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知识 分类图书

找到 1989 本图书

试述陶渊明的田园诗及其他

国学知识 佚名

陶诗的题材主要可以分为五类: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行役诗、赠答诗。田园诗和山水诗往往并称,但这是两类不同的题材。田园诗会写到农村的风景,但其主体是写农村的生活、农夫和农耕。山水诗则主要是写自然风景,写诗人主体对山水客体的审美,往往和行旅联系在一起。陶渊明的诗严格地讲只有《游斜川》一首是山水诗,他写得...

查看详情

文学的自觉与文学批评的兴盛(评魏晋南北朝的文风)

国学知识 佚名

从魏晋开始,历经南北朝,包括唐代前期,是中国文学中古期的第一段。综 观这段文学,是以五七言古近体诗的兴盛为标志的。五古在魏晋南北朝进入高潮, 七古和五七言近体在唐代前期臻于鼎盛。 魏晋南北朝期间,文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学的自觉和文学创作的个性化, 在这些变化中是最有意义的,正是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其他...

查看详情

简述曹植的艺术成就

国学知识 佚名

曹植,字子建,曹丕弟。生于乱世,幼年即随曹操四方征战。他自称“生乎乱,长乎军”(《陈审举表》),在时代的熏陶和曹操的影响下,树立雄心,以 “戮力上国,流惠下民”(《与杨德祖书》)自期。曹植天资聪颖,才思敏捷,深得曹操赏爱,几乎被立为太子。但他恃才傲物,任性而行,不自雕励,终于失宠。建安二十五年(22...

查看详情

试论曹操与曹丕的文学成就

国学知识 佚名

建安时代,“三曹”、“七子”并世而出,为中国诗歌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并确立了“建安风骨”这一诗歌美学的典范。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文采气骨兼备。曹氏父子的创作,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徒诗的转变,为五言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以曹氏父子为中心,王粲、刘桢等“七子”竞逞才藻,各造新诗,都有鲜明的文学...

查看详情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的命运与文人的风尚

国学知识 佚名

如果将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都称作乱世,也许并不过分。汉末的战乱,三国 的纷争,西晋统一不久发生的“八王之乱”,西晋的灭亡与晋室的东迁,接下来 北方十六国的混战,南方东晋王敦、桓玄等人的作乱,北方北齐、北魏、北周等 朝代的一次次更迭带来的斗争,南方宋、齐、梁、陈几个朝代的更迭带来的争斗, 以及梁末的侯景...

查看详情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况

国学知识 佚名

魏晋南北朝从汉末大乱到隋的统一,历经东汉末年建安时期、魏、蜀、吴三国、西晋短期统一、东晋与十六国、南朝宋、齐、梁、陈与北朝魏、齐、周,约400年。这个时期,我国社会长期分裂,战乱频仍,动荡不安,文学也发生了许多工作变化。 编辑:每天学国学建安诗歌是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史上光辉夺目的一章。汉末的社会动乱...

查看详情

《西升经》的命运观解析

国学知识 佚名

道教中有传说云:“老子西升,开道(导)竺干(古印度)”1,函谷关关令尹喜“望气,知有博大真人西游,乃齐庄遮道,邀迎至舍,请问乙密。”2老子虽已着《道德经》,“犹虑未足以尽妙”,于是“又为关尹言道之要,列为三十九章,目曰《西升经》。”3此将《西升经》归于老子名下,显系道教神话,不足凭信。由其托名关令尹...

查看详情

不可不知:百句国学经典名言

国学知识 佚名

国学:中 国历史上"国学"是指以"国子监"为首的国立学校。 自 "西学东渐"后泛指"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指以先秦的经典与诸子学说为根基,并涵盖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及同时期的诗经、楚辞、汉赋、六朝骈 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等等各类文化学术及同时期的以二十四史为主的史学。历史、思想、哲...

查看详情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浓缩而成的40句话!

国学知识 佚名

1、巧言令色,鲜矣仁【译】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人,很少有仁爱之心。”2、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译】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

查看详情

《论语》 : 中国人的《圣经》

国学知识 佚名

《论语》是一本语录体的书,记录了孔子与弟子之间的对话及孔子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东汉的郑玄根据他还能看到的《鲁论》《齐论》等本子,给《论语》做了一个注,这个注本成为后来《论语》流传本的基础。《论语》是儒学和中华文化最重要的一部经典。儒学是中华文化的主干,而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儒学的基本思想都在《论语...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