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概述

作者: 钱穆 分类: 儒理哲学

三〇 杨简

杨简字敬仲,慈溪人,学者称慈湖先生。他是陆九渊门下大弟子。他成进士在九渊前。为富阳主簿时,九渊方登进士第,至富阳,数提“本心”二字,简问:“何谓本心?”九渊曰:“君今日所听扇讼,彼讼者必有一是一非,若见得孰是孰非,即决定为某是某非,非本心而何?”简闻之,忽觉此心澄然清明,亟问曰:“止如是邪?”九渊厉声曰:“更何有也?”简退,拱坐达旦,质明纳拜,遂称弟子。

陈淳朱熹弟子谓:

浙间年来象山之学甚旺,由其门人有杨、袁爕贵显,据要津倡之。不读书,不穷理,专做打坐工夫。慈湖才见伊川语,便怒形于色。朋徒私相尊,号为祖师,以谓真有得于千载不传之秘。其或读书,却读《语孟精义》朱熹早年作而不肯读集注熹晚年作,读《中庸集解》亦熹早年作而不肯读《章句》《或问》亦熹晚年作,读《河南遗书》而不肯读《近思录》,读《通书》而不肯读《太极图》。而读《通书》只读白本,不肯读文公解本。

可见当时朱、陆两派划分之壁垒。他又说::

杨敬仲持循笃,而讲贯略。

可见简的私人生活,虽朱派学人,也加称道。袁甫说:

慈湖先生平生践履,无一瑕玷。处闺门如对大宾,在暗室如临上帝。年登耄耋,兢兢敬谨,未尝须臾放逸。

他生平不作一草字,即此可想其制行之严恪。但他的思想却似极放纵。他曾说:

夫所以为我者,毋曰血气形貌而已也。吾性澄然清明而非物,吾性洞然无际而非量。天者,吾性中之象。地者,吾性中之形。故曰:“在夫成象,在地成形,皆我之所为也。”吾未见夫天与地与人之有三也。三者形也,一者性也。举天地万物万化万理,皆一而已矣。

这一说,却与黄榦恰恰成对比。若用现代语说,黄榦明白主张二元论,而杨简明白主张一元论。简之后学又张扬师说,谓其师尝大悟几十,小悟几十,真俨然成了禅宗一祖师。所以后人要说他坏了九渊教旨。

图书目录

1/60 例言 2/60 目次 3/60 一 宋学之兴起 4/60 二 胡瑗与孙复 5/60 三 徐积与石介 6/60 四 范仲淹 7/60 五 欧阳修 8/60 六 李觏 9/60 七 王安石 10/60 八 刘敞 11/60 九 司马光 12/60 一〇 苏轼、苏辙 13/60 一一 综论北宋初期诸儒 14/60 一二 中期宋学 15/60 一三 周敦颐 16/60 一四 邵雍 17/60 一五 张载 18/60 一六 程颢 19/60 一七 程颐 20/60 一八 谢良佐、杨时、游酢、尹焞附张绎、王 21/60 一九 吕大钧、大临 22/60 二〇 南渡宋学 23/60 二一 胡安国、胡寅、胡宏 24/60 二二 张栻 25/60 二三 朱熹 26/60 二四 陆九韶、九龄、九渊 27/60 二五 吕祖谦附吕公著、吕希哲、吕本中、吕大器 28/60 二六 陈亮 29/60 二七 叶适 30/60 二八 薛季宣、陈傅良、唐仲友 31/60 二九 黄榦 32/60 三〇 杨简 33/60 三一 金履祥、黄震、王应麟 34/60 三二 金、元诸儒 35/60 三三 李纯甫 36/60 三四 赵复、姚枢、许衡 37/60 三五 刘因 38/60 三六 吴澄 39/60 三七 初期明学 40/60 三八 吴与弼 41/60 三九 胡居仁、娄谅、陈献章 42/60 四〇 薛瑄 43/60 四一 中期明学 44/60 四二 王守仁 45/60 四三 湛若水 46/60 四四 罗钦顺 47/60 四五 王门诸流 48/60 四六 钱德洪、王畿 49/60 四七 王艮 50/60 四八 罗洪先、聂豹、邹守益、欧阳德、刘文敏 51/60 四九 王时槐 52/60 五〇 罗汝芳、赵贞吉 53/60 五一 晚期明学 54/60 五二 顾宪成、允成 55/60 五三 高攀龙 56/60 五四 孙慎行、钱一本 57/60 五五 刘宗周 58/60 五六 明末诸遗老 59/60 60/60
上一章 书籍详情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