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理哲学 分类图书

找到 1103 本图书

物理论

儒理哲学 杨泉

魏晋之际杨泉著。自然哲学著作。《隋书·经籍志》:“梁有《杨子物理论》十六卷。”清孙星衍《平津馆丛书》辑有《物理论》一卷,并保留了原书思想梗概,但其所据武英殿本《意林》误把《傅子》杂入《物理论》。严可均《铁桥漫稿》讲到此点。钱保塘作了重校。叶德辉辑《傅子》,根据宋本《意林》区分了二者。另有黄奭辑《汉学...

查看详情

杨子折衷

儒理哲学 湛若水

六卷。明湛若水撰。此书是为剖析杨简的心学而作。宋代的儒学至陆九渊始以超悟为宗,诸弟子中以杨简最得其真传。杨简推行陆九渊之说变本加厉,逐至全入于禅。他在所著《慈湖遗书》中认为,心是万物万事之源的精神性实体,心皆虚明无体,广大无际,天地范围于其中,四时运行于其中,万物发育于其中,辞生于其中,事生于其中。...

查看详情

一贯问答

儒理哲学 方以智

明清之际方以智的哲学著作。不分卷, 约一万二千字。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宋儒遂有“一 贯”之争。本书亦专为阐述“一贯”问题而作,大旨在於 主张“一是多中之一,多是一中之多”,并据以评论儒佛 道诸家言。大体是方氏出家后所作。不曾刊印,手抄本 现藏安徽省博物馆。...

查看详情

鬻子

儒理哲学 鬻熊

后人所辑楚开国人物鬻熊与周王对答的言谈记录。《汉书·艺文志》列入道家,原注云:“名熊,为周师,自文王以下问焉。”今本《鬻子》为唐逄行珪所献,内附《补鬻子》7则,出自汉贾谊《新书·修政语下》,记载了鬻熊与周统治者“坐策国事”时的一些政治、哲学观点。据《汉书·艺文志》记载,《鬻子》有二十二篇,到南朝庾仲...

查看详情

鬻子注

儒理哲学 逄行珪

《汉书·艺文志》著录《鬻子》二十二篇,而南朝梁庾仲容《子钞》、唐马总《意林》所录仅六篇,隋唐宋三《志》则均作一卷。今传本为一卷十四篇,有唐逄行珪注;行珪曾官华州郑县尉,唐高宗时人。...

查看详情

止学

儒理哲学 王通

《止学》是隋朝大儒王通以道家思想论处世之道的典范之作。《大学》中讲“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能够知其所止,止于至善,然后意志才有定力;意志有了定力,然后心才能静下来,不会妄动;能做到心不妄动,然后才能安于处境随遇而安;能够随遇而安,然后才能处事精当思虑周祥;能...

查看详情

周生烈子

儒理哲学 周生烈

汉末魏初之际敦煌人周生烈著, 共13卷。此书虽已亡佚,但因其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被后世学者和官府要员多有转引而留下不少有价值的章句。其学派归属,从历代辑本条目看当属儒家。儒家以 “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的正统思想,以及宗奉孔子,以六经为学术渊源的思想特点等,在《周生烈子》 中体现十分明显。《周生烈子》一...

查看详情

浮邱子

儒理哲学 汤鹏

哲学、政治著作。清汤鹏撰,12卷91篇。约作于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在《树文》篇作者自述撰写宗旨: “其旨务在剖析天人王霸,发抒体用本末,原于经训,证于史策,切于家国、天下,施于无穷。其心务在琢磨主术臣道,护持国势民风。” 主张以义理之学为“体”,以理政为“用”。他说: “君子纳之于轨物,然后能裁...

查看详情

傅子[四库本]

儒理哲学 傅玄

政论著作。晋傅玄撰。1卷。《晋书》记载,《傅子》有内外中篇、四部六录140篇,数十万言。至宋已亡佚117篇,仅有23篇。清人严可均从有关典籍中辑录部分傅玄文, 并将 《傅子》扩为2卷; 后严民又从诸典籍中辑录傅文数百条, 编成 《傅子补遗》2卷, 与前2卷并行於世。《傅子》历来受到学者和政界的重视。...

查看详情

淮南鸿烈解

儒理哲学 高诱

注释书。亦作《淮南子注》。后汉高诱撰。也有题作汉许慎撰。(《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宋书·艺文志》都是二注并列);原有二注,后许慎注散佚,传刻者误以高诱注题许慎名,故致歧误。全书21卷,今传世。此书注释简要,以解词义为主,间或串解句义,其中参之以经传道家之言。今有《四库全书》、《百子全...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