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理哲学 分类图书

找到 1103 本图书

管子补注

儒理哲学 刘绩

注释书。明刘绩撰。全书24卷。今传世。此书主要是对《管子》旧注(房玄龄注或称尹知章注)本的校补。刘氏的补注既有解词、解句,也有以反切方式注音,对旧注补充刊谬,以“绩按”附于旧注之后与之区别。其“补注”推求意义力求明惬,对于旧注颇有匡正。...

查看详情

政论

儒理哲学 崔寔

文集。东汉崔寔撰。一卷。寔字子真,一名台,字元始,涿郡安平(今属河北)人。桓帝时拜为议郎,著作于东观。后任五原太守、辽东太守,官至尚书。因世乱,托病不理事,数目免归,建宁中(168—172)病卒。原有集二卷,已佚。严可均辑凡七篇,其畸零短段不成章者载于卷末。《后汉书· 崔寔列传》说此书作于桓帝初崔寔...

查看详情

春秋经传辨疑

儒理哲学 童品

一卷,明童品著。前有成化戊戌年(1478年)的自序,后有弘治壬戌年(1502年)自作的跋。其书论《左传》所载事迹九十三条,凡遇三传异同,多主《左传》,而驳《公羊》、《谷梁》。但于宋师围曹一条,则疑《左传》所载不甚明了;于华元出奔于晋一条,亦疑《左传》之说。...

查看详情

春秋三传辨疑

儒理哲学 程端学

《春秋》学著作。元程端学撰。二十卷。程端学,字时叔,至治进士,官至太常博士。通《春秋》。此书外,另有《春秋本义》、《春秋或问》。是书以攻驳“三传”为主。凡端学以为可疑者,皆摘录经文传文而疏辨于下。大抵先存一必欲废传之心,而百计以求其瑕颣。求之不得,则以“不可信”一语否定。盖不信“三传”之说,创始于啖...

查看详情

春秋集传辨疑

儒理哲学 陆淳

《春秋》学著作。唐陆淳撰。十卷。此书与其《春秋集传纂例》可视为“姊妹篇”。《纂例》一书,纂集啖助、赵匡批评三传之言,总举大意而已。此书乃缕列三传之文,于每句之后,系以啖、赵之言,逐句驳诘之。所述赵说为多,啖说次之,间亦有淳之按断。柳宗元作其《墓志铭》、《唐书·艺文志》、吴莱所作的序,都称此书七卷、或...

查看详情

春秋辨疑

儒理哲学 萧楚

《春秋》学著作。宋萧楚撰。四卷。萧楚,字子荆,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因愤于权奸蔡京当道,遂退隐研习《春秋》而著此书。书之大旨,主于以大权归于王朝,深戒权柄下移诸侯大夫。虽多为权奸持国而发,但持论正大,实有合于孔子笔削之义。书中主张以统制归天王,深戒威福之权下移,以论《春秋》针砭时病,实有感于权奸柄国...

查看详情

春秋胡氏传辨疑

儒理哲学 陆粲

《春秋》学著作。明陆粲撰。二卷。陆粲,字子余,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嘉靖丙戌进士,官至工科给事中。陆粲除此书外,另有《左传附注》十卷,《春秋左传镌》二卷。此书旨在驳正胡安国《春秋传》之失。其自序谓胡氏说经或失于过,辞不厌繁,而《春秋》之意愈晦,故著此书以论辨之。书前自序:“胡氏说经,或失于过求,词不...

查看详情

太极图说

儒理哲学 周敦颐

古代哲学著作。北宋周敦颐著。用图式表达了古人对天地万物生长的理解和认识,即:无形无象的“无极”为原始、绝对的实体“太极”,由太极而化生出有象有形的二气五行和天地万物。南宋朱熹曾对该书进行注解和整理。明代编入《周濂溪集》,清代编入《周子全书》。亦称《太极图·易说》。全文250余字,有图有说。现流传下来...

查看详情

太极通书

儒理哲学 周敦颐

北宋周敦颐著。原名《易通》,共40章。许多地方直接引用《易大传》并加以发挥。其中心观念是“诚”。诚包括天道和人性两重意义。书中说:“诚者圣人之本。‘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诚之源也;‘乾道变化,各正性命’,诚斯立焉。”诚是人真实无妄的本性,它源于宇宙本原即万物资始的乾元。书中又说:“圣,诚而已矣。诚,...

查看详情

明道编

儒理哲学 黄绾

明学者黄绾撰。黄绾(1480~1554),字宗贤,台州黄岩(今属浙江)人。早年宗程朱理学,后转向王阳明心学,晚年又批评王学。其子黄承德将其所撰《久庵日录》八卷与学生听讲所记《习业录》四卷合并为十二卷,总名《明道编》。今存《明道编》系他晚年所写的《久庵日录》中之六卷,其余大多散佚。黄绾认为,人的私情乃...

查看详情