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青年通读本

作者: 吕思勉 分类: 历史传记

第四章 国际现势下之我国地位

列强帝国侵略之目标

现在的世界上,有两大势力:一种是欧洲工业革命以后,逐渐发达而成的帝国主义。一种是新兴的苏俄共产主义。帝国主义,是要向外侵略的。他是骑虎之势不得下。美洲被门罗主义封锁了;南洋和非洲,占据分割尽了;列强共同的目标,遂集注在远东。共产主义,自然和帝国主义不同。然而他要想和帝国主义作正面的冲突,就得挑起世界革命。

国际间之结合

远交近攻,合小攻大,[1]既已处于列国并立之世,自不能超然独立。为着厉害的关系,总不能不有所结合。一方面有所结合,他方面,自然形成敌对的局势了。在欧战以前,英、美、法、德、俄、日对于远东,本来都有势力的。欧战以后,德国在海外的势力,业经铲除尽了。俄国也不问外事。法国虽然战胜,亦疲乏已极;而且中欧的局势,很为严重,也觉得无暇他顾。只有英国,海外的属地最多;在远东的势力,本来也最雄厚。美国则濒临太平洋,对岸的厉害,和他也有密切的关系的,所以都不肯放弃。日本,本来立国东洋,就更不必说了。“虽鞭之长,不及马腹”,何况在欧洲多事,世界不景气之际?这正是他进取的好机会。这就是最近局势的所由形成。

我国于国际间之地位

人类能达到大同的地位,彼此讲信修睦,没有诈虞争夺,这自然是很好的。但是此等理想,离现在的形势还远,现在世界和平之局,所以得不破裂,全靠势力的均衡;均衡一破,就危险百出了。而某一地方的情势,尤其要靠该地方的主人翁,能够卓然自立,不致慢藏诲盗,以启戎心。远东的主人翁,是谁?这自然是中国了。世界大战,有人说:如其第二次要爆发,一定要在太平洋的。所以中国今日,实在关系世界的安危,自身的安危,更不必说了。处此局势之下,软弱固不可;虚懦之气,也无所用之的。要在沉机观变,洞察四围的情势,以谋沉着的应付。合着孔子所说的话:“临事而惧,好谋而成。”[2]

【小结】

(一)现在世界上,有怎样两种势力?

(二)为什么列强的目标,会聚集在太平洋?

(三)欧战前后,远东形势的变迁如何?

(四)试略述我国在国际间的地位,及其应付的方法。

* * *

【注释】

[1] 此四字见《汉书·晁错传》。

[2] 见《论语·述而篇》。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太古之传说 1/64 第二章 中国民族之建国 2/64 第三章 唐虞夏商之政教 3/64 第四章 上古之文化与社会 4/64 第五章 周之建国及其政教 5/64 第六章 春秋与战国 6/64 第七章 周代之社会概况 7/64 第八章 春秋战国之学术思想 8/64 第九章 本期结论 9/64 第一章 秦代之统一与疆土之拓展 10/64 第二章 两汉之政治概况 11/64 第三章 两汉疆域之开拓与对外交通 12/64 第四章 两汉之学术与宗教 13/64 第五章 两汉之社会概况 14/64 第六章 三国之分裂与晋之统一 15/64 第七章 中国民族之新融合 16/64 第八章 两晋南北朝之文化与社会 17/64 第九章 隋之统一与唐之继起 18/64 第十章 隋唐之武功与对外交通 19/64 第十一章 隋唐之政治概况 20/64 第十二章 隋唐之学术文艺 21/64 第十三章 隋唐之社会与宗教 22/64 第十四章 中国文化之东被 23/64 第十五章 唐之衰亡与五代之纷乱 24/64 第十六章 宋之统一与变法 25/64 第十七章 辽夏金之兴起及对宋关系 26/64 第十八章 宋之学术思想与社会概况 27/64 第十九章 元代之武功 28/64 第二十章 中国文化之西渐 29/64 第二十一章 明之内政与外交 30/64 第二十二章 中华民族之拓殖 31/64 第二十三章 元明文化与社会概况 32/64 第二十四章 本期结论 33/64 第一章 中西交通之渐盛与西学之输入 34/64 第二章 清代之勃兴 35/64 第三章 清初之政治及武功 36/64 第四章 中国民族之扩大 37/64 第五章 清初之外交与中叶后之政治 38/64 第六章 鸦片战争 39/64 第七章 太平天国 40/64 第八章 英法联军与中俄交涉 41/64 第九章 中法战争与西南藩属之丧失 42/64 第十章 中日战争与外力之压迫 43/64 第十一章 维新运动之始末 44/64 第十二章 八国联军之役 45/64 第十三章 日俄战争与东北移民 46/64 第十四章 清代之政治制度与末年宪政运动 47/64 第十五章 清代之文化与社会状况 48/64 第十六章 清代之经济状况 49/64 第十七章 本期结论 50/64 第一章 孙中山先生与革命运动 51/64 第二章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成立 52/64 第三章 民国初年之外交 53/64 第四章 反动政治与军阀混战 54/64 第五章 欧战后之外交 55/64 第六章 国民革命之经过 56/64 第七章 国民政府成立后之内政与外交 57/64 第八章 最近之文化经济与社会状况 58/64 第九章 本期结论 59/64 第一章 历史与人类生活之关系 60/64 第二章 中国民族之逐渐形成与现在之复兴运动 61/64 第三章 中国文化之演进及其光荣 62/64 第四章 国际现势下之我国地位 63/64 附录 64/64
上一章 书籍详情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