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知识 分类图书

找到 1988 本图书

正史记载的南宋初抗金名臣李纲

国学知识 佚名

李纲字伯纪,邵武人也,自其祖始居无锡。父夔,终龙图阁待制。纲登政和二年进士第,积官至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以言事忤权贵,改比部员外郎,迁起居郎。宣和元年,京师大水,纲上疏言阴气太盛,当以盗贼外患为忧。朝廷恶其言,谪监南剑州沙县税务。七年,为太常少卿。时金人渝盟,边报狎至,朝廷议避敌之计,诏起师勤王...

查看详情

周处传(晋书·卷五十八)

国学知识 佚名

周处,字子隐,义兴阳羡人也。父鲂,吴鄱阳太守。处少孤,未弱冠,膂力绝人,好驰骋田猎,不修细行,纵情肆欲,州曲患之。处自知为人所恶,乃慨然有改励之志,谓父老曰:「今时和岁丰,何苦而不乐耶?」父老叹曰:「三害未除,何乐之有!」处曰:「何谓也?」答曰:「南山白额猛兽,长桥下蛟,并子为三矣。」处曰:「若此为...

查看详情

唐宗室世系表简表618-907(李氏)

国学知识 佚名

李暠李歆李重耳李熙 宣皇帝李天锡 光皇帝李虎 太祖景皇帝(永康陵)-8子儿子:长子 李延柏(南阳公) 次子 李真(谯王) 三子 李昞(世祖)-4子 四子 李璋(毕王)-2子 长子 李韶(东平王) 子 李道宗(江夏郡王) ...

查看详情

《丽情集》考证

国学知识 佚名

宋代文言传奇小说集。北宋张君房纂辑。是书专录“古今情感事”,故名。原本二十卷,《郡斋读书志》著录,今已佚。《类说》、 《绀珠集》均收有此书,但均为摘引片断, 不是原文。宛委山堂本《说郛》所收,与《绀珠集》大致相同,似即据后书转录。今人程毅中撰《〈丽情集〉考》, (刊《文史》十一辑),以《类说》本为基...

查看详情

敍事与嘲调:宋元说话伎艺的两脉

国学知识 佚名

关于宋元伎艺“说话”的内涵与形态,现有的含混的解释和确切的判定都有可商可量之处。比如在“说话”家数的问题上,鲁迅以来的涉论者不论是排斥、还是接纳合生、商谜等伎艺,其习惯思维普遍是把“说话”比类爲后世的说书,解释爲讲说故事,如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曾以此思维作过一个总结,得到了普遍赞同,被认爲“是可信...

查看详情

张载哲学体系的基本哲学问题诠释进路

国学知识 佚名

摘要:  张载是北宋诸儒中建立儒学理论体系最为完备的一位哲学家,张载论说宇宙 论及本体论,也论说功夫论及境界论,本文即从上述四项基本哲学问题的诠释进路,说明张载在儒学理论建构中具有创造性贡献的观念,从而彰显张载哲学的理论价值。行文首先从《正蒙》篇章主旨说起,由于《正蒙》是张载晚年结论之作,他所有的观...

查看详情

日知录导读

国学知识 佚名

一  《日知录》的作者,是顾炎武。  有关顾氏的生平,读者可参读《清史稿》卷 481 《儒林传(二)》中的顾传和全祖望《鲒埼亭集》卷 12 中的《神道表》。近出书中,有本书著者所著《顾亭林与王山史》中的顾氏的《新传》,可供参读。根据《导读丛书》编委们的意见,《导言》重在一个“导”字,对作者生平及著述...

查看详情

《李虚中命书》简介

国学知识 佚名

三卷。旧本题鬼谷子撰。唐李虚中(762—813)注。李虚中,字常容,魏侍中李冲八世孙。进士及第,元和中官至殿中侍御史。翰愈曾为作墓志铭,见于《昌黎文集》,墓志铭说:“最深五行书,以人之始生年月日,所直日辰支干相生胜衰死王相斟酌,推人寿夭贵贱利不利,辄先处其年时,百不失一二。”后世星命之学者,皆以李虚...

查看详情

王弼的性理《易》及其对朱熹的影响

国学知识 佚名

至迟自南朝宋代,至宋明之间,王弼《周易注》一直立于学官,这一权威注释,深刻地影响了这一漫长时期《易》学的发展和演变,也深刻地影响了这一漫长时期中国社会的思想和文化,因而关于王弼《易》学与程朱《易》学之关系的研究,可说是《易》学史研究的关键。过去,有些学者也承认朱熹源于程颐,程颐源于王弼,而一旦具体讨...

查看详情

论王弼易学与老学的关系

国学知识 佚名

从王弼注释了儒家与道家最重要的经典《周易》与《老子》后,王弼易学与老学的关系就始终是学术史上有争议的一个问题。一个普遍性的看法是王弼以老解易。何晏、王弼的玄学思想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时人管辂在评论何晏的易学时说:"夫入神者,当步天元,推阴阳,探玄虚,极幽明,然后览道无穷,未暇细言。若欲差次老庄,而参...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