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然 的图书作品

找到 16 本图书

大方广佛华严经愿行观门骨目

佛学宝典 湛然

简称《华严经骨目》、《骨目》。佛教著述。唐湛然撰。二卷。讲解“八十华严”各品的主要内容。不分门类,按各品顺序逐一解说,“略摄纲要,用拟观本”。见载于日本《大正藏》。...

查看详情

法华文句记

佛学宝典 湛然

凡十卷。唐代湛然述。又称法华经文句记、妙法莲华经文句、文句记、法华文句疏、妙法莲华文句疏记、妙法莲华经文句疏、天台法华疏记、妙乐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四册。本书为天台大师智顗所作法华三大部中‘法华文句’之注释书,而与同为湛然所著之玄义释签、止观辅行传弘决共为天台宗之基本典籍。法华文句原本仅将法华经略为...

查看详情

法华玄义释签

佛学宝典 湛然

凡二十卷。唐代湛然(711~782)着于广德二年(764)。又称天台法华玄义释签、法华释签、玄义释签、玄签、释签、妙法莲华经玄义释签。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三册。本书乃笺释智顗之法华玄义之作。全书将法华玄义之本文作适当之分节,先示本文,次释文旨字义,于主要处敷演补释。文中对于三论之吉藏、法相之窥基、华严之...

查看详情

法华三昧行事运想补助仪

佛学宝典 湛然

一卷,唐荆溪湛然撰。补助智者大师法华三昧忏仪之式法也。运想者,作香华等偈而运想供养也。...

查看详情

金刚錍

佛学宝典 湛然

亦称《金刚錍论》、《金錍论》。佛教著述。唐湛然著。一卷。“金刚錍”原系治疗盲人眼疾的一种器具,用为书名,以寓开启众生迷惑的一种法门。全书约八千余字,以宾主问答的形式,提出并阐述了“无情有性”这一天台宗的基本教义。作者认为,佛性不应分“有情”和“无情”,也不应分“彼”与“我”,草木瓦石等无情之物皆具佛...

查看详情

十不二门

佛学宝典 湛然

亦称《法华本迹十妙不二门》。湛然在《法华玄义释签》中依智顗所说的十种妙而建立。运用一念三千、三谛圆融之义,分十门论述色心等无二无碍:①色心不二门。谓一切诸法无非心性故,心具三千,色亦具三千,心能造,色亦能造,心、色同居一念,体非各别,“非色非心,而色而心,唯色唯心”,是为不二。②内外不二门。谓所观内...

查看详情

止观大意

佛学宝典 湛然

亦称《摩诃止观大意》、《圆顿止观大意》。佛教著述。唐湛然撰。一卷。系阐述《摩诃止观》全书要义的著作。内容包含:“五略”,即发大心、修大行、感大果、裂大网、归大处;“十广”,即大意、释名、体相、摄法、偏圆、方便、正观、果报、起教、旨归;“四种三昧”,即常坐三昧、常行三昧、半行半坐三昧、非半行非半坐三昧...

查看详情

止观辅行传弘决

佛学宝典 湛然

凡四十卷。全称摩诃止观辅行传弘决。略称止观辅行、摩诃止观弘决、止观弘决、辅行、弘决。唐朝荆溪湛然(711~782)撰述。今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册。本书原分为十卷,开为四十卷,为摩诃止观之注释书,亦为研究摩诃止观之最高权威著作,引用书典颇多。北宋天圣二年(1024)入藏,后由日僧最澄传入日本。注疏有湛然...

查看详情

止观义例

佛学宝典 湛然

凡二卷。唐代湛然撰。又称摩诃止观义例、圆顿止观义例。今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册。本书以七科总括摩诃止观一部之要旨,以明天台观门之大概。七例即:(一)所传部别例,(二)所依正教例,(三)文义消释例,(四)大章总别例,(五)解行相资例, (六)心境释疑例,(七)喻疑显正例。注疏有从义之止观义例科一卷、止观义...

查看详情

法华五百问论

佛学宝典 湛然

凡三卷。唐代湛然(711~782)着。又称法华经五百问论、五百问论、释疑。收于卍续藏第一○○册。为中唐时期法华经之注释书,针对慈恩大师之法华玄赞所说,而以天台宗之立场斥难之。全书采问答形式,总数约有五百,故名五百问论。内容为天台一乘家、法相五姓家之论诤,主要论点以定姓二乘之成不成问题、一乘三乘之权实...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