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图书

找到 22563 本图书

元杂剧剧本《争报恩》

国学知识 佚名

《争报恩》又名《三虎下山》,全名《争报恩三虎下山》。主要写济州通判赵士谦之妻李千娇在梁山英雄关胜、徐宁、花荣下山遇难时,慷慨相济,结为姐弟。后来李千娇被诬判斩,关胜等三人前往相救,李千娇脱难明冤,仇人被杀。赵通判要去赴任,为防梁山泊拦抢,自己先行,让妻子李千娇、二夫人王腊梅、一双儿女金哥玉姐及李千娇...

查看详情

元杂剧剧本《延安府》

国学知识 佚名

《延安府》全名《十探子大闹延安府》,主要写宋时廉使李圭秉公审案的故事。李圭官拜廉使。因西延边等处官浊吏弊,民生好生冤枉,下情不能上达,上命差点李圭私行体察。他换了衣服,领着张千在长街上私行。他一心想的是食君之禄,尽忠守节,秉正公直,依律行刑,产除奸恶,为民做主。忽然他看见一个老头儿捶胸跌脚,寻死觅活...

查看详情

元杂剧剧本《合同文字》

国学知识 佚名

《合同文字》全名《包待制智赚合同文字》,一作《清官断合同文字》。“待制”或作“龙图”。主要写围绕合同文字而进行的一场家庭纷争,表彰刘天瑞的“悌”、刘安住的“孝”、李社长的“信义”和张秉彝的“仁德”,以及包拯的清正和智谋。谴责刘天祥后妻的不仁不义,批判刘天祥的朦胧糊涂。汴梁地区因为六料不收,上司言语,...

查看详情

元杂剧剧本 《村乐堂》

国学知识 佚名

《村乐堂》全名《海门张仲村乐堂》,主要写金代张仲仁义护婿、冒认行贿的事。张仲幼年曾为县官,后因年迈,致仕闲居,在南宫蓟州城南海门临村,盖了座村乐堂,过着“诗酒消白昼”、“乐亦忘忧”的生活。他的女婿蓟州王同知生辰之日,张仲遣些酒礼,给同知上寿。但他的女婿却非常讨厌他,认为他来打搅了自己一席好酒。张仲饮...

查看详情

元杂剧剧本《渔樵记》

国学知识 佚名

《渔樵记》全名《朱太守风雪渔樵记》,因剧名中“朱”犯“朱”明皇帝之“朱”,所以此剧后来曾一度改名《王鼎臣风雪渔樵记》,主要写朱买臣功名未遂时虽贫贱而不改其志,得志之后不忘故友、知恩报恩的故事。朱买臣招赘与刘二公家,打柴为生。他十载攻书,满腹才学,一心一意追求功名俸禄。可是半生埋没,老来不遇。虽然学成...

查看详情

元杂剧剧本《神奴儿》

国学知识 佚名

《神奴儿》也叫《大闹开封府》,又叫《鬼闹开封府》,全名《神奴儿大闹开封府》,主要写李德义之妻王腊梅为谋占家产,气死夫兄李德仁,勒死李德仁的儿子神奴儿;又贿赂令史,诬陷李德仁之妻李阿陈因奸杀子,结成冤案。后来包拯审理此案,以衙门祗侯何正和神奴儿的鬼魂之证为据,惩处了王腊梅,为李阿陈平冤雪恨。李德义之妻...

查看详情

元杂剧剧本《留鞋记》

国学知识 佚名

《留鞋记》全名《王月英元夜留鞋记》,写卖胭脂为生的女子王月英与落第秀才郭华,由相爱到成婚中间经过的一些波折。洛阳秀才郭华,二十三岁,尚未婚娶,学有满腹文章,更兼仪表不俗。可惜科场不利,屡屡落榜。他与相国寺西胭脂辅卖胭脂的十八岁女子王月英眼去眉来,顾盼多情,只是碍于月英母亲在场不好搭话。这天他趁王月英...

查看详情

元杂剧剧本《飞刀对箭》

国学知识 佚名

《飞刀对箭》全名《摩利支飞刀对箭》,或作《莫离支飞刀对箭》,主要写薛仁贵征高丽有功,由庄农到天下兵马大元帅的故事。绛州龙门镇大黄庄的薛仁贵,自小学成十八般武艺,不肯做庄农活计,每日只是刺枪弄棒,舞剑轮叉。他看到别人“卧重裀食列鼎喜任消”,自己却“运不行似吃着迷魂药”,“志不成似吃着无心草”,他怨天公...

查看详情

元杂剧剧本《衣袄车》

国学知识 佚名

《衣袄车》全名《狄青复夺衣袄车》,写北宋将领狄青为军卒时,押解衣袄赏军时的一段曲折经历。狄青当军卒时就有雄心壮志,“为人不把功名立,枉作乾坤大丈夫”,是他的座右铭。因他骁勇过人,武艺精熟,天章阁学士范仲淹奉皇帝命,加他为押衣袄扛车大使,派他押五百辆衣袄扛车,前往西延边赏军。他在街市上想买一付披挂兵器...

查看详情

元杂剧剧本《黄鹤楼》

国学知识 佚名

《黄鹤楼》全名《刘玄德醉走黄鹤楼》,主要写刘备赴周瑜黄鹤楼碧莲会的经过。赤壁鏖兵之后,刘备屯军赤壁连城。一日,鲁肃持周瑜书信,请刘备过江赴黄鹤楼碧莲会,欲于席间使刘备顺情归瑜,如若不从,擒拿不放。因为诸葛亮和关羽张飞往华容道追赶曹操去了,刘备只好与刘封、赵云商议。刘封主张去;赵云则认为这黄鹤楼胜过鸿...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