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学五术 分类图书

找到 3473 本图书

妙林经二十七戒

玄学五术 佚名

中国道教戒律之书。一名“元始天尊二十七戒”。为之“太上经戒”。据《云笈七签》卷三十八载,言此戒为元始天尊教化四众(出家与在家男女)及一切众生而传,认为:人既求生,必须持戒,“不持戒行,假使长寿,犹如老树有何殊别?若持戒行,死补天宫,升升自在”。...

查看详情

大乘妙林经

玄学五术 佚名

简称《妙林经》, 亦名《习胜经》。道教书名。三卷。此经依托元始天尊与诸真人论道,记其言论,分为十品,每品前为论说,末为偈文(第七《众真说法品》无偈文),偈文概述论说要旨。全经主旨在阐述大乘妙义,认为一切众生,心性本清净空寂,由于迷惑,乃生烦恼。道教借来指超度众生之义。《无上大乘要诀妙经》:“惟愍众生...

查看详情

泌园春丹词

玄学五术 吕洞宾

火宅牵缠,夜去明来,早晚无休。奈何今日茫然,不知明日,波波劫劫,有什来由。人世风灯,草头珠露,我见伤心眼泪流。...

查看详情

黄庭遁甲缘身经

玄学五术 佚名

黄庭遁甲缘身经。不着撰人。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方法类。参校.版本:《云笈七签》,该书卷十二、十四收有部分内容。《云笈七签》卷14收录《黄庭遁甲缘身经》,文字与本经几乎全异。述吞符服符、内视、服四极云牙诸养生法。...

查看详情

洞玄灵宝定观经

玄学五术 佚名

天尊告左玄真人曰:夫欲修道,先能舍事。外事都绝,无与忤心。然后安坐,内观心起。若觉一念起,须除灭务令安静。其次,虽非的有贪着,浮游乱想,亦尽灭除。昼夜勤行,须臾不替。...

查看详情

洞玄灵宝定观经注

玄学五术 泠虚子

洞玄灵宝定观经注。原不题撰者,经文约出於南北朝末或隋唐之际。又据徒跋,注文当系唐代道士泠虚子撰。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玄部玉诀类。参校本:《云笈七签》卷十七。经文与《太上洞玄灵宝观妙经》大同小异,可能为不同传本。泠虚子跋。赵希弁《郡斋读书后志》著录《定观经》1卷,注泠虚子为北宋人。该注解题以心定慧...

查看详情

太上老君清静心经

玄学五术 佚名

作者不详。今人考其产生于唐代。此经与《太上老君说常清静妙经》的部分文字雷同,而文字稍长,并有七言偈句。经文以清静心为得道之旨要,说明道所以能得在于自心,不能得道是因为“有心”,有心就生出贪欲、烦恼、妄想,于是流浪生死,与道相隔。《云笈七签》卷17录此经。该经与《太上老君说常清静妙经》内容相同,文字也...

查看详情

中极大戒

玄学五术 佚名

中极大戒:中极戒是元始天王授给太上高圣道君,以传太微天帝及太极高仙。此戒共三百条,称“中极三百大戒”。中极戒的内容非常详细,从言行举止到传授戒箓,无所不包,可谓道教最为详细的戒律之一。但中极戒中有的内容已不适应时代要求,则应区别对待。持初真戒时能毫无过犯,方许授中极戒。...

查看详情

太上升玄消灾护命妙经

玄学五术 佚名

太上升玄消灾护命妙经。撰人不详,约出於南北朝末或隋唐之际。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云笈七签》卷119录。元始天尊劝人洞观无空。...

查看详情

太上升玄消灾护命妙经注

玄学五术 李道纯

太上升玄消灾护命妙经注。一卷。题“清庵莹蟾子李道纯注”。李道纯,元人。注文述存元始祖气、检摄因缘、离破差别境界之心法,劝人行持经功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