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知识 分类图书

找到 2040 本图书

达摩的禅法

国学知识 佚名

这里所说的禅法不仅包括对坐禅修行方法的规定,而且也包括对禅学的见解及其所依据的佛教理论。下面主要根据柳田圣山所校编的《达摩的语录--二入四行论》(下简称《四行论》,凡引柳田校本用1、2等标出段落)并参照铃木大拙《校刊少室逸书及解说》中的《二入四行论》等,从四个方面概要地介绍达摩的禅法。(一)“二入四...

查看详情

乾隆的冷面冷心

国学知识 佚名

内地、港台的影视作品中的乾隆皇帝几乎都是正面形象,年轻时期的乾隆必定风流倜傥,中年的必定是洒脱幽默,老年的必定是慈祥悲悯。总之是个一点瑕疵也没有的完人。当然这也符合乾隆晚年对自己的认定——十全老人。这与我读有关乾隆史料得来的印象不同。无论从“高宗实录”还是从他老人家的“上谕”中,我看到的是一位把皇帝...

查看详情

荀子人性观非“性恶”说辨

国学知识 佚名

《荀子》有《性恶》一篇,提出著名的“性恶”说。学术界对这一说法有不同的理解和评价,但以“性恶”说为荀子人性思想的基本论说,一直是荀学研究领域的主流观点。值得注意的是,传世本《荀子》提到“性恶”的只有《性恶》篇。相比而言,《孟子》“性善”说虽主要集中于《告子上》《尽心上》,但其他篇讲述人性或政治问题时...

查看详情

“ 太一”究竟是什么?

国学知识 佚名

“太一”究竟是什么?这曾经是民国时期顾颉刚、钱宝琮、杨向奎诸先生关心的重要问题,他们在《太一考》《三皇考》两篇名文中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为古史辨派的思想建构,起到了重要作用。时隔近百年,林勰宇博士完成了他的新着《太一:楚文化、秦汉国家祭祀与原始道教探源》,要重新回答这个问题。虽然书中并未明确批评古史辨...

查看详情

从《太平经》看早期道教的信仰与特点

国学知识 佚名

早期道教虽然相信人死为 “鬼”,“鬼”能祸人,可是却反对张兴祭祀,认为死人阴也,事阴不得过阳,事死不得过生,否则便是“逆气”、“逆政”,其害使阴气胜阳,鬼神邪物大兴,行病害人,怪变纷纷。道教从汉顺帝时张道陵创立行世,至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在这样漫长的岁月中,信仰 “神仙”的基本传统固然保持不变...

查看详情

晚明国家权力异化的历史思考

国学知识 佚名

关于晚明“民变”问题的研究,日本学者谷川道雄和森正夫先生的著作《中国民众叛乱史》称之为“民众叛乱”,这其实就是“民变”的衍义,依然是从明朝政府立场而定义的说法。所以他们的著作中所开列的事件,包括了晚明到清的城市“民变”事件和乡村反赋役的动乱。① 日本学者夫马进以杭州为个案,对晚明杭州城市改革和“民变...

查看详情

从《尼布楚条约》思考当代国防军事战略

国学知识 佚名

中俄《尼布楚条约》于康熙二十八年七月二十四日(1689年)正式签订。《尼布楚条约》的内容,曾用满文、汉文、蒙文、俄文和拉丁文五种文字刻成了界碑。这个条约明确划分了中俄两国的东西边界,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沙俄同意把入侵雅克萨的军队撤回,满清同意把贝...

查看详情

清代文学的特征、分期及历史地位

国学知识 佚名

文学的历史虽是生生不息的永恒过程,但在一定的时间内却呈现为某种明显的历史、文化特征,文学史家根据这种特征划分出文学史的时代。在许多时候,文学史的时代并不和王朝的起讫相吻合,但在一些时期,由于王朝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状况的特殊性使得孕育于其中的文学史具有一种相对的自足性时,以王朝为单位来叙述文学史,...

查看详情

王夫之对情景关系的意象化诠释

国学知识 佚名

王夫之是中国古代最富于辩证思维的哲学家,他的宇宙论秉承传统的二元观念而更强调其间的共生依存关系。他在《周易外传》中曾说:“天下有截然分析而必相对待之物乎?求之于天地,无有此也;求之于万物,无有此乎?反而求之于心,抑未谂其必然也。”① 这种观念贯彻于文学思考,就在情与理、意与辞、情与景的关系上形成一系...

查看详情

孔子的“十字之戒”

国学知识 佚名

可以确信的孔子唯一一次亲口谈论“儒”这个概念,出现在《论语·雍也第六》:“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我视之曰“十字之戒”。戒,即戒令,语出《周礼·天官·宰夫》:“掌其戒令。”按邢氏理解,这十个字系孔子“戒子夏为君子也”...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