一尘中。于一尘中垂衣治化⑬,演出无量无边、广大如虚空、不可思议殊胜功德,利益法界⑭一切有情。所谓圣寿广大,如虚空不可思议;圣量广大,如虚空不可思议;圣德广大,如虚空不可思议;圣学广大,如虚空不可思议;乃至圣智、圣慧、圣慈、圣聪,皆悉广大如虚空不可思议。只这不可思议底亦不可思议,都卢只在一尘中。皆圣心之常分,非假于他术。满朝文武、诸贵官得之,以妙明心印,向各各当人脚跟下一印印定,更无秋毫以为透漏。

所谓王事民事,一一明了,一一无差。然后卷舒自在,纵夺临时。皆吾心之常分,非假于他术。今日一会,若僧若俗,若男若女,若贵若贱得之,各以妙明心印印之,则随其根性,悉得受用。一一明了,一一无差。皆吾心之常分,非假于他术。且道,径山长老得之,又作么生?还相委悉么?唯凭一滴曹溪水⑮,遍界为霖报我皇。

注释

①第一义:指究竟的真理。《大乘义章》卷一:“第一义者,亦名真谛,第一是其显胜之目,所以名义。”

②观:泛指一切思维观察活动,特指在佛教“正智”指导下对特定对象或义理的观察思维活动。观的种类极多,按对治的烦恼、希望获得的功德以及成就“智慧”的不同,观法也千差万别。

③调御:即调御丈夫,佛的十大名号之一。意思是善于说教并引导世间修行者(“丈夫”)通往涅槃。

④三转法轮:转法轮,喻为佛陀宣说佛法。相传释迦牟尼佛于十二月初八日在菩提树下成道,十五日在鹿野苑为憍陈如等五比丘宣说“四谛”的道理。因他从不同角度做了三次讲述,所以称“三转”。

⑤大千:大千世界的略称。佛教认为,以须弥山为中心,以铁围山为外郭,同一日月所照的四天下为一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合起来为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合起来为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合起来为大千世界。总称三千大千世界。

⑥卍字:释迦牟尼佛胸部所现的瑞相,意为“万德吉祥”。唐代武则天制定此字读作“万”。佛经中,卍字有时也写作卐。

⑦上座:对出家年岁长者或德行高尚的僧人的尊称。有时也指寺院三纲之一,列全寺之长,《僧史略》卷中:“道宣敕为西明寺上座,列寺主、维那上。”

⑧向上:自“末”而进于“本”,称之为向上。意为达到真实开悟境界、完成宗门的至极状态。

⑨鹙子:即舍利弗,佛的十大弟子之一,号称“智慧第一”。

⑩本分事:意思是本身分内的事,指禅僧参禅求觉悟这一根本事情。

⑪妙明心印:真妙智慧的心印。妙明,指无漏的真智。《楞严经》卷一:“发妙明心,开我道眼。”心印,指禅宗不立文字,以心为印。心,佛心;印,印可、印定。《六祖坛经》:“吾传佛心印,安敢违于佛经。”

⑫华藏世界海:释迦牟尼真身毗卢舍那佛所在的净土,名“华藏世界”。其最下为风轮,风轮之上有香水海,香水海中生大莲华,莲华中包藏着微尘数的世界。

⑬垂衣治化:比喻帝王的垂拱无为之治。《易·系辞下》:“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论衡·自然》:“垂衣裳者,垂拱无为也。”

⑭法界:指现象的本源和本质,尤其指成佛的原因。此处指整个宇宙现象界。

⑮一滴曹溪水:曹溪,六祖惠能的别号。因惠能曾在岭南曹溪开法,传授顿悟禅学,故名。这里现在尚有禅宗祖庭南华禅寺。一滴曹溪水,比喻六祖为禅宗之源头,功不可没。禅僧常云:“自从识得曹溪路,了知生死不相干。”也是这一意思。

译文

二月二十八日,在临安府景德灵隐禅寺开堂说法。

大慧禅师说道:倘若说到究竟的真理,既不是眼睛所能见到,也不是耳朵所能听到的。如要体认得分明,应当各人自己直接观察思维。作这种观察思维的,叫作“正观”;若作其他的观察思维,则叫作“邪观”。如今邪正还未分清,凡有疑惑不解的,请提出问题。

有禅僧问:佛陀出世,三转法轮于大千世界;达磨西来,九年面壁于少室山中。和尚您今天为国家开堂说法,不知“超佛越祖”这一句话该怎么理解?宗杲回答道:急急忙忙于空中画个“卍”字。禅僧又说:这个“卍”字,真教四众佛弟子瞻仰感叹,又教天下百姓歌唱赞美。宗杲答道:正好被上座说中了。禅僧又问:任凭说中了,也只是获取真理的一半。不知道有关宗门至极的开悟境界,和尚您还能说些什么?宗杲答道:这好比八角磨盘空里走。

又有禅僧出来打算问话。宗杲说道:姑且暂停问话。纵然能问得如百川竞注大海,答得似大海吞却百川,使善辩的维摩诘瞠目结舌,令智慧的舍利弗哑口无言,那也与禅僧的自身分内之事没有什么关系。请问,自身分内事上又怎样提持呢?于是,他举起拂子,说道:看到了没有?又击打了一下禅床,说道:听见了没有?听见的、看到的究竟是什么?当今皇上由此而悟入,便以真妙智慧的心印,印证十方华藏世界海只包含于一微尘之中。而又于这一微尘之中垂衣治化,做出无量无边、广大犹如虚空般不可思议的稀有功德,以利益世俗世界一切有情众生。因此可以说,圣寿广大,如同虚空,不可思议;圣量广大,如同虚空,不可思议;圣德广大,如同虚空,不可思议;圣学广大,如同虚空,不可思议;乃至圣智、圣慧、圣慈、圣聪也都广大如同虚空,不可思议。而且就连这不可思议本身也不可思议,统统都包含在一微尘之中。这些都是圣上之心的日常运用,并非借助于别的什么手段。满朝文武、一切达官贵人由此而悟入,便以真妙智慧的心印,在各人根本处予以印证,没有丝毫的遗漏。

