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地理 分类图书

找到 763 本图书

浑盖通宪图说

天文地理 李之藻

明李之藻撰。三卷。万历年间刊刻。《天学初函》、《四库全书》、《守山阁丛书》中均收入此书。介绍西洋星盘的制法和用法。因星盘盘面是将天球球面坐标投影到平面上而成,故名。卷首冠以浑象图说、赤道规略说、昼长昼短南极北极旧规说、子午规说、地平规说,不入卷数。次分上下二卷,共图说十九篇。上卷记述星盘面上各种坐标...

查看详情

几何原本

天文地理 徐光启

中国首部数学译著。共十五卷。前六卷为明徐光启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合译,成书于1607年。后九卷为清李善兰与英国传教士伟烈亚力合译,成书于1858年。该书据克拉维斯的拉丁文本《欧几里得原本十五卷》译出。前六卷有基本概念、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圆、比例线段、相似形等,几乎含现今平面几何的全部内容。这是...

查看详情

简平仪说

天文地理 熊三拔

一卷。明熊三拔撰。简平仪是熊三拔仿照星盘原理所造,分上下两盘。天盘在下为方版,地盘在上空其半圆,便于合视。两盘之间设枢纽,使可旋转。该书着力介绍使用简平仪观测太阳经纬度、定时刻、定纬度等方法,还简论大地是个球体的概念。收入明刻《天学初函》本、《守山阁丛书》本、《中西算学丛书》本。...

查看详情

历算全书

天文地理 梅文鼎

六十二卷。梅文鼎(1633—1721)撰。梅文鼎字定九,号勿庵。安徽宣城人。著书八十多种,主要成就在天文学、数学方面。是书汇集梅氏所著二十九种,言历者居前,言算者列后。内容大体可分三部分:一是历学理论,如《历学疑问》、《历学问答》等论及古今历学源流、正误及中西二法与回回历之异同,其《历学骈枝》 乃对...

查看详情

历体略

天文地理 王英明

三卷。明王英明 (生卒年不详)撰。王英明字子晦,开州 (今四川开县)人。万历举人,精研历算。上卷六篇:天体地形、三曜、五纬、辰次、刻漏极度、杂说;中卷三篇:极宫、象位、天汉;下卷七篇:天体地度、度里之差、纬曜、经宿、黄道宫界、赤道纬缠、气候刻漏。前两卷介绍中国传统天文学知识,论证地圆说乃中国古已有之...

查看详情

六经天文编

天文地理 王应麟

二卷。宋王应麟撰。是编集录六经中有关天文的文字并加以解说。以 《易》《书》《诗》所载为上卷,《周礼》《礼记》《春秋》所载为下卷。除六经中星象外,凡阴阳五行风雨以及卦义,皆汇集其中。解说文字多引用先儒经说,间或采用史志加以补充。该书最早的版本为南宋乾道刊本,另有《学津讨原》本,四库著录乃元代至元六年(...

查看详情

七政推步

天文地理 贝琳

明贝琳在成化年间担任钦天监监副时所整理修订旧作而成。据贝琳在序中称,其书原本为洪武十八年(1385)自远方携来,彼时有历官元统将之译为汉算。但其后《四库全书总目》则认为,本书乃《明史·历志》中所称之《回回历》,元代传入中国。洪武十五年由翰林李狲、吴伯宗及回回大师马沙亦黑等人译成汉文。据该书中所引恒星...

查看详情

乾坤体义

天文地理 利玛窦

二卷。明利玛窦(1552—1610)撰。利玛窦意大利人,明末来中国的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万历十年(1582)来中国,初在广东肇庆传教,万历二十九年到北京,进呈自鸣钟等物,与士大夫徐光启、李之藻、周子愚等交往,介绍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他精习汉文,主张将孔孟之道和宗法敬祖思想同天主教相融合。著译还有《天...

查看详情

钦定仪象考成

天文地理 允禄

清代一部以星表为主的天文工具书,由钦天监组织在京监内外人员完成。中国清代对天文观测的专著。主编允禄、保和殿大学士鄂尔泰、刑部尚书张照。协理者刑部左侍郎觉罗勒尔森,工部左侍郎何国宗、实际负责者钦天监监正德人戴进贤(I. Kogler,1680—1746)与奥人刘松龄(A. De Hallerstein...

查看详情

全史日至源流

天文地理 许伯政

三十二卷。清许伯政撰。许伯政字惠棠,一字石云,巴陵 (今湖南岳阳)人。乾隆进士。著有 《易深》、《诗深》、《春秋深》等。是编主旨在于稽考经史传注中的至朔气闰是否符合实际天象并纠正记载中的误失。前三卷论述推步方法,实为许氏推算至朔的历术原则。后三十卷将上起轩皇下迄明代四千年的朔闰编为长历,可依历谱考校...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