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名 的图书作品

找到 14 本图书

美学讲义

学术杂记 废名

《美学讲义》是废名自编的教材,在前言里,废名说:今年暑假前,系里交给我一个任务,准备明年春季五年级开“美学”课,没有“部颁”的教材,也没有教学大纲,教材自编。我接受了这个任务。本书一共有8章,包括美食客观存在、美学、群众和美、民族形式和美、生活和美、作品的思想性和作品的美、内容和形式、美的创造和美感...

查看详情

莫须有先生传

文学艺术 废名

现代长篇小说。废名著。上海开明书店1932年12月初版。张作霖决定将北京大学改为京师大学堂,正在北大英文系就读的废名愤而休学,避居西山,心情苦闷。这段生活经历构成了《莫须有先生传》的创作素材。小说记叙了莫须有先生避居乡下的一段经历。莫须有先生是个捉摸不定的人,没人知道他的真名实姓。他自恃高雅,内心遵...

查看详情

文学艺术 废名

长篇小说。废名著。1932年上海开明书店出版。写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程小林与史琴子都是孤儿,两小无猜,相互体贴知心。史奶奶便替这对天真无邪的孩子做了“月老”。十年以后,程小林从外地回家,这时史琴子的妹妹细竹也长大了。小林甜蜜地重温与琴子的昔日友情,同时又惊异于细竹的活泼美丽。琴子看到小林对她妹妹...

查看详情

火神庙的和尚

文学艺术 废名

短篇小说,废名著。《火神庙的和尚》写了一个叫金喜的和尚。他本是一个流浪汉在三十岁的时候流浪到了当地在好心人王四爹的关照下被荐到了庙里做和尚这一做就是三十年最后孤寂而死。他出家做和尚的初衷并不是一心归佛也只不过为生存、生计着想罢了。所以小说也并没有着力写金喜的“佛性”而是写出了他身上的日常生趣。小说选...

查看详情

桃园

文学艺术 废名

中国现代作家冯文炳的小说集。1928年出版,收小说20篇,散文4篇。集中的作品除了写乡村的生活之外,大部分写的都是城市小市民的生活。在这些作品中,作者以讽刺的笔调,通过对一些日常生活小事的描写,揭露了市民生活的灰暗以及内心的庸俗,表达了他对社会的批判思想。《桃园》是其中重要的一篇,它虽然写的是王老夫...

查看详情

废名文集

文学艺术 废名

文集,废名撰。废名原名冯文炳,湖北黄梅人,小说家。曾任北大中文系教授,是30年代颇具影响的京派作家。他的小说融西方现代小说技法和中国古典诗文笔调于一炉,文辞简约幽深,兼具平淡朴讷和生辣奇僻之美。这种独特的创作风格被誉为“废名风”,在中国现代小说发展史上产生过较大影响。此集收《桃园》《追悼会》等废名小...

查看详情

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

文学艺术 废名

《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1947-1948,未完篇),写作于抗战胜利、内战正在进行之时的小说,是废名在北平追忆之前抗战时期家乡避难生活、阐述自己所悟之道的作品。比起之前三十年代初的虚构小说《莫须有先生传》,废名强调它“完全是事实,其中五伦俱全……牠可以说是历史,牠简直还是一部哲学”,这一方面提示我...

查看详情

竹林的故事

文学艺术 废名

短篇小说集。冯文炳著。列为“新潮社文艺丛书”之九。北京新潮社1925年10月初版。收1923年至1925年所写短篇小说14篇、译文1篇。书前有周作人《竹林的故事序》及作者《序》。作品以描写鄂东乡镇的风土人情见长。其中《竹林的故事》描写绿竹掩映下的农家平静自然的生活及三姑娘纯朴静淑的性格;《浣衣母》描...

查看详情

文学艺术 废名

短篇小说集。废名(冯文炳)著。上海开明书店1931年10月初版。收1927至1930年所写短篇小说13篇。书前有岂明(周作人)《枣和桥的序》。其中部分作品取材于鄂东乡村小镇生活。《小五放牛》以轻松幽默的笔调描写放牛娃小五发现陈大爷的妻子毛妈妈与屠户胖子相好,而陈却敢怒不敢言;《枣》描写主人公忆念师恩...

查看详情

新民歌讲稿

诗词戏曲 废名

《新民歌讲稿》是废名对"新民歌"的解读和理解,是建国后废名诗评的主要组成部分。这本讲稿延续了废名诗评的一贯风格—古今纵论且重视情感,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中非常具有个性,也对当时的创造思维和创作方法给予了反思。在本讲稿中,废名乐于将古典诗歌与新民歌进行比照,从而通过互相阐释来解释和评述新民歌,其中提的最多...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