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 的图书作品

找到 13 本图书

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

学术杂记 陈寅恪

论文。今人陈寅恪著。本篇前半部分略论魏晋两朝清谈之发展演变,后半部分由两晋、南北朝世奉天师道之士大夫对于儒学及佛教之不同态度,论及陶渊明之思想。著者认为,魏末与西晋即清谈之前期,老庄“自然”与周孔“名教”之异同为当时清谈主旨所在,清谈与政治关系极为密切。东晋一朝为清谈后期,清谈只是士大夫口中或纸上的...

查看详情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审查报告

学术杂记 陈寅恪

陈寅恪先生所作《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审查报告》共两篇,第一篇是冯著上册的审查报告,作于1930年,第二篇为冯著下册而作,时间是1933年。两篇文章拢共三千字,但内容极精要,涉及中国思想史、文化史和中国历史研究的许多重大问题,可以视做寅恪先生治中国学问的思想纲要和心得总结。就中包含的学术观念和方法论,不仅...

查看详情

论再生缘

学术杂记 陈寅恪

《论再生缘》是陈寅恪“红妆”研究的重要著作之一。在书中,陈寅恪不但表达了对才华横溢的女子如孟丽君、陈端生等人的欣赏,也对一些品格低劣的男性文人提出了批评。其实,“红妆”研究是陈寅恪完整的学术世界的一部分;陈寅恪的表扬或者是贬抑的态度,都是以“自由思想、独立精神”为中心。这一准则,贯穿于陈寅恪一生,乃...

查看详情

寒柳堂集

学术杂记 陈寅恪

综合学术论文集,陈寅恪著。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此书为陈寅恪文集之一,收辑论文、校笺、序跋、考据短章11篇。书中《论再生缘》一文多涉诗事。《韦庄秦妇吟校笺》专为诗歌而发。作者于此篇用力甚深,博采诸书,胪陈众说,细加按断。遇有格碍难通之处,必寻根究底,务求确解;如根据不足,未能别具胜说,姑阙疑...

查看详情

国学有滋有味

学术杂记 陈寅恪

作品荟萃了陈寅恪、梁启超、王国维、辜鸿铭、蔡元培、夏丏尊、李叔同、闻一多、徐志摩、陶行知、郁达夫、朱自清、林徽因等大师及其相关的文字。从不同视角反映了大师们的生活、读书、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历史观。一段文字代表一段人生,代表一段历史。作品字字珠玑,充满智慧、哲思,有滋有味儿 。《国学有滋有味》一改国学...

查看详情

金明馆丛稿初编

学术杂记 陈寅恪

古典文史论文集,陈寅恪著。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此书为陈寅恪文集之二,共收文20篇。《天师道与滨海地域之关系》将天师道与政治社会有关者,如汉末黄巾起义,西汉赵王伦之废立,东晋孙恩作乱,北魏太武之崇道,刘宋二凶弑逆等事,悉用滨海地域观念加以解释,以匡前人所不逮,立论颇为独到。《读哀江南赋》有感...

查看详情

金明馆丛稿二编

学术杂记 陈寅恪

古代文史研究论文集。陈寅恪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10月出版。该书列为《陈寅恪文集》之三,由蒋天枢整理校勘。收录作者有关文学、历史、佛学等方面的论文共计58篇。这些论文大致可分为3组。《论李栖筠自赵徙卫事》、《李德裕贬死年月及归葬传说辨证》、《元白诗中俸料钱问题》、《顺宗实录与续玄怪录》、《魏志...

查看详情

元白诗笺证稿

诗词戏曲 陈寅恪

研究著作。陈寅恪著。共六章,分别笺证唐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元稹《连昌宫词》、艳诗及悼亡诗、元白《新乐府》和元氏《古题乐府》等诗篇;末附论文五篇,就白居易的家世、思想、创作以及白氏与友人元稹、刘禹锡的交游加以论述。此书虽名“笺证”,实异于一般文字笺释,乃是广泛采辑和引证各种史料、文献,与作品...

查看详情

柳如是别传

历史传记 陈寅恪

诗人评传。今人陈寅恪撰。为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出版的《陈寅恪文集》之七。全三册,八十馀万字。分缘起、清河东君最初姓氏名字之推测及附带问题、河东君与“吴江故相”及“云间孝廉”之关系(附河东君嘉定之游)、河东君过访半野堂及其前后之关系、复明运动(附钱氏家难)五章。此长篇专著为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晚年的...

查看详情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历史传记 陈寅恪

论述中国隋唐两朝制度的历史著作。陈寅恪著。1945年重庆商务印书馆出版。1954年三联书店再版,此后,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先后重印。共10万余字,文言文写成。分叙论、礼仪、职官、刑律、音乐、兵制、财政、附论8部分。以详赅的史料与精辟的考证阐说隋唐二代制度之全体因革要点与局部发展历程。提出隋唐制度...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