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愤而后有学

作者: 欧阳竟无 分类: 儒理哲学

附︰解惑二則

一切法者,《百法明門》攝無為真如法,是知染法不足盡一切,染法之生死法更不足盡一切。處處經中談染法,皆指生滅而言,不第談生死,生死義狹,生滅義廣故也。今《辨法法性論》名為一切法,實則非一切法,但局于生死一法,名實異矣。又,生死涅 相翻,通常法門亦平等法門,小乘解脫身相共,不足攝大乘法身,故亦不足盡一切法,而亦不足賅法性之量。今《辨法法性論》,謂抉擇依大乘,而又說唯以生死涅 ,是詮參差異矣。又,二諦以遍計所執詮一切法,則凡與法性不相合者,皆不之無之,故可言一切法無,唯法性有也。三性以依他起詮一切法,空中固有此虛妄分別,故不可言一切法無,唯法性有也。試舉其例︰《大般若經》四百七十八〈空性品〉,具壽問如來︰永斷習氣,豈亦是化?佛言︰諸法若與生滅相合,亦皆是化;涅 不與生滅相合,是法非化。是則菩提與不生滅相應,謂之轉依,而必與生滅相合,乃堪為用,乃堪盡未來際作諸功德。是故,遍計談行談畢竟空,依他談行乃談善巧。善巧即與寂滅寂靜相應也,焉可雲一切法無、唯法性有也?今《辨法法性論》謂一切法無,唯法性有,不覺詮體而廢用,說豈能圓滿哉﹗今為之說曰︰若"法法性論"標"生死涅 論",則名實相符矣。乃內容生死,而外標一切法,一切法不足,與《中邊》談無欠缺者不同,故曰非彌勒學。

《中邊》虛妄分別,性是依他有,境是遍計無,而《辨法法性論》直是但詮遍計無耳。何也?《攝大乘論》遍計所執相,謂于無義唯有識中似義顯現,《法性論》不過于此一句演為一頌而已。現二及名言,實無而現故,以是為虛妄,即似義顯現也。彼一切無義唯計故分別,即謂于無義,唯有識中也。不得但以現字計字附會《中邊》有,遂惑遍計作依他用也。故曰非彌勒學。

(選自《內學雜著》上,《歐陽競無先生內外學》第十一冊)

注 1922年9月支那內學院開學之初,歐陽漸于開講《成唯識論》之前,首先分十次講演本文。此文紀錄稿由聶耦庚筆記、呂澄校訂;黑括號之內為歐陽漸本人親撰的原稿,後收入《歐陽先生內外學》第十冊。

图书目录

編選者序 1/62 佛法非宗教非哲學而為今時所必需 2/62 附︰佛法為今時所必需 3/62 附︰歐陽競無先生答梅君書 4/62 唯識抉擇談 5/62 心學大意 6/62 《內學》敘言 7/62 辨方便與僧制 8/62 辨虛妄分別 9/62 辨二諦三性 10/62 附︰解惑四則 11/62 辨唯識法相 12/62 附︰解惑二則 13/62 支那內學院研究會開會辭 14/62 法相大學特科開學講演 15/62 今日之佛法研究 16/62 談內學研究 17/62 支那內學院院訓釋釋師訓第一 18/62 支那內學院院訓釋釋悲訓第二 19/62 支那內學院院訓釋釋教訓第三 20/62 《瑜伽師地論》敘卷上 21/62 《瑜伽師地論》敘卷下 22/62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敘卷一 23/62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敘卷二 24/62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敘卷三 25/62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敘卷四 26/62 《藏要》第一輯敘 27/62 《藏要》第二輯敘 28/62 《維摩詰所說經》敘 29/62 贈友《藏要》 30/62 支那內學院經版圖書展覽緣起 31/62 《經論斷章讀》敘 32/62 精刻大藏經緣起 33/62 《心經》讀 34/62 與章行嚴書 35/62 覆陳伯嚴書 36/62 覆魏斯逸書 37/62 答熊子真書 38/62 覆歐陽浚明書 39/62 答陳真如書(二則) 40/62 與李正剛書 41/62 覆梅擷芸書(七則) 42/62 夏聲說 43/62 孔佛 44/62 孔佛概論之概論 45/62 《論語十一篇讀》敘 46/62 《孟子十篇讀》敘 47/62 《中庸讀》敘 48/62 《大學王注讀》敘 49/62 附︰讀《大學》十義 50/62 《心史》序 51/62 《孟子課》敘 52/62 《論語課》敘 53/62 《毛詩課》敘 54/62 《中庸》傳 55/62 與陶 士書(四則) 56/62 覆張溥泉書 57/62 跋《中庸傳》寄諸友 58/62 覆蒙文通書 59/62 歐陽東泅斃哀紀碑 60/62 楊仁山居土傳 61/62 附︰親教師歐陽先生事略 62/62
上一章 书籍详情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