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理哲学 分类图书

找到 1103 本图书

习斋四存编

儒理哲学 颜元

哲学著作。清颜元撰。十一卷。分《存治》、《存性》、《存学》、《存人》等四编。《存治编》原名《王道编》,一卷,二十四岁时作。大旨欲复井田、封建、学校等三代之制。《存性编》二卷,三十五岁时作。批驳宋儒将人性分为天命之性、气质之性及气质有恶之论,以为理即气之理,气即理之气,人之气质万有不齐总归一善,至于恶...

查看详情

经学通论

儒理哲学 皮锡瑞

即《五经通论》。清皮锡瑞撰。五卷。包括《易经通论》、《书经通论》、《诗经通论》、《三礼通论》、 《春秋通论》。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湖南思贤书局刊行。是作者晚年在湖南讲授经学的课本。认为“经为孔 子所定,孔子以前不得有经”。“孔子为万世师表之尊, 正以其有万世不易之经,经之大义微言亦甚易明”。“...

查看详情

论语点睛

儒理哲学 智旭

明朝蕅益大师曾作《论语点睛》,欲借儒家的《论语》来阐发出世思想,想以入世儒书作佛家出世之阶。...

查看详情

山公九原

儒理哲学 冯景

清冯景所作。该书集中论述了生死、神怪与命运诸问题,提出了许多带有鲜明无神论 倾向的观点。认为生死是一种自然现象,“死生者,人 之昼夜也”,人不应恋生畏死,而应循其自然。指出 人的祸福吉凶、贫贱富贵皆与“命”或“天命”无关, 而是决定于人自身的“能”与“不能”,“能者养之以 福,不能者败以取祸。夫祸福...

查看详情

日录

儒理哲学 吴与弼

明代理学家吴与弼的哲学著作。是作者平日体会笔札。此书以心性涵养为主要内容,以天人合一 的圣贤境界为追求目标。认为性命有别,命是天所赋 予,贫富贵贱,得丧荣辱,一听于天;性则在心,可反身 自求,全靠自己涵养。主张要“栽培自己根本”,作到“精 白一心,对越神明”。“圣人之学无他,求诸己而已。”提 倡道德...

查看详情

平书

儒理哲学 王源

清王源著。十卷。王源于五十六岁执贽颜 门,遂绝空虚文字之习,以倡明颜学为己任。他怀抱“使 民生遂,人才出,官方理,国日富,兵日强,礼教行而异 端息”之愿望,参酌古今,变而通之,撰成“平天下之书” (《颜氏学记》卷八),即《平书》。本书内容分十个方面: 一曰分民,二曰分土,三曰建官,四曰取士,五曰制田...

查看详情

春秋公羊经何氏释例

儒理哲学 刘逢禄

十卷。清刘逢禄撰。刘逢禄是清代著名今文经学家庄存与的外孙。庄存与治《公羊春秋》,著有《春秋正辞》,兼采众家,而以《公羊传》为主。刘逢禄受庄存与的影响,精通《春秋公羊传》,撰成《春秋公羊经何氏释例》三十篇,分为十卷。内容包括“张三世例”、“通三统例”、“内外例”、“时月日例”、“名例”、“褒例”、“讥...

查看详情

经学历史

儒理哲学 皮锡瑞

清皮锡瑞撰。不分卷。书今传世。这是一本经学入门书籍,是“经学的导言”。皮氏在书中将上下二千余年的经学史划分为十个阶段:经学开辟时代;经学流传时代;经学昌明时代;经学极盛时代;经学中衰时代;经学分立时代;经学统一时代;经学变古时代;经学积衰时代;经学复盛时代。论说经学源流,学派兴替,诸家长短,各书得失...

查看详情

瞽言

儒理哲学 陈确

瞽[gǔ]言,明清之际陈确的有关道德问题的论文集。共4卷,30余篇。自称其学说不苟同于习俗,“世皆切切然莫不以吾言之瞽”(《瞽言序》),故命之曰《瞽言》。反对宋儒把天理人欲绝对对立,认为“存天理,灭人欲”之说造成“身心之害百出”(《近言集》)。指出富贵福泽和忠孝节义一样,是庸圣皆同的人欲。要求人们“...

查看详情

牧鉴

儒理哲学 杨昱

十卷。明杨昱(生卒年不详)撰。此书采录经史百家之言有关政治者,汇辑成帙,共十卷,分为治本、治体、应事、接人四类。每类下又各有子目,四类共三十五个子目。每子目又各分上、中、下。上专述经传,中记古人政绩,下摭儒先议论。每类之首缀以小序一篇,其余别无论断。明嘉靖三十四年 (1555年) 汀州府同知李仲僎为...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