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学五术 分类图书

找到 3473 本图书

明目神验方

玄学五术 佚名

明代眼科医学专著,以日本所藏弘治本为底本进行校勘整理。该书源出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陕西藩省复刻本《明目方》重梓版本,系统收录历代眼病诊疗理论与方剂,包含基础理论、病症分类及治疗方药三大核心内容,保存了部分已佚古籍的珍贵眼科文献。全书包括校注说明、序言、明目方说及20余种眼病治疗方法,现存目录结...

查看详情

古今医学捷要六书

玄学五术 徐春甫

综合类著作。明徐春甫撰。六卷。每卷均有卷名。卷一《内经正脉》,论述脉学,与《古今医统》卷四《内经脉候》略同。卷二《雷公四要纲领发微》,阐发诊脉、审证、治要、处方之精义。卷三《病机药性歌赋》。卷四《诸症要方歌括》 均用七言韵语概述病机、药性、方剂,易于记诵。卷五《二十四方》,在古方宣、通、补、泻、轻、...

查看详情

脉微

玄学五术 施沛

《脉微》,又名《脉要精微》,明末医家施沛(1585—1661)纂述。全书上下二卷,上卷为脉微总说,引用《素问》《灵枢》《难经》《脉经》精华以释脉理;下卷将纷繁复杂的脉学理论变成简单明了、易学易懂的精致图解和朗朗上口的歌括骈语等。本次整理以明崇祯十二年(1639)刻本为底本。...

查看详情

青囊药性赋

玄学五术 罗必炜

《青囊药性赋》署由明代万历年间太医院医官罗必炜校订,两层楼版式,分为三卷,为歌括类入门医著,主要记述常用药物性味功用、归经引经、升降浮沉及经络、脉象、诊法等歌诀。本书除单行本外,亦常与罗必炜校订的《医方捷径》、《四言举要》等合刊为《医方药性合编》或《医门初学万金一统要诀分类》,其名称常随版本不同而变...

查看详情

本草类方

玄学五术 年希尧

又名《本草纲目类方》。方书。清年希尧撰。十卷。作者有感于当时庸医不究医理、药性,仅以情度病,或侥幸以多收功。乃将《本草纲目》中附方,以及传自宫禁之秘方,分门别类,汇编成书。首按十天干之序将诸病证编成七言歌诀,以述病证、治法。继按诸证歌诀之序,分为十卷。列诸风、痉风、癫狂、吞酸嘈杂、黄疸、健忘、跌扑折...

查看详情

食疗本草译注

玄学五术 孟诜

系本草学著作。唐孟诜撰。书成于701~704年。共3卷。唐开元9年至27年 (721—739) 张鼎对该书进行了增补。有人认为原书名《补养方》,张鼎补订后改为《食疗本草》,因内容为食物药治病而得名。孟氏原书有138种药物,后张氏补入89种,共计227种。各药之下注有药性,记述功效主治。原书今已无存,...

查看详情

难经译注

玄学五术 扁鹊

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原题战国时秦越人(扁鹊)撰,据考证,实际成书在东汉前期(或秦汉之际)。三卷(或五卷)。以阐明《黄帝内经》的要旨为主,用问难,即用问答体解释疑难的形式编撰,故名《难经》。一至二十二难为脉诊,二十三至二十九难为经络,三十至四十七难为脏腑,四十八至六十一难为疾病,六十二至六十八难为...

查看详情

周易注疏

玄学五术 孔颖达

十四卷。王弼、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疏。孔颖达,字仲达,一曰冲远,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西)人。少聪敏,日诵千余言。隋末举明经,入唐,授文学馆学士,迁国子博士。贞观初,转给事中,除国子司业,以太子右庶子兼司业,加散骑常侍。久之,拜祭酒,后致仕。为唐代硕学鸿儒。尝奉敕与颜师古、司马才章、王琰、王恭等撰定《五...

查看详情

神农本草经译注

玄学五术 佚名

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又名《本草经》、《本经》。撰者不详,为后人托名“神农”所作。约成书于秦汉时期,也有人认为是战国时期。原著在唐朝初年佚失,现今传世的版本均为后人的辑佚本。书中除总论药物的序例外,共收载药物365种,并按上、中、下三品分类。 其中上品120种,大多属于补养类药物;中品120种,...

查看详情

针灸经络腧穴歌诀白话解

玄学五术 佚名

本书按内容分经络腧穴歌、刺法灸法歌赋、针灸治疗歌赋和流注针法歌赋四部分,总计53首。本次修订在原版基础上增加了对古病名及病候的注释,并新增“十二经本一脉歌”,“十四经循行、主病歌”,“奇经八脉周身交会歌”,“杂病穴法歌”4部歌赋,并对“难经五腧穴主治歌”内容进行增补,使之更适应教学和临床的需要。全书...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