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知识 分类图书

找到 1975 本图书

孔子与《春秋》——关于儒学运动起源的冥想

国学知识 佚名

两千五百年前,在孔子生活的时代,黄河流域的华夏族遭遇到第二次“洪水时代”。那人欲的洪流“浩浩怀山襄陵”1,吞没了当时的文明世界。在各文明民族中,注重历史与经验的华夏族最先在心智上发育成熟。随着理性的成长,周人所信仰的“临下有赫”2的上帝逐渐失去了仲裁万物作福作祸的威权。《诗》上说,“疾威上帝,其命多...

查看详情

老庄的顺自然与反异化思想

国学知识 佚名

人类通过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努力和活动,目的是为了获得自身更多的自由。然而,其结果常常是事与愿违。人类通过各种努力和活动创造出来的成果,往往在给人类增加某些自由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更多的限制和烦恼,或者是只给一部分人增加了自由,而给另一部分人带来了更大的不自由。这种人类创造活动的事与愿违的现象,就...

查看详情

儒、道、佛的生死观念

国学知识 佚名

生死问题是人类关注的终极问题,无论哪种重要的哲学和宗教都对生死问题有所讨论。儒家、道家和中国化的佛教禅宗在生死观上都对中国人有着深深的影响。虽然它们对生死问题的看法不同,但却都反映中国文化的特点。1.儒家的生死观:道德超越,天人合一,苦在德业之未能竟。儒家生死观的基本观点是“死生由命,富贵在天”,因...

查看详情

陈青之和《中国教育史》

国学知识 佚名

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出现后,教育和学校即成为它所记载的内容之—。但是,教育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出现,却姗姗来迟。国人最早的教育史专著系黄绍箕编纂、1905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教育史》。进入民国后,中国教育史的研究有了长足发展,先后出版了一系列专著,其中影响最大、公认为学术成就最高的当推陈青之的《中国...

查看详情

关于儒道佛的几个基本问题

国学知识 佚名

儒道佛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在历史上,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主要是由儒道佛三教所支配、所决定的。今天,儒道佛依然对中国社会文化生活有着广泛的影响。只不过,对不同社会领域和阶层的影响程度与影响性质有所不同而已。由于每个人的生活背景和文化程度不同,对这种影响的自觉程度及评价标准有所不同。这都...

查看详情

中国文明对佛教的吸纳

国学知识 佚名

我们知道,中国文明的包容性很强。一个最突出的例子,是它对佛教的吸纳。大家平时单纯地以为,佛教就是一种宗教。这样的认识有局限性。佛教不只是一种宗教,佛教的背后是一个文明,是整个印度文明。佛教传入中国不光是传入了教义、寺庙组织,还传入了一整套印度价值观,甚至还有很多印度的习俗和民间故事。中国民间流传的很...

查看详情

靖康稗史有哪些

国学知识 佚名

《靖康稗史》包括《宣和乙巳奉使金国行程录》、《瓮中人语》、《开封府状》、《南征录汇》、《青宫译语》、《呻吟语》、《宋俘记》七种稗史,故习惯上又称其为《靖康稗史七种》。每种书各占一卷,共七卷。南宋确庵、耐庵编。书成于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确庵,生平事迹不详,史书中也未见有记载。他收集有关靖康祸乱...

查看详情

正史记载的南宋初抗金名臣李纲

国学知识 佚名

李纲字伯纪,邵武人也,自其祖始居无锡。父夔,终龙图阁待制。纲登政和二年进士第,积官至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以言事忤权贵,改比部员外郎,迁起居郎。宣和元年,京师大水,纲上疏言阴气太盛,当以盗贼外患为忧。朝廷恶其言,谪监南剑州沙县税务。七年,为太常少卿。时金人渝盟,边报狎至,朝廷议避敌之计,诏起师勤王...

查看详情

周处传(晋书·卷五十八)

国学知识 佚名

周处,字子隐,义兴阳羡人也。父鲂,吴鄱阳太守。处少孤,未弱冠,膂力绝人,好驰骋田猎,不修细行,纵情肆欲,州曲患之。处自知为人所恶,乃慨然有改励之志,谓父老曰:「今时和岁丰,何苦而不乐耶?」父老叹曰:「三害未除,何乐之有!」处曰:「何谓也?」答曰:「南山白额猛兽,长桥下蛟,并子为三矣。」处曰:「若此为...

查看详情

唐宗室世系表简表618-907(李氏)

国学知识 佚名

李暠李歆李重耳李熙 宣皇帝李天锡 光皇帝李虎 太祖景皇帝(永康陵)-8子儿子:长子 李延柏(南阳公) 次子 李真(谯王) 三子 李昞(世祖)-4子 四子 李璋(毕王)-2子 长子 李韶(东平王) 子 李道宗(江夏郡王) ...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