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杂记 分类图书

找到 1968 本图书

别雅

学术杂记 吴玉搢

训诂书。清吴玉搢撰。5卷。作者集经籍史传中字形错互、音义各别、疑于传讹承谬之词会萃而订之,并推阐义类,各疏其所以通同假借之故,撰成是书。原名《别字》,后因其体例似《尔雅》之《释训》、《释诂》,改为《别雅》。所收大多为异形连绵词,亦有单音词。按韵(平水韵)编排,但不明标韵类。每条一般有二至三体,多者达...

查看详情

俗书刊误

学术杂记 焦竑

辨正文字的字书。明代*焦竑撰。凡十二卷。前四卷按四声分类,刊正讹字,如“豊”非“丰”,“容”不从“谷”。第五卷考字义,如“赤”通“尺”,“鼬”同“犹”。第六卷考骈字,如“句娄”不当作“岣嵝”,“辟历”不当作“霹雳”。第七卷考字源,如“對”字改口从士,本于汉文,“疊”字改晶从畾,本于新莽。八、九两卷考...

查看详情

五音集韵

学术杂记 韩道昭

韵书。十五卷。金韩道昭撰。成书于金泰和八年(1208年)。韩道昭,字伯晖,真定松水(今河北正定)人。金音韵学家。在其父韩孝彦所著《四声篇海》基础上,修成此书。其余不详。书中所收字大致以《广韵》、《集韵》为蓝本,并参照其它有关字书。把《广韵》二百零六韵归并为一百六十韵,其中平声四十四韵(含上平十三韵、...

查看详情

增修互注礼部韵略

学术杂记 毛晃

简称“增韵”。南宋毛晃增注,其子居正校勘重增。成书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五卷。是书以*《礼部韵略》收字太狭,乃搜采典籍,依韵增附。又《韵略》凡字有别体别音者,以墨阑圈其四围,舛漏颇多。晃并为厘定,于音义字画之误,一一辨证。凡增二千六百五十五字,增圈一千六百九十一字,订正四百八十五字。居正续拾所...

查看详情

周秦刻石释音

学术杂记 吾丘衍

文字学书。元吾邱衍著。1卷。书成于元至大元年(1308)。本来宋淳熙间有杨文昺著《周秦刻石释音》一书,载《石鼓文》、《诅楚文》、《泰山碑》、《峄山碑》和《琅邪碑》。吾氏认为《琅邪碑》不类秦碑,不应收入,便重加删定而成此书。除考释周秦刻石文字外,又列诸家音注书评于后,并仍用杨书旧名。有十万卷楼丛书本。...

查看详情

古音骈字

学术杂记 杨慎

共六卷 (《古音骈字》一卷,《续编》五卷)。明杨慎撰,清庄履丰、庄鼎铉(二人生平著述不详)续编。骈字指两个字组成的词语,其中由两个字记录的单纯词,用字没有一定,只要读音相同或相近,就可彼此假借通用。此书及其续编,均摘取这些假借通用的复音词,按韵加以编排,各注引用书名,并对秦汉以前古音有所考证。缺点是...

查看详情

古音略例

学术杂记 杨慎

明杨慎撰。全书1卷,传于世。此书取《易》、《诗》、《礼记》、《楚词》、《老子》、《庄子》、《荀子》、《管子》等书中古今读音不同的押韵字共185个,标注古音反切。如《易》例:“日昃之离”,“离”音“罗”,与“歌”、“嗟”为韵;“并受其福”,“福”音“偪”,与“食”“汲”为韵;所考与古音颇相合。杨氏古音...

查看详情

干禄字书

学术杂记 颜元孙

唐朝文字学家颜元孙编撰的一部刊正汉字字形的字书。颜元孙(?~714)字韦修,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是唐代著名训诂学家颜师占的四世孙。元孙编写这本书的目的在于给那些做官的和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提供文字的正确、规范的写法,所以定书名为《干禄字书》(“干禄”即求禄位的意思)。全书共一卷,是以颜师古的《字样...

查看详情

尔雅翼

学术杂记 罗愿

解释名物的训诂著作。宋罗愿著。三十二卷。成书于宋淳熙元年(1174年),但到咸淳六年(1270年)王应麟守徽州时,才得以刻版行世。到元代延祐七年(1320年),歙人洪炎祖为作音释,附于每卷之后。罗愿,字端良,号存斋。生于宋绍光元年(1136年),卒于宋淳熙十二年(1185年)。徽州歙县(今安徽省歙县...

查看详情

唐韵考

学术杂记 纪容舒

五卷。清纪容舒撰。纪容舒字迟叟,号竹厓,直隶献县 (今河北献县) 人。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举人,官至姚安府知府。通音律,尤精古韵。尚著《玉台新咏考异》、《杜律疏》等。孙愐《唐韵》久佚,北宋雍熙三年(986年)徐铉校定许慎《说文》,时《广韵》尚未修成,徐氏所用反切一从《唐韵》,见铉等进书表。纪氏...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