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概论

作者: 唐君毅 分类: 儒理哲学

哲学概论第三版序

本书初应香港孟氏教育基金会大学丛书编辑委员会之请而写,乃一通俗性的哲学教科用书。初版于1961年,再版于1965年;皆由孟氏基金会出版,友联出版社发行。但在台湾方面,读者要购此书,则极难购得。前年孟氏基金会停办,因将版权收回,故于此第三版,交台湾学生书局及香港友联出版社分别出版。

关于此书之内容,再版中加了附录三篇,在今版则无新增加。自此书初版至今,十余年来,我个人之思想学问自亦有多少的进步,而中国与世界哲学思想,亦有若干之变化与发展。如我现在重写此书,亦当有若干改易与增补。我所尤引以为憾的,则是此书虽已不同于以前之同类书籍,而开始用中国哲学的资料,以讲一般哲学问题;仍嫌用得太少。但人类之有哲学,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在一二十年中,人类之哲学思想之变化,是不大的。我个人之进步,更是有限的。而概论性的书,亦永不会完全无缺。只能对来学,有若干启发引导思想的作用,其所供给之基本的知识,莫有很大的错误,亦就行了。此书既然过去印行两版之四千部,都销售了,今亦时有人要买;而以我现在的时间、精力与兴趣,已根本不会去写此类的书。故今只有照旧重印,不加增补,想于世亦未始无益。至于此书中国哲学资料太少的缺点,则我十多年来所写之中国哲学原论,已由人生出版社及新亚研究所,出版了五本,字数已倍于此书。此五本书虽比较专门,但用此书为教学之资者,亦可加以参考,以补此书之所不足。是为序。

一九七四年三月十日唐君毅于南海香州

图书目录

《哲学概论》(1961)导读 1/66 哲学概论第三版序 2/66 自序 3/66 第一章 哲学之意义 4/66 第二章 东西哲学中之哲学之意义 5/66 第三章 哲学之内容 一、名理论 甲 逻辑 6/66 第四章 哲学之内容 二、名理论 乙 知识论 7/66 第五章 哲学之内容 三、天道论——形上学(上) 8/66 第六章 哲学之内容 三、天道论——形上学(下) 9/66 第七章 哲学之内容 四、人道论、价值论 10/66 第八章 哲学之内容 四、文化哲学 11/66 第九章 哲学之方法与态度(上) 12/66 第十章 哲学之方法与态度(下) 13/66 第十一章 哲学之价值 14/66 第一章 知识论之意义 15/66 第二章 知识之通性 16/66 第三章 知识与语言(上) 17/66 第四章 知识与语言(下) 18/66 第五章 知识的分类 19/66 第六章 普遍者与知识 20/66 第七章 经验、理性、直觉与闻知——知识之起源(上) 21/66 第八章 经验、理性、直觉与闻知——知识之起源(下) 22/66 第九章 知识之对象问题——能知与所知之关系(上) 23/66 第十章 知识之对象问题——能知与所知之关系(下) 24/66 第十一章 解释与归纳原则 25/66 第十二章 因果原则与知识 26/66 第十三章 数学与逻辑知识之性质(上) 27/66 第十四章 数学与逻辑知识之性质(下) 28/66 第十五章 先验知识问题 29/66 第十六章 知识之确定性与怀疑论 30/66 第十七章 真理之意义与标准(上) 31/66 第十八章 真理之意义与标准(下) 32/66 第十九章 知识之价值 33/66 第一章 形而上学之意义 34/66 第二章 现象主义 35/66 第三章 唯一之实有论 36/66 第四章 无之形上学 37/66 第五章 生生之天道论与阴阳五行之说 38/66 第六章 理型论 39/66 第七章 有神论之形上学 40/66 第八章 唯物论 41/66 第九章 宇宙之对偶性与二元论 42/66 第十章 泛神论 43/66 第十一章 一多问题与来布尼兹之多元论 44/66 第十二章 宇宙之大化流行之解释与斯宾塞之进化哲学 45/66 第十三章 柏格森之创造进化论 46/66 第十四章 突创进化论 47/66 第十五章 相对论之哲学涵义 48/66 第十六章 怀特海之机体哲学 49/66 第十七章 西方哲学中之唯心论 50/66 第十八章 佛学中之唯识宗之哲学 51/66 第十九章 中国之伦理心性论之形上学之涵义 52/66 第一章 人道论、价值论之意义 53/66 第二章 价值之存在地位(上) 54/66 第三章 价值之存在地位(下) 55/66 第四章 价值之分类与次序 56/66 第五章 悲观主义乐观主义 57/66 第六章 意志自由之问题(上) 58/66 第七章 意志自由之问题(下) 59/66 第八章 价值选择之原则 60/66 第九章 人道之实践 61/66 附录 阅读、参考书目 62/66 附编 精神、存在、知识与人文 63/66 论黑格尔之精神哲学 64/66 述海德格之存在哲学 65/66 诺斯罗圃论东西文化之遇合 66/66
上一章 书籍详情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