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图书

找到 23552 本图书

净土圣贤录三编

佛学宝典 德森

近代净土宗高僧德森法师编纂的一部记载净土宗修行者往生事迹的典籍。 《净土圣贤录》初编由彭希涑编辑,彭二林鉴订,记载了从佛陀在世至清高宗乾隆年间约五百篇僧俗男女四众弟子的往生传记。清宣宗道光末年,莲归居士胡珽为之续编,记载了将近一百六十篇传记。民国时期,德森法师在印光大师的赞许下,收集清末至民国时期的...

查看详情

般若摄颂释

佛学宝典 麦彭仁波切

《般若摄颂释》是麦彭仁波切所著的一部对《般若摄颂》进行注释的论著。 《般若摄颂》汉译为《佛说佛母宝德藏般若波罗蜜经》,是释迦牟尼佛亲口宣说的般若部经典,汉译为《佛说佛母宝德藏般若波罗蜜经》,此经囊括了般若所有要点,是一切般若的精华所在。麦彭仁波切在《般若摄颂释》中提到,讲闻《般若摄颂》,即具足讲闻一...

查看详情

贾题韬讲般若

佛学宝典 贾题韬

六祖大师的《坛经》见地是“一切法空”的般若智慧,同《金刚经》的宗旨是一致的。而六祖大师大悟到:一切万法不离自性,不仅仅是“一切法空”的中观般若思想,更重要的是证悟自己的心体、超越文字理论、彻悟了心体与妙用、圆满了觉性。 禅宗是“以心传心”、“自证自悟”的法,也就是佛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开示悟入佛之知...

查看详情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

佛学宝典 道源

道源长老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是基于玄奘大师流传最广的二百六十字译本所作,其内容先是交代了讲说此经的因缘,既提及《心经》作为六百卷《大般若经》的核心,虽文字简短却义理深奥,以往因担心听众难以理解而未开讲,后因佛学院学生及长期听经的信众已具备一定佛理基础,遂先后于基隆海会寺能仁佛学院和桃园正觉莲社...

查看详情

全部佛法的纲要

佛学宝典 道源

道源长老所讲 “全部佛法的纲要”,核心围绕佛法的核心宗旨与修学路径展开,兼具理论指引与实践方法。长老以深入浅出的阐释,点明佛法本质是脱离生死苦海、证得究竟解脱,其纲要可归结为 “因果业力” 与 “觉悟修行” 两大核心。 长老强调,世间万物离不开因果规律,众生因无明造业,在六道中轮回流转,而佛法正是揭...

查看详情

论开悟

佛学宝典 贾题韬

贾题韬先生的《论开悟》聚焦佛教核心的 “开悟” 议题,以禅宗思想为核心,融合多宗派智慧,系统阐释这一超越语言的生命觉醒境界。书中指出,开悟并非神秘体验或超能力,而是从 “无明” 到 “明” 的根本觉醒,是对生命实相的直接洞察,核心在于破除二元对立的执念,体认缘起性空的本质。 作者梳理了渐修与顿悟的不...

查看详情

中庸之道及其根源性

国学知识 佚名

中庸之道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孔孟之道合目的与手段为一体的思想与行动之极至。作为思想,中庸之道从提出到完善经历了一个丰富与确定的过程;作为行动,中庸之道呈现出历史境遇中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也给中庸之道的理解造成困惑,甚至带来误解。古人对于中庸之道的注疏论说,虽精当,但囿于知识形态而呈现弥散状,难见系统...

查看详情

唐代老子祭祀及道佛知识重构

国学知识 佚名

佛道两教对于隋唐时期皇权、礼制的渗透,是近年中古史研究者十分关注的话题。唐代道教进入国家礼制的显著表现,是玄元皇帝庙、太清宫两种有关老子祭祀礼仪的成立,背后蕴含着复杂的宗教理念。对于玄元庙设立的历史意义,尤其是其背后隐藏着的思想、文化史脉络,此前并没有得到清晰揭示。通过研究发现,在佛道论衡背景下,老...

查看详情

从王国维《红楼梦评论》之得失谈到《红楼梦》之文学成就及贾宝玉之感情心态

国学知识 叶嘉莹

这一篇文稿,原是四十年前我对于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之研究中的一节,全部研究共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对王国维这一位人物的研究;第二部分为对于他的文学批评之研究。第一部分曾写为论文两篇,一篇题为《从性格与时代论王国维治学途径之转变》;另一篇题为《一个新旧文化激变中的悲剧人物——王国维死因之探讨》,此二文曾...

查看详情

晚清诗人黄遵宪

国学知识 佚名

一鸦片战争以后,在帝国主义者侵略中国的过程中,中国社会逐渐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命运,同时也自然开始了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的运动;一部近代史可以说就是帝国主义勾结中国统治者逐步侵略和中国人民民主革命运动的斗争史。这种斗争自然也反映在文化战线上,因此在晚清的许多文学作品里,无论是诗文或小说,比之过去封...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