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图书

找到 22563 本图书

元杂剧剧本《灰栏记》

国学知识 佚名

全名《包待制智勘灰阑记》,也称《灰栏记》。杂剧剧本。四折。元李潜夫撰。刊行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李潜夫,字行道,一作行甫。生卒年不详。绛州(今山西新绛)人。作品仅存《灰阑记》。贾仲明挽词:“绛州高隐李公潜,养素读书门镇掩。青山绿水白云占,净红尘无半点。纤小书楼插牙签,研架朱露周易点,恬淡齑...

查看详情

元杂剧剧本《魔合罗》

国学知识 佚名

《魔合罗》全名《张鼎智勘魔合罗》,主要写一桩冤案的形成和平反。剧首的楔子和第一、第二折写冤案形成的经过,第三、第四折写冤案的重新审理和平伸。在河南府录事司醋务巷居住的李德昌,平时开着个绒线铺过活。一天他在长街市算了一卦,说他有一百日灾难,千里之外可避。他为躲灾避难,同时做些买卖,便挑了好日辰,辞别家...

查看详情

元杂剧剧本《竹坞听琴》

国学知识 佚名

《竹坞听琴》全名《秦脩然竹坞听琴》,主要写郑彩鸾为嫁秦脩然而出家学道,后来又为与秦脩然完婚而弃道还俗的故事。郑彩鸾的父亲郑礼部曾与秦工部指腹为媒,秦工部生下儿子秦脩然,郑礼部生下女儿郑彩鸾。郑礼部和秦工部去世后,郑彩鸾经常向城北五十里草庵中的郑老道姑学习抚琴写字。郑彩鸾生日的这天,都管报告说:“近日...

查看详情

元杂剧剧本《李逵负荆》

国学知识 佚名

元代水浒戏比较发达,现存剧目二十多种,作品保存下来的有六种,其中以《李逵负荆》影响较大,它不但是康进之的代表作,也是元代水浒戏的代表作,《太和正音谱》说它是“词林之英杰”,并非过誉之词。这个戏主要写农民革命英雄李逵急公好义、嫉恶如仇,为民除害的品质和知错必改的作风。它不同于《蝴蝶梦》那种通过清官判案...

查看详情

元杂剧剧本《铁拐李岳》

国学知识 佚名

《铁拐李》又名《铁拐李岳》,全名《吕洞宾度铁拐李岳》。主要写宋代郑州六案都孔目岳寿因被新官魏国公韩琦所误会,惊恐而死;又在吕洞宾的帮助下借尸还魂,随师父吕洞宾朝元修仙而去。岳寿平时为官清正,所以当郑州的贪官污吏在魏国公韩琦来到之前,唬得逃的逃了,走的走了,唯独岳寿不走也不逃,还专门去迎接韩魏公。中牟...

查看详情

元杂剧剧本《勘头巾》

国学知识 佚名

《勘头巾》全名《河南府张鼎勘头巾》,又名《开封府张鼎勘头巾》,作者一说陆登善。写河南府六案都孔目张鼎明察秋毫,发现和审理贫民王小二被杀冤案的故事。第一折和紧接第一折的楔子写这件杀人案的真实经过:王小二母子二人,家中困窘,朝趁暮食,烧地眠,灸地卧,靠财主赐舍度日。一天他要去刘平远员外家讨要,用砖掷打门...

查看详情

元杂剧剧本《贬夜郎》

国学知识 佚名

《贬夜郎》全名《李白贬夜郎》,主要写李白三次被召入宫,后遭贬斥的情况。此剧科白简略,难知其详。从曲词和仅存科白看,第一折主要写唐明皇、高力士、杨贵妃、安禄山等人上场后,便宣召李白上朝来见。李白醉眼朦胧,身子踉跄,“宫里御手亲调醒酒汤”,他嘴里犹说醉中乐、酒带香。他先写了吓蛮书。接着,贵妃捧砚,力士脱...

查看详情

元杂剧剧本《合汗衫》

国学知识 佚名

《合汗衫》一名《汗衫记》,全名《相国寺公孙汗衫记》,或作《相国寺公孙合汗衫》,写财主张义(字文秀)一家的分离与聚合,主要宣扬封建道德,但也暴露了当时的一些社会问题。剧中主人公是张义。他是南京人,住在竹竿巷马行街,开着一座解典铺,有金狮子为号,所以人都顺口叫他金狮子张员外。他一家四口人,老婆赵氏,孩儿...

查看详情

元杂剧剧本《薛仁贵衣锦还乡》

国学知识 佚名

《薛仁贵衣锦还乡》,主要写薛仁贵离家从军,抵抗高丽入侵,父母在家受尽艰难;十年后薛仁贵因功被封天下兵马大元帅,娶徐茂公之女为妻,衣锦归乡,与父母和原妻柳氏团聚,一门荣贵,全家受封的故事。薛仁贵是绛州龙门镇大黄庄一个庄农人家薛大伯的儿子,娶妻柳氏。他年长二十二岁,不肯做庄农的生活,每日刺枪弄棒,习演弓...

查看详情

元杂剧剧本《张生煮海》和《柳毅传书》

国学知识 佚名

《张生煮海》全名《沙门岛张生煮海》,写的是瑶池会上的金童玉女有思凡之心,罚往下界,金童脱生为湖州张家之男,名张羽;玉女脱生为东海龙王第三个女子,名琼莲。张羽虽深通儒术,但功名不遂。一日他在石佛寺弹琴散心,琴弦忽断,出门一看,原来是琼莲窃听,二人“一见倾心”,遂约定八月十五中秋节相会。张羽急不可奈,提...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