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话

作者: 梁漱溟 分类: 儒理哲学

谈戏剧

我对于戏剧所知甚少,没有什么研究,不过我有我的戏剧观。记得俗语上有两句话,很足以说明戏剧:“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这两句话很好。我虽然不会唱戏,可是在我想,若是在唱戏的时候,没有疯子的味道,大概是不会唱的很好;看戏的不傻,也一定不会看得很好。戏剧最大的特征,即在能使人情绪发扬鼓舞,忘怀一切,别人的讪笑他全不管。有意的忘还不成,连忘的意思都没有,那才真可及于化境了。能入化境,这是人的生命顶活泼的时候。化是什么?化就是生命与宇宙的合一,不分家,没彼此,这真是人生最理想的境界。因此想到我所了解的中国圣人,他们的生命,大概常是可与天地宇宙合一,不分彼此,没有计较之念。所谓“仁者浑然与物同体”者是。这时心里是廓然大公的,生命是流畅活泼自然自得的,能这个样子便是圣人。有唱戏说到圣人,似乎有些不伦不类,其实其中是有些相通的地方。

人之所以不同于其他动物者,也就是人类的最大长处,即在其头脑能冷静;头脑冷静才能分别计算,这就是理智。但人类之最大危险亦正在此,即在其心理上易流于阴冷。在人情世故利害得失上易有许多计较,化一切生活为手段,不能当下得到满足。譬如我讲话,假使觉得这是我的职务,不得不如是应付,固然很不好;即使希望大家叫好,而拿讲话作手段,这也是在当下不能满足,而是一个危险。

心眼多、爱计较的人,就惯会化一切生活为手段,他的情绪常是被压抑而不能发扬出来,他的生活常是不活泼,而阴冷,涩滞。这个危险常随着人类进化而机会愈多,更容易发现。反过来说,譬如野蛮人,他们的生命却常是发扬,情绪常是冲动的。越文明越是不疯不傻,但也正是一个危险。所以据我推想,戏剧怕是越到将来越需要,需要它来调剂人的生活,培养人的心情。

在这里我还可以加说一句话——就是礼乐。我所了解中国的礼乐,仿佛就是唱戏,将人都放到戏中去唱大戏,唱完了戏还完全不知道是在唱戏。我对戏剧是看重歌剧,不重话剧。话剧离我所说的意思远,因其理智分数多过于情感分数,情绪发扬之意少,与生活太接近,太现实。我觉得艺术就是离现实远的意思,太现实便无所谓艺术了。戏剧在西洋多话剧,在中国旧日以歌剧为多,其中恐怕也是这个关系——西洋理智发达,中国情感发达。

在我从没有看见过一个满意的戏剧。我对文学艺术之类老用不上心去;可是在我心中长存一个意思,就是觉得这里面宝藏着很多有意义的东西,值得欣赏。记得在北京开始提倡戏剧最力的,是办北京《晨报》的蒲伯英先生,他曾创办一个人艺戏剧专校(现在山东省立剧院院长王泊生即当时学生)。我常惦记者着想去看他们做的究竟如何,希望着他们或会做得好。后来在这学校将停办的前几天,公演一次,我曾去看,剧名《阔人的孝道》,我看后仍是觉得不能满足。还有俄国的旅行剧团到北平,《晨报》很替他们鼓吹,我尝找了一个空闲,同张竞生先生去看过一次。剧是歌剧,剧情是描述一件古代皇宫中的故事。看过几幕,我觉得非走不可,因其粗野讨厌得简直不堪入目。我很愿意有暇能到各处看一下,到底有否我心中理想的戏剧。

图书目录

朝会的来历及其意义 1/59 忏悔——自新 2/59 吾人的自觉力 3/59 言志 4/59 发心与立志 5/59 欲望与志气 6/59 心理的调整 7/59 调整自己必亲师取友 8/59 如何才能得到痛快的合理的生活 9/59 日常生活的态度 10/59 谈习气 11/59 求学与不老 12/59 秋意 13/59 朋友与信 14/59 朋友与社会信用 15/59 谈学问 16/59 研究问题所需的态度 17/59 择业 18/59 对异己者的态度 19/59 猴子的故事 20/59 没有勇气不行 21/59 我们应有的心胸态度 22/59 开诚布公以立信 23/59 我的信念 24/59 谈合作 25/59 启发社会的力量 26/59 真理与错误 27/59 成功与失败 28/59 先父所给予我的帮助 29/59 我的生活实情 30/59 我自己的长短 31/59 三种人生态度——追求、厌离、郑重 32/59 生命的歧途 33/59 一般人对道德的三种误解 34/59 道德为人生艺术 35/59 新年的感触 36/59 谈生命与向上创造 37/59 人生在创造 38/59 真力量要从乡村酝酿出来 39/59 中国民族的力量 40/59 心理的关系 41/59 帮助理性开发的是经济 42/59 制度与经济 43/59 农民运动与合作 44/59 谈罪恶 45/59 谈规矩 46/59 为人类开辟一新历史而奋斗 47/59 中国士人的心理 48/59 谈用人 49/59 谈组织团体原则 50/59 谈应付难关 51/59 婚姻问题 52/59 谈戏剧 53/59 谈音乐 54/59 中国本位文化宣言 55/59 中西学术之不同 56/59 以出家的精神做乡村工作 57/59 谈儿童心理 58/59 东方学术之根本 59/59
上一章 书籍详情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