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愤而后有学

作者: 欧阳竟无 分类: 儒理哲学

《孟子課》敘

文武之政在方冊,人存政舉,人亡政熄,故為政在人。然久之而不得其人者,其故何哉?一、畏言聖人;二、不畏鄉愿;三、生死事大、仁義事小;四、貴勢不貴自;五、不知輕利而重義;六、不知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七、不知心之為聖;八、不知學之至易;九、不知學惟不已;十、不知虛名可恥。

以是十因,而草野無賢︰一、不知民為貴君為輕;二、不知政乃不忍之心之所寄;三、不知廢興存亡之系于仁政;四、不知御侮之在于自強;五、不知時勢之易為;六、不知政外之政;七、不知巧便以行其政;八、不知王霸之辨;九、不知殺人兵戰之不可用;十、不知人民、土地、政事有根本之創製。

以是十因,而國家無政︰一、不知事功之非極;二、不知勢祿之非泰;三、不知聖教之差別;四、不知成人之差等。

以是四因,而天下無道。無道則無人,無人則無政,無政而天下亂,乃至于亡。

反而言之,師道立則善人多,善人多則有政,有政而國理以強。若是乎,教之至足重哉﹗夫教必自童蒙始,蒙以養正,聖功也,先入者主之。人皆可以為堯舜,植基之教,不擇而施焉。乃斷章取義于《孟子》,得八十課而課之。

民國二十五年(1936)夏歐陽漸敘于支那內學院

(選自《論孟課》,《歐陽競無先生內外學》第二十七冊)

图书目录

編選者序 1/62 佛法非宗教非哲學而為今時所必需 2/62 附︰佛法為今時所必需 3/62 附︰歐陽競無先生答梅君書 4/62 唯識抉擇談 5/62 心學大意 6/62 《內學》敘言 7/62 辨方便與僧制 8/62 辨虛妄分別 9/62 辨二諦三性 10/62 附︰解惑四則 11/62 辨唯識法相 12/62 附︰解惑二則 13/62 支那內學院研究會開會辭 14/62 法相大學特科開學講演 15/62 今日之佛法研究 16/62 談內學研究 17/62 支那內學院院訓釋釋師訓第一 18/62 支那內學院院訓釋釋悲訓第二 19/62 支那內學院院訓釋釋教訓第三 20/62 《瑜伽師地論》敘卷上 21/62 《瑜伽師地論》敘卷下 22/62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敘卷一 23/62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敘卷二 24/62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敘卷三 25/62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敘卷四 26/62 《藏要》第一輯敘 27/62 《藏要》第二輯敘 28/62 《維摩詰所說經》敘 29/62 贈友《藏要》 30/62 支那內學院經版圖書展覽緣起 31/62 《經論斷章讀》敘 32/62 精刻大藏經緣起 33/62 《心經》讀 34/62 與章行嚴書 35/62 覆陳伯嚴書 36/62 覆魏斯逸書 37/62 答熊子真書 38/62 覆歐陽浚明書 39/62 答陳真如書(二則) 40/62 與李正剛書 41/62 覆梅擷芸書(七則) 42/62 夏聲說 43/62 孔佛 44/62 孔佛概論之概論 45/62 《論語十一篇讀》敘 46/62 《孟子十篇讀》敘 47/62 《中庸讀》敘 48/62 《大學王注讀》敘 49/62 附︰讀《大學》十義 50/62 《心史》序 51/62 《孟子課》敘 52/62 《論語課》敘 53/62 《毛詩課》敘 54/62 《中庸》傳 55/62 與陶 士書(四則) 56/62 覆張溥泉書 57/62 跋《中庸傳》寄諸友 58/62 覆蒙文通書 59/62 歐陽東泅斃哀紀碑 60/62 楊仁山居土傳 61/62 附︰親教師歐陽先生事略 62/62
上一章 书籍详情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