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戏曲 分类图书

找到 1609 本图书

词坛丛话

诗词戏曲 陈廷焯

清陈廷焯撰。陈氏曾编选历代词作为《云韶集》,计二十五卷,三千四百三十四首,一千一百馀家。在此基础上,写成《词坛丛话》,计一百零一则,综评历代名家词作,并述《云韶集》编选大旨。其论词之发展,认为汉乐府“长短句不一,是词之祖也”。六朝“《江南》、《采莲》诸曲,去倚声不远”,经唐五代,至南宋形成高峰,以后...

查看详情

词学集成

诗词戏曲 江顺诒

清江顺诒辑。八卷。卷首有铁岭宗山序和自撰“凡例”九则。序称此辑“寻源竟委,审律考音,取诸说之异同得失,旁通曲证,折衷一是。所以存前人之正轨,示后进之准则”。是书经宗山参订,条分缕析,分列子目,卷一曰源、卷二曰体、卷三曰音、卷四曰韵、卷五曰派、卷六曰法、卷七曰境、卷八曰品。末有附录四则。书中引录前人词...

查看详情

词苑丛谈

诗词戏曲 徐釚

十二卷。清徐釚(1636—1708)撰。徐釚,字电发,号虹亭、拙存,晚号枫江渔父,吴江 (今属江苏) 人。徐釚为“慎交社”成员,康熙十八年(1679)召试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后乞归故里,著书为事。有《菊庄乐府》、《南洲草堂集》、《词苑丛读》、《本事诗》。本书专辑词家故实,分体制、音韵、品藻、纪事...

查看详情

词旨

诗词戏曲 陆辅之

一名《词旨畅》。词论。元陆辅之撰,2卷。陆辅之曾从张炎受词学,《词旨》论词,专门阐明乃师的宗旨。全书计有论词7则,属对38则,乐笑翁奇对23则,警句92则,乐笑翁警句13则,词眼26则,炼字之法集虚字33则。总的来看,他强调的问题和张炎一样,认为词应雅正、清空。他明标作词秘诀是取“周清真之典丽,姜白...

查看详情

宋元戏曲史

诗词戏曲 王国维

一名《宋元戏曲考》。戏曲史。清末王国维撰。十六章。国维有《王国维遗书》已著录。作者认为中国戏曲至宋元大盛,却囿于传统,横遭鄙弃,无人整理论述,便从中年开始研究。先后完成《曲录》、《戏曲考原》、《宋大曲考》、《优语录》、《古剧脚色考》、《曲调源流考》、《录鬼簿校注》、《录曲余谈》等著作,在此基础上,于...

查看详情

何仙姑宝卷

诗词戏曲 佚名

一名《吕祖度何仙姑因果宝卷》。清佚名撰。二卷。三万余字。宣讲吕洞宾成仙得道后,赴王母蟠桃圣会,见八仙尚少一女仙,故下凡超度何仙姑。何父逼女儿招夫生子,阻其参禅悟道。历经曲折,何女以其意坚终为吕祖度为神仙。成仙后亦下凡再度其父母,在天堂合家团聚。是书宣神仙道祖事,旨在阐“十磨十难成仙子,不磨不难不成神...

查看详情

花草蒙拾

诗词戏曲 王士祯

清代词话著作。1卷。王士禛撰。此书专门品评《花间集》与《草堂诗余》两部词集所收录的作品。王士禛论诗提倡“神韵”,论词也持同样的主张,认为《花间集》与《草堂诗余》的妙处在于蹙金结绣而无痕迹。词须雕组而不失天然,要能够“写照象外”,极妍尽态,以此达到追魂摄魄的目的。本此出发,他高度评价李煜、苏轼、李清照...

查看详情

景德镇陶歌

诗词戏曲 龚鉽

以七言绝句形式描述景德镇制瓷的记事诗。龚鉽作, 成书于清代道光四年(1824)。原有100首,刊出时为60首。对制瓷过程中的各种工艺、技法、艰辛以及当地的风土人情等,作了形象的描述,是了解清代景德镇瓷业概貌的参考资料。...

查看详情

韵语阳秋

诗词戏曲 葛立方

诗话,又名《葛常之诗话》、《葛立方诗话》,二十卷。南宋葛立方(?-1164)撰。立方字常之,丹阳人,徙吴兴(今属浙江)。绍兴进士,官至吏部侍郎。“阳秋”即“春秋”,晋人避简文宣郑太后阿春讳,改“春”为“阳”。书前有作者自序,写于隆兴甲申(1164),书大约成于此时,为作者晚年归休吴兴时所作。此书为杂...

查看详情

草木传

诗词戏曲 蒲松龄

药学普及剧本。10回。传为清蒲松龄撰,约成书于18世纪初。将中药拟人化,用简单情节串编成剧。计有栀子斗嘴,陀僧戏姑,石斛降妖,灵仙平寇,红娘卖药,金钗遗祸,番鳖造反,甘草和国等剧目。借剧中“人物”,显示药性、反畏及配伍法。如甘草说唱词云: “老汉姓甘名草字元老,山西汾州府平和村人氏……善调诸药,也善...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