所谓帝王之事、民生之事,一概明白了达,一概不存偏差。然后自在舒卷,随时纵夺。这些都是人心的日常运用,并非借助于道术之类。今日法会上,若有僧侣或俗人、男子或女子、贵者或贱者由此得悟,各各以真妙智慧的心印加以印证,便可依随各自的根性,全部得以受用。一一明白了达,一概不存偏差。这些都是人心的日常运用,并非借助于什么道术。请问,径山长老我由此而得悟,又怎么样?明白了没有?只要获取禅宗源头曹溪中的一滴水,就能遍降甘霖以报皇上之恩。

原典

中秋,上堂。

人有心看月,月无心照人。有无成一片,方始得惺惺①。蓦拈拄杖,卓一下,云:这个不可不惺惺。掷下,云:若知扑落非他物,始信纵横不是尘。

注释

①惺惺:意为处于警觉状态。

译文

中秋,上堂说法。

宗杲说道:人有心赏月,月却无心照人。有心和无心打成一片,才能处于身心的警觉状态。猛然,他拈起拄杖,在地上直起叩击了一下,说:对此,诸位不能不处于警觉状态。然后,丢掉拄杖,说道:要是知道这倒下的不是别的东西,就可以相信那纵横自在的不是尘垢。

原典

圣节,上堂。

心同虚空界,示等虚空法;证得虚空时,无是无非法。既无是法,又无非法,谓之无上佛果菩提①,亦谓之真如佛性,亦谓之摩诃般若波罗蜜多②。

所以道,般若波罗蜜多能出生一切诸佛法,能成就一切菩萨解脱法,能成就国王无上法,能成就众生所作法。譬如摩尼宝珠体具众德,能镇毒龙、诸恶鬼神,能遂人心,所求如意。

注释

①无上佛果菩提:以一切修行为因,所修成的万德为果,而佛正是一切修行所成之果,故名“佛果”。菩提,指对真理的觉悟,是成就涅槃的智慧。菩提有声闻、缘觉、佛三等,其中佛所得的菩提,为最高最上,故名“无上”。

②摩诃般若波罗蜜多:摩诃,意思是“大”;般若,智慧,即超越世俗认识的特殊智慧;波罗蜜多,意思是“度”。就是说,通过这种广大智慧,可以达到佛的境界。

译文

圣节,上堂说法。

宗杲说道:此心如同广大虚空,显示等同于虚空的道理;一旦证悟这种虚空,也就既无“是”也无“非”。既没有“是”,也没有“非”,称作“无上佛果菩提”,也称作“真如佛性”,也称作“摩诃般若波罗蜜多”。

所以说,“般若波罗蜜多”能产生出一切佛法,能成就一切菩萨的解脱法门,能成就国王的无上法则,能成就众生所做的一切事。好比摩尼宝珠,其性体具备一切功德,能够镇服毒龙以及所有邪恶鬼神;能顺遂人心、满足人们的要求。

原典

上堂。

师云:天上有星皆拱北,人间无水不朝东。僧礼拜,云:谁不恁么道?师乃云:欲识佛性义,当观时节因缘①。时节若至,其理自彰。敢问大众,作么生是自彰底理?举起拂子,云:还见么?又击禅床,云:还闻么?闻、见分明是个什么?若向这里提得去,皇恩佛恩一时报足,其或未然,径山打葛藤②去也。

复举起拂子,云:看!看!无量寿世尊在径山,拂子头上放大光明,照不可说、不可说、又不可说佛刹③微尘数世界。于诸世界中转大法轮,作无量无边广大佛事。其中,若凡若圣,若正若邪,若草若木,有情无情,遇斯光者,皆获无上正等菩提④。

注释

①因缘:指产生一定结果的直接原因以及促成这种结果的条件。

②打葛藤:意为破除枝蔓,还以直截了当地顿悟禅。《宗门武库》:“雪居舜老夫常讥天衣怀说葛藤禅。一日闻怀迁化,于法堂合掌曰:且喜葛藤椿子倒。”

③佛刹:指佛土、佛国。

④无上正等菩提:又名“无上正等觉”。正等觉,指佛的正智。觉,是指觉知诸法的智慧,这种智慧既无邪,又无偏,所以说是“正”“等”。

译文

上堂说法。

大慧禅师说道:天上群星都朝向北极,地上的流水都朝向东海。有一僧作礼拜后说道:谁不这么说呢?宗杲于是说道:要知道什么是“佛性”,需要等待时间、条件的成熟。一旦时间、条件成熟,佛性自然彰明。现在请问诸位,什么是自然彰明的佛性?这时,他举起拂子,说道:看到了吗?又叩击了一下禅床,说道:听见了吗?听见和看到的到底是什么?倘若能从这里加以领悟,则皇恩和佛恩就能同时报答。倘若不是这样,我就要破除你们的纠缠不清的“葛藤”了。

接着,他再次举起拂子,说道:看,无量寿佛就在这里,拂子头上放大光明,照耀不可言说、不可言说、又不可言说的佛国无量数世界。并于各世界中转大法轮,做无量、无边的广大佛事。其中,无论是凡还是圣、是正还是邪、是草还是木、是有情还是无情,凡遇这种光明,都将获取“无上正等菩提”。

图书目录

上一章 书籍详情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