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学五术 分类图书

找到 3358 本图书

周易易简说

玄学五术 高攀龙

三卷,明高攀龙著。自序以为,其知易知,其能简能, 易简则天下之理得。故诠释《易》义,每条不过数言。主旨以天下有非易之心,而无非心之易,故贵于学。学之所在知非易则非心,非心则非易,易则吉,非易则凶,可见其书大旨。《四库全书》本。此书大略抄自高氏《周易孔义》而小有删改。全书阐释《易》旨,兼取朱熹、陆九渊...

查看详情

周易文诠

玄学五术 赵汸

四卷,元赵汸著。《经义考》载此书为八卷,但旧抄止四卷,首尾完备,不似有阙佚,或后人合并八卷为四卷。原书上有读者题记,节节用细字标题,详其词意,但无所发明,清代刻版已削去。其大旨本宋人绪论,着重义理阐释。对天道人事、吉凶悔吝反复推阐,务求明白晓畅。《四库全书》本。此书大旨,以程颐、朱熹之“义理”学说诠...

查看详情

周易图说

玄学五术 钱义方

元钱义方撰。二卷。《四库全书》本。此书辨说《易图》凡二十七幅,上卷七图,下卷二十图。《四库全书提要》指出:“朱彝尊《经义考》作一卷,疑传写误也。其说谓:河图为作《易》之本;《大传》云‘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乃圣人即理推数,二者可以相通,故并言之,非谓作《易》兼取洛书。又引朱子之说,谓圆图有造作...

查看详情

周易图书质疑

玄学五术 赵继序

清赵继序撰。二十四卷。《四库全书》本。此书说《易》,多取卦变,兼采汉、宋之学;其辨河图、洛书,不主陈抟、邵雍之说。原本不分卷,《四库全书》馆臣为厘定二十四卷。《提要》指出:“其书以象数言《易》,而不主陈、邵河洛之说,谓作图者本于《易》,而反谓作《易》者本于图。盖因钱义方之说而畅之。全书不分卷数。首为...

查看详情

易学启蒙翼传

玄学五术 胡一桂

四卷,元胡一桂著。本书是对其父胡方平《易学启蒙通释》的进一步补充发挥,故名。自序称:“去朱子才百余年,而承学渐失。如图书已釐正矣,复仍刘牧之谬者有之; 卜筮之数灼如丹青矣,复祖尚玄旨者又有之。因于本义附录纂疏外,复辑为是书。”宋朱熹曾作 《周易本义》、《启蒙》,胡一桂的父亲胡方平又作《启蒙通释》以诲...

查看详情

周易爻变义蕴

玄学五术 陈应润

元陈应润撰。四卷。《四库全书》本。此书以古占法“之卦”爻变之例解说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义蕴,各爻颇引史事以为证。并力破陈抟所传之学,于宋、元《易》家中独树一帜。《四库全书提要》指出:“其书大旨,谓义理玄妙之谈,堕于《老》、《庄》;先天诸图,杂以《参同契》炉火之说,皆非《易》之本旨。故其论八卦,惟据《...

查看详情

周易浅释

玄学五术 潘思榘

四卷,清潘恩榘著。有弟子林光迪跋,叙其师大意,以彖多言象,而变在其中;爻多言变,而象在其中。爻无所不包,旧说一概进入身心政治上去,而遗却许多道理,不如就其浅处说,深处亦自可通。名为《浅释》意即取此。其书皆即卦变之法求象,进而借象明理。《四库全书》本。此书系潘氏未完之稿,只释《屯》至《未济》六十二卦,...

查看详情

周易洗心

玄学五术 任启运

九卷,清任启运著。卷首备列各图,自宋朱熹至清李光地等所作各图都予采入,并以己意推广。主张读《易》应先观图象。但又不尽从图象生解, 对经义的解释,多发前人所未发,时有精义。文句异同,多从马融、郑玄、王弼、王肃本,或有不从,必注某本作某字,以存古义。《四库全书》本。此书罗列《易》图颇多,然其训解经传大义...

查看详情

周易本义集成

玄学五术 熊良辅

元熊良辅撰。12卷。良辅字任重,号梅边。南昌人,生平不详。此书主要辅翼朱熹《周易本义》,但也有不少地方与朱意不同。收入《通志堂经解》、《四库全书》、《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通志堂经解》本。此书以朱熹《周易本义》为主,兼采旧说,以释《周易》经传之旨。其中立说亦颇有与《本义》不同者。《四库全书提要》指...

查看详情

周易本义通释

玄学五术 胡炳文

注释书。元胡炳文撰。12卷,书前有延祐丙辰(1316)自序。此书据朱熹《周易本义》,折衷是正,并采诸家《易》解,互相发明,初名《精义》,后删繁去冗改称《通释》。收入《通志堂经解》、《四库全书》、《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通志堂经解》本。此书据朱熹《周易本义》,折衷是正,并采录诸家《易》说,相互发明。...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