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概论

作者: 唐君毅 分类: 儒理哲学

附编 精神、存在、知识与人文

本书写成后,有人以为第四部对人生价值问题之部分,较第二第三部嫌轻,又对人类文化之问题,全未涉及。此乃缘我个人在其他写作中,对此等等所论已多,又哲学概论亦原可暂不多及此等问题之故。然要说此为本书之一缺点亦可。故今借再版之机会,附编入我十年前所发表于黑格尔哲学论文集及新思潮月刊,评介黑格尔之精神哲学、海德格之存在哲学,及诺斯罗圃之文化哲学之三文。此三文虽各只论及一西哲,较专而狭,初学亦或有不易看处。但我之评介,亦依一广博的观点,并以中国印度之思想中之若干胜义为背景,以多少指点诸人之思想,与东方之儒道佛之言交接之处,及诸人思想之限制与缺点所在,以引导学者更向上深入。初学如有不能尽解之处,亦可先存其言于心,以俟一朝之契会。故将旧作全文,并附于此。

此三文中论黑格尔一文最重要。黑格尔之哲学,以成就一对绝对实在之绝对知识为目标,而以对人类精神之自觉,为对绝对实在之绝对知识之本原,并本之以正面的论人文历史之价值。此代表西方理想主义之传统。而海德格则意在由现实人生之存在,以展露形上学中之存有,而将“言说”、“了解”、“真理”等有关知识之论题,摄入人生存在中而述之,并反面地描述个人在社会日常生活中之“陷落”,唯隐约暗示一求真实之人生之道。此为代表现代之存在哲学之大流之一思想。然海氏之哲学系统未完成,启发有余,建立不足,其地位自不足与黑格尔比。至诺斯罗圃之地位,则又逊于海氏。然诺氏之书,实意在缘知识之讨论,以进入对世界不同地区人类之心习及东西文化之价值之评论。其知识论中只承认理论的概念构造与感性的直觉,而以前者之是否得后者之证实,以论一理论构造之真妄,实与当代另一流行之哲学逻辑实证论相邻近。而其进于逻辑实证论之处,则在其能知人之有一全体的连续的未分化的感性直觉之存在,而借此以为通东方思想之邮。由此而诺氏能知西方传统思想,过重分别的理论的构造,忽略全体连续的直觉之害,亦能知连于不同之理论构造而盛行于西方之宗教,如基督教犹太教回教,为本质上不相宽容,而不足为人类和平之基础者。此则为诺氏之思想胜于逻辑实证论,而向上转进,以契合于东方思想之处。其言虽于高明与精微,皆不足,然而可谓之有一平实而宽博之气度,尽可容人缘之以更上一层楼。其书之以知识论为入路,以及于人类心习、文化价值,与黑格尔之以人类精神之自觉为对绝对实在之绝对知识,及海德格之由人生之存在以透入于形上学的“存有”之展露,正各为一型,而皆可引而进之,以汇归于知识存在与人生之通贯——天人交参,知行互明之旨者。而此正为本书之归趣所存。故并列为本书之附编,亦聊补本书之缺漏于万一。

图书目录

《哲学概论》(1961)导读 1/66 哲学概论第三版序 2/66 自序 3/66 第一章 哲学之意义 4/66 第二章 东西哲学中之哲学之意义 5/66 第三章 哲学之内容 一、名理论 甲 逻辑 6/66 第四章 哲学之内容 二、名理论 乙 知识论 7/66 第五章 哲学之内容 三、天道论——形上学(上) 8/66 第六章 哲学之内容 三、天道论——形上学(下) 9/66 第七章 哲学之内容 四、人道论、价值论 10/66 第八章 哲学之内容 四、文化哲学 11/66 第九章 哲学之方法与态度(上) 12/66 第十章 哲学之方法与态度(下) 13/66 第十一章 哲学之价值 14/66 第一章 知识论之意义 15/66 第二章 知识之通性 16/66 第三章 知识与语言(上) 17/66 第四章 知识与语言(下) 18/66 第五章 知识的分类 19/66 第六章 普遍者与知识 20/66 第七章 经验、理性、直觉与闻知——知识之起源(上) 21/66 第八章 经验、理性、直觉与闻知——知识之起源(下) 22/66 第九章 知识之对象问题——能知与所知之关系(上) 23/66 第十章 知识之对象问题——能知与所知之关系(下) 24/66 第十一章 解释与归纳原则 25/66 第十二章 因果原则与知识 26/66 第十三章 数学与逻辑知识之性质(上) 27/66 第十四章 数学与逻辑知识之性质(下) 28/66 第十五章 先验知识问题 29/66 第十六章 知识之确定性与怀疑论 30/66 第十七章 真理之意义与标准(上) 31/66 第十八章 真理之意义与标准(下) 32/66 第十九章 知识之价值 33/66 第一章 形而上学之意义 34/66 第二章 现象主义 35/66 第三章 唯一之实有论 36/66 第四章 无之形上学 37/66 第五章 生生之天道论与阴阳五行之说 38/66 第六章 理型论 39/66 第七章 有神论之形上学 40/66 第八章 唯物论 41/66 第九章 宇宙之对偶性与二元论 42/66 第十章 泛神论 43/66 第十一章 一多问题与来布尼兹之多元论 44/66 第十二章 宇宙之大化流行之解释与斯宾塞之进化哲学 45/66 第十三章 柏格森之创造进化论 46/66 第十四章 突创进化论 47/66 第十五章 相对论之哲学涵义 48/66 第十六章 怀特海之机体哲学 49/66 第十七章 西方哲学中之唯心论 50/66 第十八章 佛学中之唯识宗之哲学 51/66 第十九章 中国之伦理心性论之形上学之涵义 52/66 第一章 人道论、价值论之意义 53/66 第二章 价值之存在地位(上) 54/66 第三章 价值之存在地位(下) 55/66 第四章 价值之分类与次序 56/66 第五章 悲观主义乐观主义 57/66 第六章 意志自由之问题(上) 58/66 第七章 意志自由之问题(下) 59/66 第八章 价值选择之原则 60/66 第九章 人道之实践 61/66 附录 阅读、参考书目 62/66 附编 精神、存在、知识与人文 63/66 论黑格尔之精神哲学 64/66 述海德格之存在哲学 65/66 诺斯罗圃论东西文化之遇合 66/66
上一章 书籍详情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