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知识 分类图书

找到 1988 本图书

修道先除“内鬼”,三尸神到底是什么?

国学知识 佚名

古人常说“人心不足蛇吞象”,可有时候,让人贪、让人嗔、让人痴的,未必就是外头的世界,而是身体里住着的“内鬼”在作怪。这个“内鬼”,在道教里就叫做“三尸神”。别急,这不是妖怪小说,也不是现代玄幻设定。三尸神的说法,早在《云笈七签》《太上洞玄灵宝业报因缘经》等道教古籍中就有记载。简单来说,这三位“尸君”...

查看详情

孔子的宗教层面和“命”的概念

国学知识 佚名

关于孔子的宗教(或者说孔子根本就没有宗教)这个问题已经引发了许多讨论。其中的大部分讨论都是围绕着一个西方词语所作的某种西方定义而展开的。既然西方对于宗教的定义大部分都是指向人与非人类宇宙中引起人们敬畏的神灵层面(而不是仅仅指向人的主观心境或神圣仪礼),因此,我将在这里着重谈孔子对非人类领域的态度。有...

查看详情

儒学“游魂”及其命运

国学知识 佚名

一,儒家学说及其建制化五四以来,自由主义者对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学,更多的是采取一种全盘否定的态度,自由主义与文化保守主义分道扬镳,针锋相对,五四领袖之一陈独秀直接地说:“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君,势必复辟,理之自然,无足怪者。”⑴殷海光先生把“抨孔”列为判断现代自由主义的主要标准之一。现代自由主...

查看详情

孔子与《春秋》——关于儒学运动起源的冥想

国学知识 佚名

两千五百年前,在孔子生活的时代,黄河流域的华夏族遭遇到第二次“洪水时代”。那人欲的洪流“浩浩怀山襄陵”1,吞没了当时的文明世界。在各文明民族中,注重历史与经验的华夏族最先在心智上发育成熟。随着理性的成长,周人所信仰的“临下有赫”2的上帝逐渐失去了仲裁万物作福作祸的威权。《诗》上说,“疾威上帝,其命多...

查看详情

老庄的顺自然与反异化思想

国学知识 佚名

人类通过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努力和活动,目的是为了获得自身更多的自由。然而,其结果常常是事与愿违。人类通过各种努力和活动创造出来的成果,往往在给人类增加某些自由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更多的限制和烦恼,或者是只给一部分人增加了自由,而给另一部分人带来了更大的不自由。这种人类创造活动的事与愿违的现象,就...

查看详情

儒、道、佛的生死观念

国学知识 佚名

生死问题是人类关注的终极问题,无论哪种重要的哲学和宗教都对生死问题有所讨论。儒家、道家和中国化的佛教禅宗在生死观上都对中国人有着深深的影响。虽然它们对生死问题的看法不同,但却都反映中国文化的特点。1.儒家的生死观:道德超越,天人合一,苦在德业之未能竟。儒家生死观的基本观点是“死生由命,富贵在天”,因...

查看详情

陈青之和《中国教育史》

国学知识 佚名

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出现后,教育和学校即成为它所记载的内容之—。但是,教育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出现,却姗姗来迟。国人最早的教育史专著系黄绍箕编纂、1905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教育史》。进入民国后,中国教育史的研究有了长足发展,先后出版了一系列专著,其中影响最大、公认为学术成就最高的当推陈青之的《中国...

查看详情

关于儒道佛的几个基本问题

国学知识 佚名

儒道佛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在历史上,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主要是由儒道佛三教所支配、所决定的。今天,儒道佛依然对中国社会文化生活有着广泛的影响。只不过,对不同社会领域和阶层的影响程度与影响性质有所不同而已。由于每个人的生活背景和文化程度不同,对这种影响的自觉程度及评价标准有所不同。这都...

查看详情

中国文明对佛教的吸纳

国学知识 佚名

我们知道,中国文明的包容性很强。一个最突出的例子,是它对佛教的吸纳。大家平时单纯地以为,佛教就是一种宗教。这样的认识有局限性。佛教不只是一种宗教,佛教的背后是一个文明,是整个印度文明。佛教传入中国不光是传入了教义、寺庙组织,还传入了一整套印度价值观,甚至还有很多印度的习俗和民间故事。中国民间流传的很...

查看详情

靖康稗史有哪些

国学知识 佚名

《靖康稗史》包括《宣和乙巳奉使金国行程录》、《瓮中人语》、《开封府状》、《南征录汇》、《青宫译语》、《呻吟语》、《宋俘记》七种稗史,故习惯上又称其为《靖康稗史七种》。每种书各占一卷,共七卷。南宋确庵、耐庵编。书成于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确庵,生平事迹不详,史书中也未见有记载。他收集有关靖康祸乱...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