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概述

作者: 钱穆 分类: 儒理哲学

一 宋学之兴起

中国历史,应该以战国至秦为一大变,战国结束了古代,秦汉开创了中世。应该以唐末五代至宋为又一大变,唐末五代结束了中世,宋开创了近代。晚清末年至今又为一大变,这一大变的历史意义,无疑是结束了近代,而开创了中国以后之新生。我们若要明白近代的中国,先须明白宋。宋代的学术,又为要求明白宋代一至要之项目与关键。

南北朝隋唐,是佛学的全盛期。武则天以后,禅宗崛兴。直到唐末五代,佛学几乎全归入禅宗。五代时永明禅师,他在长期黑暗与战乱中,写成一百卷的《宗镜录》。他是唐末五代惟一大师,他的书,也成为唐末五代惟一巨著。然而佛学盛运,到他时代也近衰落了。他的书,极像战国末年的《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想包罗和会战国诸子各家各派的学说,永明禅师的《宗镜录》,也想包罗和会佛学各宗派之歧见。一时期的学术思想,到了包罗和会的时期,似乎便在宣告这一时期学术思想之衰歇。

除却佛学,所剩只是晚唐以来进士轻薄的诗,以及如南唐二主之词,这一类颓废无力的小文艺。在此形势下,时代需要有新的宋学之出现。但新的宋学之出现,还是迟迟其来。需要虽急迫,而产生则艰难。所谓新宋学,须到胡瑗、孙复才像样。所以说宋世学术之盛,安定胡泰山孙为之先河,这已在宋兴八十年的时期了。

图书目录

1/60 例言 2/60 目次 3/60 一 宋学之兴起 4/60 二 胡瑗与孙复 5/60 三 徐积与石介 6/60 四 范仲淹 7/60 五 欧阳修 8/60 六 李觏 9/60 七 王安石 10/60 八 刘敞 11/60 九 司马光 12/60 一〇 苏轼、苏辙 13/60 一一 综论北宋初期诸儒 14/60 一二 中期宋学 15/60 一三 周敦颐 16/60 一四 邵雍 17/60 一五 张载 18/60 一六 程颢 19/60 一七 程颐 20/60 一八 谢良佐、杨时、游酢、尹焞附张绎、王 21/60 一九 吕大钧、大临 22/60 二〇 南渡宋学 23/60 二一 胡安国、胡寅、胡宏 24/60 二二 张栻 25/60 二三 朱熹 26/60 二四 陆九韶、九龄、九渊 27/60 二五 吕祖谦附吕公著、吕希哲、吕本中、吕大器 28/60 二六 陈亮 29/60 二七 叶适 30/60 二八 薛季宣、陈傅良、唐仲友 31/60 二九 黄榦 32/60 三〇 杨简 33/60 三一 金履祥、黄震、王应麟 34/60 三二 金、元诸儒 35/60 三三 李纯甫 36/60 三四 赵复、姚枢、许衡 37/60 三五 刘因 38/60 三六 吴澄 39/60 三七 初期明学 40/60 三八 吴与弼 41/60 三九 胡居仁、娄谅、陈献章 42/60 四〇 薛瑄 43/60 四一 中期明学 44/60 四二 王守仁 45/60 四三 湛若水 46/60 四四 罗钦顺 47/60 四五 王门诸流 48/60 四六 钱德洪、王畿 49/60 四七 王艮 50/60 四八 罗洪先、聂豹、邹守益、欧阳德、刘文敏 51/60 四九 王时槐 52/60 五〇 罗汝芳、赵贞吉 53/60 五一 晚期明学 54/60 五二 顾宪成、允成 55/60 五三 高攀龙 56/60 五四 孙慎行、钱一本 57/60 五五 刘宗周 58/60 五六 明末诸遗老 59/60 60/60
上一章 书籍详情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