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杂记 分类图书

找到 1968 本图书

唐韵正

学术杂记 顾炎武

二十卷。《音学五书》之四,清顾炎武撰。这部书表面上是以古音正《唐韵》之讹,故称《唐韵正》;但实质是把本该载在《诗本音》里的许多证据拿出来另编了这部书,以免《诗本音》过于繁重,可以认为《唐韵正》是《诗本音》的详细注解。顾氏《音学五书后叙》云:“《唐韵正》之考音详矣,而不附于经,何也?曰文繁也。”卷首凡...

查看详情

天演论

学术杂记 赫胥黎

近代严复所译英国科学家赫胥黎《进化论与伦理学》一书的前半部。分两卷,三十三篇。1897年译成,在天津《国闻报》增刊《国闻汇编》连载,次年正式出版。1931年收入商务印书馆《严译名著丛刊》。十几年间,先后出现了三十多个版本。译书采取“达旨”方针,既介绍原著基本精神,又“不斤斤于字比句次”(《天演论》译...

查看详情

音韵阐微

学术杂记 李光地

中国音韵学著作。李光地等著。从康熙五十四年(1715) 开始奉敕修撰,历时10载,到雍正四年(1726)完成。李光地(1642—1718),字晋卿,号榕村,福建安溪人。清朝康熙时进士,累官至直隶巡抚、文渊阁大学士。治程朱理学颇为出色,曾奉命主编《性理大全》、《朱子大全》等。本书遵用宋元以来流行的“平...

查看详情

说文解字注

学术杂记 段玉裁

简称《说文注》。中国研究《说文》的著作。段玉裁著。段氏首先根据《说文》体例和宋以前群书所引《说文》辞句,以校正其讹脱;再用古书上所用字义,以阐明《说文》说解和一字多义由来。创通条例、联系音韵和训诂,有贡献。后附《六书音均表》5篇。根据《诗经》用韵和谐声,分古韵为6类17部,为古音学重要著作。《说文注...

查看详情

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

学术杂记 薛尚功

古代金石学著作。薛尚功著。旨在于鉴别书法,故名之曰“法帖”。而后人所重视者乃因其是一部宋代收罗铜器铭文最富的拓本集。此书石刻本成于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石刻残叶现存上海博物馆、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处。木版本以明崇祯六年(1633)朱谋垔刻本最佳。1983...

查看详情

切韵指掌图

学术杂记 司马光

中国音韵学著作。作者或说是宋代的司马光,或说是杨中修,疑莫能明。其版本较多,以严式诲所刊《音韵学丛书》本较好。全书共20图,在创作体制上与《韵镜》、《四声等子》皆有不同。没有“摄”、“转”的标目,也不标明“内外”、“轻重”等字样,只是每韵注明“开”、“合”或“独(韵)”。仍以开合口为分图的依据,图的...

查看详情

佩觿

学术杂记 郭忠恕

辨正文字的字书。宋郭忠恕撰。以可解决疑难,像觿可以解结,故取《诗·卫风·芄兰》“童子佩觿”一语作为书名。凡三卷。上卷论述文字的变化,分析文字形体讹变、读音复杂、传写差误的情况和原因,分为“造字”、“四声”、“传写”三部分。中、下两卷着重辨证字画近似的字,将字形、字音相似而易于混淆的字,按平、上、去、...

查看详情

五经文字[四库本]

学术杂记 张参

字书。唐张参撰。3卷。书成于唐大历11年(公元776年)。该书收集经典中的疑文互体,并参考许慎《说文解字》、吕忱《字林》、蔡邕《石经》及陆德明《经典释文》等,刊正谬失,辨其异同,相承隶省,引而伸之,共收3235字,依偏旁分160部,以类相从。书中每字之下标有反切,多本陆德明《经典释文》,以正音读。张...

查看详情

九经字样

学术杂记 唐玄度

字书。唐玄度撰,1卷。书成于唐开成(836—840)中。大和七年(833),唐玄度奉敕复定九经字体,他以张参《五经文字》为准,参照《说文解字》及其他字书,正其乖误,补其遗漏,纂录为《新加九经字样》,通称《九经字样》。全书依《五经文字》体例,以类相从,分为76部,共421字。又设“杂辨部”以收录“偏旁...

查看详情

古韵标准

学术杂记 江永

中国音韵学著作。江永撰,戴震参定。有音韵学丛书本。江永(1681—1763),字慎修,安徽婺源(今属江西)人。中国清代经学家、音韵学家。终生居于乡里授徒。长于比勘,深究《三礼》,对先秦名物、礼乐制度、锺律声韵都有深入研究。一生著述甚丰,有《周礼疑义举要》、《礼书纲目》、《音学辨微》、《四声切韵表》、...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